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7-10-19 13:40张春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3期
关键词:乳品导师校企

张春华

[摘 要] 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背景下,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选择乳品工艺专业与大型乳品企业合作,从“创建企业专班”的校企合作机制、紧密衔接的校企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学业和学徒”双标准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并对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24-02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2014年6月政府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在此背景下,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选择乳品工艺专业,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实践过程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寻求和发展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联合、一体化育人,对学校和企业来讲,这都是一次很大的改革。要真正实现这一改革,前提条件是学校与企业要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必须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生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双主體”育人[2]。学院选择乳品工艺专业与大型乳品企业合作,利用企业深厚的企业文化、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行业领先的生产技术、经验丰富的生产人员,引入先进的行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以创建企业专班的方式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使学生同时拥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以行业企业需求为标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建立课程标准,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教学团队,实现校企导师互培,全面提高职业教学能力;创建“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学生的“学业考核标准”和“学徒考核标准”,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评价。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的四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

创建招生与招工一体化的改革思路。将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机制进一步深化,与企业合作创建专业班级,使学生同时拥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真正实现学生入校即入厂。学院与伊利集团合作,创建伊利“Y+班”。“Y+班”成员由企业选拔小组通过面试、笔试、网测等方式进行选拔确定。学院设置专班班主任,专人负责专业班级的日常管理,对专班的团队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实施监督;企业为专业班级学生指定師傅,明确其带徒责任。企业师傅采取定期来校授课、网络授课和学生定期到企业实践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学习企业先进的实用技术,从心理角度和能力角度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从而增强其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有效降低高职学生就业后的离岗率。专班学生学业完成后,经考评成绩合格,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安排学生正式进入企业工作。

(二)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建设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标准,围绕企业核心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构建并实施体现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3]。

1.课程设置

乳品工艺专业学生面向的工作岗位为乳品研发、生产、质量管理、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

将乳品企业的核心工作岗位进行分解,对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提炼出从事该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乳品企业核心工作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分析,采用直接转换和组合转换的方法,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转换为我们要设置的课程。学校课程以学校为主体,以项目为引领,实现理论和实验实训的有机结合。企业课程以企业为主体,形成网络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基础课程、专项生产能力的企业授课和集中实训的顶岗实习三方面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的准绳。它规定了整个课程运作活动与过程的规则,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和秩序。乳品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由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共同研究制定。乳品工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以企业实际典型工作内容为教学项目,使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双导师”教学团队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学校导师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学院乳品工艺专业的教师团队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构成和课程标准中课程具体实施的环节和要求组成。企业导师团队由乳品企业抽调企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师傅、技术能手组成,最终建立起一支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

“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关键在于学校和企业对“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双向培养”。学院投入资金,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和要求教师定期以进修、考察、顶岗培训等多种形式进入乳品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企业导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因其授课方法和授课经验缺乏,可能会导致企业导师的授课效果较差。对此,学院应建立学院导师对企业导师的引导机制,由学院导师引导和帮助企业导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教学方法手段,对企业导师进行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学校规章制度等岗前培训。

“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双导师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学校与企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并合作完成考核。

(四)现代学徒制的“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采取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学校和企业都是教学的主体。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企业的核心工作岗位进行,工学交替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同时拥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完成学业既要达到“学业标准”的要求,又要达到“学徒标准”的要求。我院乳品工艺专业探索實践现代学徒制,建立“学业标准”和“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确立与企业岗位密切相关的评价内容,使学生的考核评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1.评价主体

乳品工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覆盖乳品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关联乳品企业的多个典型工作岗位。因此,评价的主体应反映这些相关联的所有团体的利益。经过与合作的乳品企业深入分析后,我院确定乳品工艺专业的评价主体为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课内小组、企业实习小组、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是“教”的主体,同时也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学生课内小组成员是完成课程设置的工作团队,在情境模拟下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工作团队能真实地反映其成员的具体表现和发挥的作用;企业实习小组既包括学校一同实习的学生,也包括企业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学生本人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主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将来就业非常重要。

2.评价方法

乳品工业专业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方法上,采取质性和量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单独以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不适合转化为分数的过程评价,采取质性评价的方法,即描述性评价,更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潜力。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以及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做到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相对应。如,采用阶段性测试(试卷)、单项技能考核、任务页、工作页、计划书、访谈、自评、互评、抽样测试、试卷问答等多种评价方法。

3.评价内容

我院乳品工艺专业对学生考核评价的内容围绕三方面展开,分别为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主要方面。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及与乳品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关联,与乳品企业共同确定每门课程、每个工作项目具体的评价内容及需要达到的标准,使评价内容和标准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大多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投入上转为欠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师资的培养和培训,企业需要抽调优秀的师傅带徒,而现在企业也大都面临优秀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的班额往往较大,导致现代学徒制的项目化教学和企业实习都面临着学生管理难、评价难的问题。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学徒制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往往路程較远,频繁的工学交替难以实现,只能集中时间(如利用假期等)进行实习。

参考文献:

[1]李玉珠.教育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06(16):15-17.

[2]赵有生,王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72-74.

[3]吴琼,陈秀虎.“学校专业+大型企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116-118.

猜你喜欢
乳品导师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做好GMP管理有助于提高乳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我国乳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甜味剂对不同乳品感官品质和稳定性的影响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