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桂衡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舞蹈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但生源有所增加,而且教学创新更加活跃。但是,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发掘通过问题现状,进一步探讨舞蹈教学的改革完善对策,旨在为提高高校舞蹈教育质量提供更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61-01
素质教育推动了舞蹈教学的有序发展,尤其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但同时舞蹈教育中生源质量、人文素养、艺术实践这三个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基于此,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探讨当前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并针对既有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革对策。
一、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一)生源质量不高
虽然当前高校舞蹈生源有所增加,但生源质量仍是困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舞蹈招生中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为重视,但是对舞蹈部分的考核则没有统一标准。以往必须考核的“律动”项目也已经被取消,进而形成了“歌舞分离”的局面。而且生源多数来自普通高中,学生很少受到专业舞蹈教育熏陶,很多学生都是进入学校之后才接触舞蹈的,这些问题无疑会导致舞蹈生源质量过低。
(二)人文素养缺失
传统舞蹈教学以形体技能为主,注重学生舞蹈动作的标准性,但是对舞蹈理论的教育相对不足,尤其是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尚未进入考核范畴,这就造成不少学生除了舞蹈对其他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成为“艺术花瓶”,难以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契机。如果舞者人文素养不足,就难以在舞蹈中体现其文化意蕴和艺术精髓,舞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舞者必然是失败的。
(三)艺术实践不足
在传统舞蹈教育中,艺术实践是教学活动的附属环节,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平时很少获得艺术实践机会,多数实践是在节庆演出中或者校园组织的文艺活动中,这样的实践方式必然会造成学生缺乏艺术实践机会,难以体会舞台上如何与观众形成互动,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舞蹈动作虽然标准规范,但是缺少了舞台的环境感染力,学生的舞台感会有所缺失,难以真正感受舞臺魅力。
二、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对策
(一)确保舞蹈生源质量
教师需要对舞蹈生源质量有严格把握,在教学中做到四项强化:一是强化学生的舞蹈乐感,能够跟随舞蹈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并通过肢体语言和神态、表情将其表达出来。二是在形体塑造上有所强化,通过形体强化引导学生领悟不同舞蹈语境中的形体特点,从而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三是强化舞蹈动作训练,通过有节奏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肢体可塑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力。四是强化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通过舞蹈鉴赏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舞蹈学习中的短板和不足,进而主动纠正、主动完善。
(二)加强人文培养
虽然舞蹈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但是仅有动作远远不够,还需要在舞蹈中融合更多的文化底蕴,才能产生激动人心的力量。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舞者就会如提线木偶一样,虽动作完美却没有灵魂。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增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增加通识教育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关注程度。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意识,以此提高舞蹈演绎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内涵。
(三)增加艺术实践
对舞蹈专业学生而言,艺术实践不仅仅能够强化自身技能磨炼,同时还是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生活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改变传统舞蹈教学中学生仅能对着镜子练习、表演的弊端。只有让学生走上舞台,才能感受到舞台的张力和魅力,在舞台表演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天分和对舞蹈的热切追求。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艺术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编舞能力,这一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强化,这一点是其他教学形式所不具备的。学生最终要走向舞台,而艺术实践则能够带领学生实现从教师到舞台的良好过渡,让学生克服演出中的羞涩心理和恐惧心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序提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环境下,高效舞蹈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认识到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保证生源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通过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在舞蹈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娟.高师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分析[J].戏剧之家,2017(16).
[2]刘美斯.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路径研究[J].明日风尚,2017(5).
[3]王鹃.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探析[J].艺术品鉴,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