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
[摘 要] 我国传统教学改革单纯注重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静态方面的革新,或只注重教师教学方法与行为的改变,而忽视了与行为产生有密切联系的教师信念研究。信念决定行为的产生,教师是教学实践当中的关键一环,教师的思想与行为深刻影响着学生。想要达到教育改革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应密切关注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 键 词] 教学信念;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81-01
教育對各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制度所进行的深刻改革与创新,就是要确立并巩固“知识是新时代最重要生产要素”的观念。从教学制度及课程安排上,教育部尝试从教学模式、测试评估、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注重教学行为及手段的改变,更要注重加强思想研究,其核心内容就是对教师信念的研究。
一、信念及教师信念内涵探究
在解释教师信念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信念的涵义。根据哲学家的理解,信念是人们通过价值实践而获得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而心理学家认为,信念是由情感与个人认识“合体”而成。国内学者对信念也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只有当思想、观念、情感发生共鸣并被主体确认和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的精神追求时,才可称其为信念”(赵昌木);也有学者认为“信念被认为是判断个体做出某个决定的最佳指标,它影响着每个人如何感知(perceptions)和判断(judge)行为。”(金爱东,马云鹏)
对于教师信念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信念(Belief)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王慧霞)。教师信念是根植于自身教学认知基础上的教学理念,是教师个体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体验(李家黎)。也有学者从人与社会大环境下考虑教师信念的涵义。笔者认为,教师信念就是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自我独特地整理解读,并不断进行诠释,以此来影响受教者的学习动机和过程,深化学习内涵,最终达到积极影响教学实践的一种精神支柱和内在力量。
二、教师信念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对于选取何种教学思想观念的问题争论一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进行的多次教育改革,其核心是传统教育与前卫教育方法与理念之争,是关于教师教育方法、价值观传递等基础问题的博弈。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学方法整体上是一种限制言行、规范思想的保守教育方式。而在进步教育理念中,教师信念被认为是教育文化的核心要素。有学者就认为有着高尚教育信念的教師,他们的情感在信念的驱动下内化为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造就了教师高尚的人格(吴薇)。有高层次教育信念的教师会结合自身所经历过的事物,对于人、自然、社会进行哲理性思辨,能更全面、完善地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国外教学理论研究者的一个普遍共识是:教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于增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业和人格的发展。我们要求教师改进教育信念,深化“人本位”及“学生核心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积极转动起来,使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
三、借鉴国外教育改革措施,深化本土教师信念研究
我国在1950年至1988年间一共进行了7次课程改革,改革重心主要偏重于教学方面,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20世纪末,其他发达国家在教育课程改革上的举措可为我们借鉴。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因素,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因,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决于教师信念。在新型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们要深化教师信念的改革,同时,教师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昌木.论教师信念[J].当代教育科学,2004(9):11-14.
[2]金爱东,马云鹏.国内外教师信念问题研究综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81.
[3]王慧霞.国外关于教师信念问题的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61-65.
[4]李家黎,刘义兵.教师信念的现实反思与建构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0(8):60-63.
[5]姬建峰.论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9):47-49.
[6]吴薇.国外大学教师信念研究回顾与前瞻[J].高教发展 与评估,2012(1):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