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军+邓丽云
蒋志伟先生
是香港运输行业资深人士,从业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热爱这个他为之奉献了青春与汗水的行业,多年来,他关注行业现状,代表业界发声,心繫行业未来,为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积极奔走。他说:“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行业的代表,永远要以业界利益作为首要考虑,方能为业界求进步、谋福祉。”
2017年,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节点。20周年誌庆以“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为主题,承载着香港走过的历程,同时也前瞻未来路向。那麽,与经济民生息息相关的运输行业,20年来又取得了怎样的发展,同时在内地与香港交往日益频密的当下,香港运输行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和挑战呢?作为香港运输行业的资深人士和优秀代表之一,从业40余年的蒋志伟先生,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就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分享了他的经验和体会。——引 言
为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铺路架桥
2016年6月9日,香港运输业界迎来了一件盛事——香港陆路客货运输业议会创会暨就职典礼隆重举行,蒋志伟先生荣任创会主席。
就如同议会的标誌一样,这是一条道路,是促进发展之路,这也是一座桥,是增进沟通之桥。同时蒋志伟先生是落马洲中港货运联会主席,也是议会七位创会者之一,他介绍说:“客货运输业界的存在关繫香港经济民生,然而部门对行业的诉求关心給予支持还远远不夠,甚至多番引起业界的抗议行动。而以往,以各联会为代表,业界虽然表达了很多声音,但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这些声音最後也就是不了了之了,问题也就一直遗留了下来。”
在这种困局下,业界並没有气馁和放棄,反而是不断反思,重新出发。“从参与联会服务中我深有感触,其实跟做生意是一个道理,小公司意味着规模小,影响力自然也有限。”蒋志伟先生20多岁就加入了运输行业,现已40多年了,从经验积累中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行业如是要爭取一个目标,必须集结很大的力量,建立一个强大的平台,扩大影响力,才能更加有效地为业界发声及推动政策改变。”
於是,香港陆路客货运输业议会应运而生,由各陆路客货运输业同业及代表组成,包括跨境货运、公共及非专营巴士、小型巴士、废物收集等界别,成员经营范围之广遍佈各个经济活动领域。因此,这也是业界最具代表性的团体。
“联繫社会各界持份者,促进理性交流,提高社会大众对运输业界的关注及了解,並致力推动业界可持续发展”,这是议会一直秉承的宗旨。除此之外,议会也非常关注各项影响公共利益的社会事务,例如:爭取区域泊车、兴建汽车维修中心、解决司机人手短缺等问题,並邀请具公信力的政界人士、学者、专业人士,提供意见及建议,务求以专业的知识,客观和公平地寻求社会共识,突破现时停滞不前的困局。
对内联繫行业,对外链接社会各界,进一步助香港物流业与世界接轨,这是议会成立的目标和意义。而对於蒋志伟先生等业界同仁来说,他们都是路上的行者,多年来在闯自己路向的同时,也为香港陆路运输的发展开闯康庄大道。並且,无论前路如何艰难而遥远,他们始终永不停步,一往无前。
解决用地不足和人手不足问题是关键
对於被推选成为议会第一任主席,蒋志伟先生深深感谢同业的信任以及对他工作的肯定,任重而道远,他如是说道:“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行业的代表,永远要以业界利益作为首要考虑,方能为业界求进步、谋福祉。”
如何让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於解决劳工短缺和土地供应不足的困扰。这个问题是过去十多年来就一直存在的,是业界颇为关心的,也是蒋志伟先生希望解决好的问题。
“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大部分问题都是关於劳工短缺,年轻人入行的少,司机老龄化等现象。因为幹运输业辛苦,即使人工高一点,仍很少年轻人愿意做。”蒋志伟先生也借机会“倒苦水”,人手是重点也是难点。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字显示,本地运输业界的就业人数在1991-2008年期间,约有20万人,但到2011至2015年期间就业人数一直下跌,现时维持约18万人的水平。其实运输业一直面对人手短缺及司机老化的问题。据业界资讯,货运跨境运输尚欠两至三成司机,而司机平均年龄达50岁以上;小巴业同样欠缺两至三成司机,司机平均年龄为55岁以上;至於非专营巴士则长期欠缺一线司机。另外汽车维修行业亦是如此,在2010-2014年间,从业人员只有0.5%的升幅,但业内职位空缺率卻递增三倍,其中技术工人佔总缺数目的60%。而未来,不断有人员退休,业界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若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市民生活。
另外一大难题就是土地供应不足。蒋志伟先生对此既关切,也有些着急。“问题主要包括车辆维修工厂用地不足和车辆停泊用地不足两个方面。”他介绍说。
其一是车辆维修工厂用地不足。由於土地规划政策不夠完善,没有预留足夠地方设置车辆维修工厂,导致行业长期欠缺大型场地作商用车维修。加上临时维修场又多为短期租约,治标不治本。“香港的车辆数目不断增加,但一般而言,只有少数本地车主有机会把车辆送至香港以外地区进行维修,其餘则需依赖本地维修服务,庞大的需求反映本地汽车维修业的重要性,对运输行业也尤其关键,但现实是维修行业面对不少掣肘。”
其二是车辆停泊用地不足。车辆停泊空间从来对陆路客货运输行业至关重要,而这方面的土地供应不足,一直严重困扰业界。蒋志伟先生亦希望业界的声音被倾听,政府能给予关注和支持。“政府停车场是交予私人发展商负责,令车位供租户优先使用,只得小部分留作公众泊车,根本无法满足业界的需求。而政府以短期租约形式推出临时泊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因此,许多客货车司机因泊位供不应求,才被迫违泊,然有关方面卻以增发告票及计划大幅提高罚款额处理违泊问题,更是令业界怨声很大。”endprint
正如蒋志伟先生所说的,关键问题解决不了,运输业界後续的发展也就很难实施下去。他希望通过议会的力量,向政府爭取资源,促进政府制定对业界整体有帮助的政策及发展方针。
为业界发声,推进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共通
蒋志伟先生从业40多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回归前後各工作了20多年”,见证了香港回归前後运输行业的发展。在2017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他更是无比激动和欣喜。
从业的时长累积成对行业的深情,蒋志伟先生一直都心繫行业发展,一直以来针对行业状况,综合业界心声,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例如,针对人手问题,业界普遍认为,有需要作有限度输入外劳,以解决司机不足和年龄老化问题。“业界长期欠缺人手的司机(驾驶员)职位,一直不包括在劳工处的补充劳工计划之中,但从马来西亚、新加坡、澳门等外地的例子可知,输入外劳是处理行业欠缺新人入行困局的可行方法,此措施带来的潛在矛盾亦能透过遵循本地人有限就业,及设下本地与外地员工合理比例等原则得以舒缓。”蒋志伟先生分析说。
运输业对香港经济贡献不小,如若要实现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更新的劳动力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環。
另外,在跨境货运方面,运输业也遇到不少“难题”。蒋志伟先生希望在“一国两制”的大前提下,更多地体现“一国”,即粤港两地在民间往来的制度上,加强融合,以确保沟通更加顺畅。例如他提到的这一点:“目前广东省只允许商务车(私家车)申请两地牌照,而客车、货车等营运车跨境运输,香港的驾照在广东省是不被承认的,所以要跑跨境营运车,必须在广东省考证。”他也希望客货运车也能尽早有相关政策保障。
另外,蒋志伟先生还是深圳海关监督员,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他也倾听到了不少业界生意,主要是海关在检查货物方面效率比较低,有时甚至要一两天。这样一来,货主不能按时收货而导致延误其客户货期,造成双方损失,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跨境货运。在他看来这是极其不合理的,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儘管在访问中,蒋志伟先生大多是在介绍行业所面对的困境。从中可感受到他对行业的用心。某种程度上,做好了这些就是对香港好、对祖国好。
蒋志伟先生祖籍上海,故乡对他而言,寄託着一种别样的情怀,几十年未曾改变过。每次回上海,他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所住的房间一定要能看到黄浦江,仿佛只要看到东流的悠悠江水,便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感,当年他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蒋志伟先生喜欢网球运动,除了每周去打一两次球,每年的十月份他都会回到上海,因为世界顶级男子网球赛事——上海网球大师赛如期而至。
现自己公司的业务他基本交棒给了孩子,而他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为业界的服务中了。诗人汪国真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蒋志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路途上的行者,为着运输业界的发展,路上再多艰难险阻,他都无所畏惧。因为,行者的路,永远在前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