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辉
[摘 要] 校园网络舆情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息息相关,也直接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如何正确管理、疏导网络舆情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将结合校园网络舆情特点,开展思政教育方法研究。
[关 键 词] 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76-01
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学校可以向网络舆情借力,服务于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借助学校正确的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网络舆情加以正确的引导教育,可以有效地影响这类网络组织的思想和政治态度。以下将从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网络意见领袖培养等几方面,对网络舆情下有效进行思政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
一、提高思政教师与辅导员的媒介素养
校园网络舆情参与者主要包括教育引导者(思政教育工作
者)和受教育群体(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对特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提高自身对网络舆情的免疫力。如通过学习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了解网络舆情的特征;通过对网络舆情案例的分析了解网络舆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等。
思政教师与辅导员需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来充实和武装自己,坚定立场,扩大自身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争取让自己成为网络意见领袖,掌握网络舆情教育引导主动权,主动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同时,积极倡导学生树立校园网络舆情危机意识,提高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二、构建舆情管理联动机制
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联动机制有利于对敏感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控、预测、管理和应对。学校积极构建“技术部门—协调部门—公关部门—学校党委”四位一体的校园网络舆情管理联动体系,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教育引导。
思政教师与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体系内的主要工作有:(1)及时了解并收集网络信息,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信息;(2)根据有关部门信息反馈及时做好学生的“线上—线下”思想教育与引导工作;(3)及时利用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QQ、MSN等)对学生进行事件说明或心理辅导;(4)协助对校园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和处理。
三、培养校园网络意见领袖
网络意见领袖是指在网络社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人物,如“大V”或“网红”等,他们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进行。(1)将学校知名教授、专家领导等意见领袖培养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本身具备的品行、学识、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使他们更容易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在校园网络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说服力和更多的话语权。(2)将学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生(标兵、党员、学生干部等)培养成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发挥他们在网络舆情下的朋辈教育引导作用。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也应积极利用网络媒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争取成为校园网络意见领袖。此外,积极建立校园网络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也是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的重要举措。
四、采用“预防—转移—疏导”工作方法
(一)预防:分重点预防和普遍预防
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教育客体建设,重视网络舆情的预防工作。通过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增强网络自律意识;通过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网络适应性;通过加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转移:分注意力转移、情绪转移、活动内容转移等
转移法不是矛盾处理的最佳选择,但可以有效缓解网络舆情参与者的危机状况。
(三)疏导:疏通与引导
疏通就是在网络舆情下,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态度表达出来。引导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发生一定的转变,走向正确的轨道。疏与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疏不导,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论就会放任自流,甚至失控;只导不疏,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校园网络舆情是师生的意见总和,通过积极构建舆情监控、引导管理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方式,采用合适的教育引导方法,就能占据舆情应对的主动地位,为安全稳定的校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汤琴.我国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D].中南大学,2012.
[2]郝英杰,马海红,赵治.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实务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3]刘敏姬.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中山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