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敏,黄迎春,尚林伟
[摘 要]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中高职衔接问题始终属于热点话题之一,课程设置是其主要方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围绕着职业能力对课程进行拓展开发和优化改革,可形成各具特色的衔接模式。对中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路径以及衔接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开发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81-01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对中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高职能够在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实现协调发展,这不仅能够体现局部办学实体间的有效衔接,而且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相比来看,有利于充分体现。通过二者衔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要想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良好衔接,可以采用长学制的形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并且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式,培养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高超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化人才。在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此方面都难以良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遵循三大条件
首先,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在国家相关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要面向社会,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提升。”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来看,主要区别就在于“能力本位”,因此在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方面应打破以往以“知识”为主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模式,转变成以“职业能力”为主,加强对课程的优化和更新。其次,加强整体设计。以往的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属于两个单独的个体,在目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注重加强整体设计,以整体的角度对课程以及师资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整合,使职业院校能够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华丽蜕变。在进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间的年龄差距以及身心发展等特点,使课程的开发和优化与学生发展规律相符合,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最后,树立终身教育观[1]。
二、中高职教育中课程衔接的不同方式
不同院校在衔接方式上存在不同的差别,这要求学校应立
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跟随当今时代教育方面的发展
潮流,实施现代化教学,本文将对中高职教育课程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一)“3+2”五年一贯制衔接
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成为重中之重。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此制定出具体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还应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做到灵活应对。此外,实施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进行市场调研之后,针对当前岗位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进而完善课程结构。新型的办学模式能够对中职和高职教育进行整体设计,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分段实施,进行五年一贯制衔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3+2”学分绩点衔接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总体思路、衔接方式以及学分认定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首先,衔接的总体设计。在中职和高职高职院校分别制定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为:学生进行三年的中职课程学习之后,将获取毕业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同时其自主辅修与高职相关课程将以学分绩点的形式计入高职入学成绩中,并且按照比例进行学分绩点的折合后作为升入高职的凭证。其次,衔接方式主要采用的是课程通融的形式,结合当前高职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改革,使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之间在课程设置方面互相熟悉,并将其与学生的学分绩点挂钩。
(三)国际水平五年一贯制衔接
在实施此种教学衔接模式时,应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以及专业情况,对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岗位需求等进行考察,聘请国际化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模块以及职业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其职业能力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此外,采用“核心课程+学校课程”的方式与国际水平五年一贯制相结合,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进行从岗位分析到职业水平的综合培养。其中,核心课程主要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相关岗位之后,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这同样也是教育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最初要求。学校课程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开发,用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化课程,以此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化发展[2]。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与衔接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其中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這将要求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加强中职与高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积极优化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出为社会所需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鸿杰,虎保成.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机制[J].甘肃科技,2016,32(14):68-70.
[2]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