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水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彰显,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以留守儿童为主的乡镇中学,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面对全班几十名个性迥异的学生,班主任该怎么管理?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因素主要是他的家庭教养方式。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因材施教?
案例一:严厉专制型方式——苦恼的小丽
小丽是我班上一个学习勤奋积极上进的学生,平常作业表现得很好。但是每逢大考,她必然会因为过度焦虑而发挥失常。这样反复多次之后,严重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令她十分苦恼。小丽的父母也非常关心她的学习情况,父亲甚至专门辞职回家辅导她。可是,我发现自从她父亲回来之后,她的焦虑情绪不减反增。我觉得很奇怪,仔细一问才发现其中的原因。原来,小丽父亲回来后给她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标准,比如每次作业不能错多少道题,各科考试必须达到多少分,周末只能看多少分钟电视,不能玩手机,不能随意上街等等。小丽在这样严厉专制的氛围下学习,当然只会越发焦虑紧张,甚至惶恐不安,成绩必然急剧下降。
像这样严厉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要求和安排。但是,有的父母为孩子设立的目标和标准过高,甚至不近情理,孩子却不能提出异议,也不可以反抗。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会比较听话懂事,但是也会比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逆来顺受和退缩不自信等负面的情绪和行为。
1. 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建议家长给孩子订立合理适当的目标和标准。只有适合孩子潜力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才能起到促进作用。相反,过高的要求和标准不但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也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心。而且,合理适当的目标和标准也有利于孩子减少压力,降低过高的焦虑水平。因为只有适度的焦虑,才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2. 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以帮助这些学生重建自信,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对于过度焦虑和不自信的学生,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可以提高他的自信心。
3. 进行抗压耐挫心理辅导。抗压耐挫力越强,就越能顶住和化解挫折所带来的影响,有利于个体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个性特征。
4. 进行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消除其应试焦虑情绪。教师可对他们以进行认知调控、音乐放松和系统脱敏训练,也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饮食建议等。这样家校联动,既能增进家长与老师的相互了解,也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有效地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协助。
案例二:溺爱型——装病的小欣
小欣是我校七年(6)班一个女学生,家境宽裕,父母长年在外地经商,她由奶奶照顾。她是独生女,全家人对她非常溺爱,奶奶对她更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所以,小欣对奶奶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极差。升入初中后,父母要求她住校。但是,连衣服都没有洗过的小欣,哪里受得了住校生活,开学报到第一天晚上就哭着让老师打电话给她父母,要求回家住。父母不同意,但是答应让奶奶每天来学校看她。由于父母的坚持,再加上班主任和奶奶的耐心劝说,小欣勉强坚持了一周。但是从第二周起,她便开始装病,一会说头痛,一会说肚子不舒服,每天以各种理由请假回家。班主任找她做了一轮又一轮的思想工作都没有什么效果,小欣的父母只好再次妥协,在校外租房,让奶奶继续来照顾她。
这种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虽然父母长辈们对孩子付出了很多爱与期待,却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与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变得娇气、任性及以自我为中心,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表现出各种无理取闹的行为。溺爱使他们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和好逸恶劳的性格。而家长经常无原则的妥协,则又会使他们的娇气、任性变本加厉。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大多难以适应严格的管理,又因为其习惯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缺少友爱谦让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品格,会被其他同学疏远,从而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
1. 家校協同教育,逐步消除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培养其孝顺谦让的精神。(1)班主任要站在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与家长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分析对孩子过度宠爱的危害,建议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不能再让孩子感觉自己高人一等,而应把他视为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个体,树立明确的规矩原则,不能毫无原则地对孩子迁就妥协。(2)家庭教育中要加强孩子孝敬长辈、友爱谦让的行为品德教育,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样孩子返校之后才会懂得尊重老师和团结同学。(3)家长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家务劳动,逐步提高他的自理能力。学校方面则要在平等尊重、感恩孝顺、团结友爱和热爱劳动等方面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感恩师长,与人友好相处等。(4)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及时做好强化工作,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巩固教育的效果。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溺爱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自利,习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动手能力不足,依赖性强,遇事容易娇气任性,而又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易被其他同学厌恶排斥。因此,教师要加强同理心教育,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同时要加强团体合作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明白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会包容他人,懂得协调互助。
案例三:寄养型——自卑叛逆的小明
小明是我校八年(3)班的学生,因为早年父母离异,自五岁起就被寄养在外婆家。小明自小就躁动不安,经常哭闹,上学之后更无心向学,经常惹是生非,外婆和舅舅等多次被老师请到学校协助教育。进入初中之后,小明叛逆的行为越发严重,经常顶撞老师,打架斗殴。外婆舅舅等人烦不胜烦,对他彻底失望,舅妈更对他冷眼相看,科任老师也无可奈何。班主任把他送到心理辅导室,我和他进行了几次漫长而艰难的谈话,他抗拒、不信任的心理相当强烈。多次接触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孤独自卑而又倔强的孩子。多年寄人篱下、缺乏父母关怀的生活,使他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倔强叛逆的外表下是强烈的自卑和孤独,经常顶撞老师、打架斗殴其实是他渴望得到关注的表现。父母离异令他从小缺乏父爱,母亲忙于工作对他关爱不足。外婆和舅舅更多的只是关心他物质方面的需求,有时候还会碍于情面而不敢对他过于严厉,导致他出现了放纵任性的行为。而舅妈对他放纵任性行为的反感与冷漠,则让他感受到了寄人篱下的痛楚,进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关怀,在亲戚那里也找不到归属感,小明只好不断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宣泄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并以此来引起母亲的关注。因为每次打架斗殴之后,老师都会通知他的母亲。endprint
1. 建议小明的父母和监护人对他加强关怀,尤其在心理情感方面的投入要加大,努力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成长环境。这样既可以减轻小明心中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又可以满足他对温暖情感的需求。学校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爱心电话的方式,让他经常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增进情感。一旦他获得了足够的情感支持,叛逆行为就会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2. 学校方面要加强赏识教育。像小明这样的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叛逆,实际内心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与关怀。各科老师首先要转变对这类学生的看法,既要心平气和地接纳他们,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强化。另外,叛逆心理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要富有耐心并且坚持不懈。
案例四:忽视型——乖张叛逆的小龙
小龙是我教过的最叛逆的学生之一。早年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父亲,父亲长期在外忙于生计,除了偶尔回家给他送生活费之外,基本不关心过问他的事情。小龙性格孤僻乖张,做事随心所欲,无心向学,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或者玩手机。他不但经常不交作业,而且不服从老师管教,曾多次在课堂上用粗言秽语把女老师气哭。另外,他还在校内拉帮结派,充王称霸,打架斗殴,多次强迫其他同学帮他打饭洗衣做事。学校多次对其做出严厉处罚,但是他知道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校不能开除他,就经常有恃无恐,屡教不改。节假日他与不良社会青年来往密切,经常到处飙车,也时常夜不归宿,或者在家中聚众抽烟饮酒,左邻右舍对其相当厌恶。学校多次联系其父亲来校协助教育,但是他父亲总以各种借口推脱,对学校反映的问题毫不重视,认为只要小龙能够顺利毕业就可以了。
像小龙这样的家庭教育状况,属于非常明显的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这是一种非常放任、要求极低的教养方式。忽视型家长对孩子不关心,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之外,平时极少对孩子表现出爱和期待,他们与孩子互动很少,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缺乏评价和指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规矩意识薄弱,缺乏理想追求,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而走向歧途。而且,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被爱的体验,不知道什么是爱,所以他们对他人缺乏热情与关心,不懂得尊重别人,也极少会替人着想。有的甚至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都表现出极端的不尊重。
1. 加强家校沟通,引导亲子情感交流。忽视型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关心,不重视,可能是迫于生存压力,无暇顾及孩子;也可能是受制于自身知识文化水平,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便只好听之任之。许多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周末与孩子通电话时简单说教几句而已。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要加强家校沟通,应经常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以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情感交流,也可以建议或促请家长针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学校也可以设立爱心电话,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家长联系,加强情感交流。
2. 学校要加强赏识教育,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这类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挫败,喜悦抑或是悲伤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更遑论对他们的支持鼓励和赞美,其实他们很需要被人肯定和赞扬。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转变对他们的看法,加强和坚持赏识教育,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惜加以赞美和鼓励,那么既可以满足他们渴望被肯定赞扬的心理需求,又有助于他们的转化和进步。
3. 加強行为规范、法制宣传和人生规划等教育。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极少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引,导致他们的行为长期缺乏管束与规范,所以他们的规范意识、生命意识和法制意识都比较薄弱。因此,学校要加强文明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通过文明规范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珍爱生命,自觉遵纪守法等。另外,通过人生规划教育,既可以帮助他们全面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点,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又可以帮助他们自觉拒绝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避免走向歧途。
目前,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农村乡镇中小学的老师正面对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学生。如何应对表现特殊的学生,已经成为许多老师必修的科目。本文通过四个案例分析,分别探讨了严厉专制型、溺爱型、寄养型和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学生的教育应对方法。这是本人的粗浅经验之谈,希望这一孔之见能够抛砖引玉,引出更多的真知灼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