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相辉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计算中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比如笔算和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因为它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全部运算都是在头脑中完成。其中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能洞察数字特征,灵活运用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能够对数字做适当变形,改變运算顺序等。
一、掌握方法,奠定思维基础
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
例如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的思维有了跨度,要通过“凑十法”去帮助进位加法。笔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围绕实物编一道9+2的加法问题,然后通过摆小棒、分小棒以及拨计数器等活动去理解感受9+2的思维过程,再把算式分一分、凑一凑体验“凑十”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结合活动过程说一说是如何进行计算的。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觉思维到抽象思维,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凑十法”,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出9+1+1和8+2+1两种不同的方法。
二、全面感知,培养思维品质
1.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计算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一方面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有序运算,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拘泥于常规套路,即善于从复杂的数字关系中找出隐蔽的条件,探寻并把握实质问题,舍弃和压缩无用的甚至是烦琐的思维过程,从而简化中间环节,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计算效率。比如计算25.12×(2.14+1)×(074+0.25-1)時,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虽然也能算出正确得数,但浪费了时间,如果能仔细观察,不急于动笔,就会发现(075+0.25-1)为0,且结果是求三部分的积,根据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就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提高了速度,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再比如计算239×65+239×34+239时,有的学生想到了运用乘法分配律,但凑不出100,只凑出65+34=99,原因就是这部分学生缺少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不能从239中找到隐藏的1。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让学生放飞思维、凸现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学生的思维要畅通,不固守、不僵化,要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用变换的眼光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计算37÷3×12时,就有的学生感到非常困难,原因是37÷3除不尽。显然这些学生是受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局限,一味地认为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运算,缺乏变通性,没有突破思维固有的模式,未把思维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变换一下角度,运用同一级运算数字搬家结果不变的原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37 3×12=37×12-3=148。再如123+99=123+100-1=222,有的学生就想到了123加99,先借1把99看作100,加上后还要再还回去1,所以最后再减去1。这样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按照借来换去的原则变通地理解了加法的巧算过程,既显示了思维的灵活性,又达到了思维的变通性。
3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具备了灵活性、变通性再加上敏锐的洞察力,三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生才会具有别出心裁的见解,与众不同的方法。比如计算(1+3+5+7+9+…+97+99)-(2+4+6+8+10+…+94++96+98)时,有的学生是运用等差数列先求出被减数与减数的和,然后求出差是多少,这样做虽然正确,但比较麻烦,而且加数较多容易出错。有的学生没有急于动手,而是仔细观察数据的特点,发现前后存在对应关系,且每组的差都为1,从而创造出简洁便利的方法:1+(3-2)+(5-4)+(7-6)+…+(97-96)+(99-98),共50个1,所以结果等于1×50=50。可见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就能创造出智慧的火花。
三、精心设计,激发创造欲望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创造的欲望。教学中要精心选编例题,并能按照类型深度编制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难度分成几套,使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灵活运用,以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所发展。一般来说,应设计能进行简便运算和一题多解的题目,通过解法对比,有利于激发学生打破常规,寻找新解法的动机。在计算时,把审题、挖掘隐蔽条件、找出可以使计算简便的因素贯穿解题的全过程。比如计算125×88时,可以按照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125×88=125×8×11=1000×11=11000,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125×88=125×(80+8)=125×80+125×8=10000+1000=11000。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根据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仔细观察,多方比较,寻找特点,探寻出符合题意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运算能力,而且不断发展了自身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思维变得流畅,变得通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计算中不断升华,学生的数学素养逐步得以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退一步、让一步、缓一步,给学生提供有利于思维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