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

2017-10-20 15:47
中国经贸聚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电报陈忠实货币

一部中国女性成长史——《多湾》

提到陕西文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男性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而女性作家极少进入大众视线。周瑄璞的这部女性史诗《多湾》则打破了人们的认知。

《多湾》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从构思到定稿,历经近十年,精心打磨。小说描述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时间跨度七十余年,从民国30年代写到新世纪来临,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奮斗故事,命运起伏,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的经历。根系女性季瓷双手托起家族的繁衍,她的后代走向城市后的成长、迷悟、痛苦、裂变的经历,描述了20世纪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讲述普通人的奋斗、求索与精神历程。

作家陈忠实撰写评论文章盛赞此书。凡是看过这本小说的读者,也许能体会为什么陈忠实这样的作家会对此书有很高的评价,正是因为这本小说无论从气势、题材和视野来说,都和《白鹿原》一样厚重多元。

直击现代城市人群的“孤岛生存”——《孤独的城市》

生活在人潮拥挤的大城市之中,你是否感到孤独呢?你做过的最孤独的事是什么?本书讨论“城市里特有的孤独感”,作者从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生活和创作故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全貌。

本书抛出许多疑问和独到的观点:倘若我们不与另一个人紧密缠绕,我们该如何生活?《孤独的城市》为我们描绘这样一幅场景:身处现代城市的人群中,却无法与他人发生联系,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发出没人理解的呐喊。

它又为我们找出面对孤独的方法:孤独是个人化的,也是政治化的。我们共同身处其间,身处于这个如此频繁地戴上地狱面具、有形的、暂时的天堂里。重要的是善意,是互相支持。重要的是保持敏锐,始终敞开心扉。正如这本书扉页上所写:若你孑然一身,这本书便是为你而写。

用货币打造的新世界——《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谈到货币,我们大部分人会想到这样的概念:为了更便利地比较商品的价值从而达成交易,货币的出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这一对货币起源的解释实际上存在缺陷,因为它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到货币最终产生之间这“惊人的一跃”所经历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省略掉了。

显然,货币的历史没这么简单。李晓耕的这本著作充实了主流经济学范式里“货币的需求”与“货币的出现”之间所存在的“空白格”,因为一种物品最终成为货币不仅仅是市场逻辑使然,更在于其背后的国家权威,是国家的权力和信用保证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货币现象总是与政治权力如影随形。

李晓耕书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穿越历史的迷雾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货币打造的新世界,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凯恩斯面对英镑衰落时的“无可奈何”,看到戴高乐对美元“嚣张霸权”所表现的“出离愤怒”,会有感怀于科尔放弃马克创建欧元的“深明大义”,更会对人民币的未来“壮怀激烈”。

互联网的“前世”——《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整个世界已经被一项长距离即时通信技术紧密联系起来了,这就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互联网”的电报系统。几乎所有新事物被人们接受的过程都十分坎坷,电报自然也不能例外。

一项伟大的发明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一个时代,电报改变了商业模式,诱发了新型犯罪,繁荣了亚文化,促进了新媒体的兴起……如今,电报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在电报的基础上,电话、传真,甚至是互联网逐渐发展乃至发达起来。值得玩味的是,正是互联网与电报的共通之处最多,在这个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回望百余年前的电报时代,怎能不有“今夕何夕”之叹。

人们常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商业模式与社会伦理不断经受挑战,焦虑和狂热的情绪反复煎熬着现代人,翻开这本书,重温这段电报的历史,或可收获一份理智与平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报陈忠实货币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传“电报”
古代的货币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