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为视障人士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7-10-20 07:40周丽
知识文库 2017年9期
关键词:渝中区人士图书馆

周丽

论述了对视障人士提供知识文化需求服务,视障人士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群体,保障视障人士平等地享有阅读权利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图书馆自身职能的拓展和延伸,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应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职能,担负起为视障人士服务的举措,提出今后开展视障服务的思考。

据统计,全世界残疾人数已超过6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和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视力残疾1263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5%,是世界上视障人士最多的国家之一。视障人士比起正常人,他们对文化知识具有更强烈的需求渴望,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视障人士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现今在中国努力建设书香型社会的当下,视障人士的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图书馆作为社会支持网中的一个组织,应该承担起对视障人士知识阅读的责任与义務,通过有效的知识服务,让视障人士实现平等获取知识信息的权利。

一、目前我国对视障人士提供文化需求的现状

据调查,国内大多数图书馆视障人士知识服务水平还处于初级的摸索状态,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协调整个国家的视障人士图书馆服务工作。在支持图书馆为视障人士服务的基本资源——经费、文献、人员、视障人士读者等方面,都存在严峻的问题:经费短缺且来源单一,尤其缺乏后续经费支持;人的信息知识有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作为视障人士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之一盲文文献出版成本高、数量少,增长缓慢、老化严重,很难满足视障人士多方面、多层次的阅读需求。英文方面的出版物更是凤毛麟角,在我国目前有声读物中真正专门为盲人制作的有声读物则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视障人士教育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为视障人士服务的馆员培训比较简单,馆员未能充分了解各类视障人士的需要;视障人士读者对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等等。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图书馆视障人士知识援助服务较为低下,进一步发展视障人士服务是十分紧迫的。

二、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对视障人士所作的举措

目前,虽然我国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是这一工作正日益受到关注,在我国省级和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标准中专门列有“为特殊群体、弱势人群服务”一项,其中包括“为残疾人设有专用通道、专用设施、专门阅览室或阅览坐席等,并开展服务”,由此可见,为视障人士服务并获得认同和成效,成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谈谈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在这方面所作的举措。

1、举办讲座活动贴近生活,启迪人生智慧

丰富视障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依托“渝中大讲坛”“周日电影放映”等平台,以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地方名人等担任主讲和视频播放的形式,定期举办公益讲座。近几年,年均举办各类讲座近百次,内容涵盖文化、社会、生活等热点话题。这些讲座受众面广,融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用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来化解落后陈腐的意识,用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矫正陈规陋习,努力建立公正、自由、平等的市民理念,对视障人士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帮助。

2、设立视障阅览室

为了满足视障人士这一群体自我发展的需求,2011年正式启用视障阅览室,为视障读者提供服务。视障阅览室现有各类盲文图书1000余册,有声资料1000张(盒),包括磁带和光盘,视障人士专用电脑、配备装有读屏软件、盲文点显器、多功能数码助视仪等专业设备,供视障读者网络学习,满足了视障人士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3、依托网络社交工具,构建视障读者与精彩世界及馆员的沟通平台

开展网络答题活动,每年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化部主办,图书馆承办的全国残疾人网络答题活动,广大视障读者积极参与、认真应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方便视障人士与外界的沟通,搭建视障读者相互了解的平台,重庆市渝中区书馆培训他们如何应用智能手机,为他们下载听书软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让更多的视障读者走进图书馆,从而丰富他们的阅读生活。

4、结合视障读者实际,创新服务模式

图书馆从2012年7月起,通过招募和培训志愿者,结合图书馆业务工作,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该队利用图书馆自身资源优势,践行阳光行动,服务队定期向渝中区辖区内的视障人士捐赠盲文期刊及视听资料、积极参加渝中区每年的盲人节活动。通过活动,用爱心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其服务对象也积极奉献社会。比如:一位黄维乾老师,失明五十三年,从事按摩四十多年,培养了数百名按摩人才,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5、积极开展多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

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视障读者活动。每年“世界读书日”、“全国助残日和国际盲人节”,都会组织多种形式丰富的阅读活动,使视障读者积极参与,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2013年“盲人节联谊活动”,2014年网络答题活动,2015年观看无障碍电影活动,2016年关爱特殊读者,共建书香家园活动等。在今年的国际盲人节活动中,图书馆还开展了让视力正常的人体验视障人士生活、学习的互动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视障读者对阅读的兴趣,让我们普通人也能了解并体会到视障读者他们平凡及精彩的人生,身残而志不残,对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鼓舞着我们。这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今后开展视障读者服务的思考

1、借阅服务。

由于视障人士是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根据“补偿利益”原则,必须对其实行完全免费、全程免费的服务,确保平等获取知识信息权利得以充分实现。还应该提供延长借阅期限、免除超期罚款、延长服务时间、委托人办理图书馆借书证、邮寄图书、送书上门、远程OPAC检索、远程电子资源获取等服务。要建立视障读者档案,对他们的性别、年龄、通信地址、職业、兴趣及需求特点等详细登记,以便提供个性化服务。

2、培训服务

针对视障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各种知识信息获取的培训活动,内容包括图书馆利用、电脑使用及上网技术。如:经过电脑使用技术培训,除制作图形文件较困难外,其他如正常人能够进行聊天、上网、收发邮件上、写作、创作音乐等,视障读者都能做到,而且发送电子邮件的速度不亚于正常人。

3、咨询服务

对于信息比较闭塞的视障读者,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为他们提供各种知识信息的咨询服务:如:康复咨询,提供可靠的防残、康复、卫生保健、药品和医疗机构、辅助用具销售等方面的知识信息。政策咨询,国家有关福利政策的内容与具体规定,如低保、坐车、用品进口、残疾人证的用途等;法律咨询,图书馆要配备《残疾人维权法律知识手册》,开展法律咨询,必要时还应举办法律讲座、普法展览等活动,提高他们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就业咨询,要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招聘信息;社交咨询,他们的社交圏一般都比较小,图书馆应利用计算机网络,向他们积极推荐有关网站、组织、博客等活动信息,以扩大视障读者的交往途径和范围。

4、延伸服务

大多数视障读者利用图书馆都存在着物理空间障碍,因此图书馆服务应深入到社区及家庭中去,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如募集义工,组织他们每周定点到盲校或视障人士集中的地方为他们朗读书籍,联合区残联合作读者交流会、书友会,这些为视障读者所做的延伸服务,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知识素养、理想信念,也增强了图书馆与视障读者的情感关系,把图书馆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对视障人士的服务是图书馆文化教育职能中的一部分,帮助视障人士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回归主流社会,不仅能使他们摆脱弱势群体的艰难处境,同时也有助于健全人和视障人士彼此沟通,建立平等、包容、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

猜你喜欢
渝中区人士图书馆
WHEELS IN MOTION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重庆市渝中区传统风貌片区发展思路浅议
图书馆
重庆市渝中区城市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重庆渝中区城市空间精细利用综合体系构建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