章陈坚
【摘要】每个教师在每天的教学中都会遇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和完善等问题,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指南,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但这项看似普通却又对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的设计和实践工作,并非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教师的重视并加强对其的研究,以致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和完善工作都没有真正意义上体现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目标;策略;自主探究;少年宫;航模
一、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论研究中,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目标”一词原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把这个词引入教育领域,体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目的”一词通常是指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
将教学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与具体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对体现较抽象的目标的行为结构给予明确界定,引导教学的开展,这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一个表述恰当的目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
2.教学目标包含要求达成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
3.教学目标必须要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达到的教学结果;
4.教学目标理應包括学生对本堂课下知识及应用体会于一体的感受。
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从全局出发,确立明确的目标,进行系统设计,融合统一,整体提高,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多元价值
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已经不再仅仅关注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新《标准》中强调了数学学习要实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四基目标的多元价值。
1.设计时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认识并适当把握四基目标的关系;
(2)多元不表示一节课的目标设计与实施要面面俱到;
(3)对于学生的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能停留于表面。
2.具体策略
(1)充分挖掘预期目标的多元价值。
①加深。
例如:《圆锥的体积》。
对于圆锥体积的推导,当学生能通过反复的实验逐步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这已经可以认为是达成了目标,在此,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建构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当教师通过一个动作再抛出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
②拓宽。
例如:提出问题:森林里举行动物游园会,一张正方形的桌子可以坐4个人,桌子可以单独摆,也可以拼着摆,那么16个小动物需要多少张桌子?可以怎么摆?
学生小组合作,反馈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案:
作为知识目标的达成似乎已经可以了,但是教师又提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摆法?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学生的选择是多样的:
学生A我喜欢第二种,因为这样感觉比较热闹,像一家人在一起。
学生B:我觉得第一种比较好,因为这样摆用的桌子最少,节约一些。
……
作为一个问题,我们以前更多的是关注问题的解决,但是如果对这一学习材料适当拓宽,学生思考问题就不是从纯数学的角度,而是综合了经济、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凸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在感受解决问题多元化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适度关注非预期目标的教育价值。
例如:圆的面积。
提出问题:经测量,学校的圆形水池的周长约是20米,你能知道这个水池的面积吗?
学生计算,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列出了3.14×(20÷3.14÷2)2,这时,班上一个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举手:“老师,我觉得还可以用(20÷2)×(20÷3.14)来进行计算。”看到他的计算方法,班上同学面面相觑,不一会儿,课堂中爆发出一阵哄笑。
这时教师请所有的同学对这个计算方法进行论证,看到教师对这个算式的关注,同学们收住了笑声,通过思考,大家发现这个同学的方法不仅是正确的,而且还是非常简洁的,他是从圆面积计算推导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法的,这位同学也通过再次思考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及时地将算式修正为(20÷2)×(20÷3.14÷2)。这时教师并没有结束学习活动,请所有同学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能有与众不同的方法?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哄笑,你有什么想说的?”
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没有开展讨论的必要,但是如果适度关注了这个学习活动中隐含及延伸的教育价值,那么这样的调整正是实现了多元的价值目标。
(二)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在班级授课制中,必然会出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不同的水平,對于数学的活动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对于运用数学的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如何设定适合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实现面向全体的关键。层级递进的表现及具体策略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概念理解的逐层完善
例如:《可能性》。
在实现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感知概率的过程中,学生是从纯粹的游戏中感受到事件的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有一定的几率,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次探究活动的目标是逐步上升,层次递进的,最终实现了概念的逐层完善。
2.课堂练习的逐步拓展
在练习设计中,教师在形变中把握了本质的不变,通过非本质变化的题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练习设计,增加非本质特征的相离度,学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方法的拓展。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用概念和规则,更应关注方法与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策略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发展的、开放的,对一个问题的解释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多层次的引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开放性、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实现人人学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