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平台下有效建构科学概念的探究

2017-10-20 09:20宋昀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学习

【摘要】笔者在教学《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中,深入思考了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深远影响,由此引发了几点思考。本文从建构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过程中的几点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知识结构更完整。

【关键词】建构科学概念 信息技术手段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35-01

所谓建构性教学,即促进学生依靠原有的前科学概念不断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的教学。建构性教学的产生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概念转变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碰撞、融合的必然结果,是科学概念教学的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1]。在建构科学概念的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在学生形成、发展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在信息技术下有效建构科学概念作点探讨。

1.学习是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的发挥[2]。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习者通过本身的认知结构,将新的知识单元进行经验解释,进而同化或改变原本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高一层次的知识认知,这一过程便是學习的意义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充分的了解。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带入到与本节课核心概念相关的情境中,以便学生自觉的“吐露”前概念,以完成科学概念建构的准备工作。如在教学《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很多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了认识,这也正是学生的前概念,而这些前概念往往是碎片式的,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提取前概念。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开篇借助一段精心编制的动物世界短片,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帮助学生回忆可能认识的动物。创造充分的访谈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动物繁殖方式这一概念的建构做好铺垫。

2.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

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正如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概念建构中更应该注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更应该注重于学生的体验情感、求同存异,在不断的“协商”中达成共识。

如在教学《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时,学生根据平日经验,亲眼看到了有的鱼生是产卵的,有的鱼直接生出小鱼,由此认为有的鱼属于卵生动物,有的鱼属于胎生动物。若教师此时直接给出卵胎生的概念,小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或者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此时我运用了一段动画视频,该动画演示了卵胎生的过程,鱼是产卵的,只不过卵在鱼妈妈的肚子里进行孵化。所以,看似鱼直接生出小鱼,但与胎生不同。学生把新证据与前概念进行对照,产生冲突,又形成联系,进而改变原有的错误概念,建构完善、正确的科学概念。

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也就是说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应该是基于学生所了解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而不是抽象的知识的简单呈现。这样也有效的缩短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却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学习[3]。而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成功解释某些疑惑时,学生便获得了成功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还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多的胜任感和自我价值感。这种情感正是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

因此科学课堂,尤其重视建构概念后的概念运用,如在教学《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分类得出动物的两种生产方式后,进而将概念外延到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然后组内交流你喜欢的动物属于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为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此处还增加了视频,小鸡破壳而出以及长颈鹿的出生,两段视频对比明显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

4.学习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在教学《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中,“动物特殊的繁殖方式”这一教学环节,我针对学生的一些前概念,设计了一份文本的科学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科学阅读,与自己的一些前概念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理解内化中,有效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比让学生单纯的进行过程性体验和教师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好上百倍、千倍。学生在获得新信息后,教师便提问:动物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种繁殖方式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示学生回忆已有的想法和推测,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时,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建构动物怎样繁殖后代这一概念时确实功不可没,他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一些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繁殖过程呈现出来,这些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教育科学》,2007年第01期,袁维新

[2]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Leslie P.Steffe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张屹,祝智庭

作者简介:

宋昀 (1986年-),女,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茶叶浸提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