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陈静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加大了投入,许多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动工。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水利工程参与单位、广大人民群众、政府部门等的广泛参与,共同治理和监督施工工程中每个环节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是保护水土资源,維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措施
1、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
1.1 现代化水平不高
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现代化水平不是很高,许多新技术没能很好地应用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在国际合作关系上,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没能与国际上的新技术接轨,在相关的科研技术、制度措施以及水土资源评价指标的问题上,不能满足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2 造成的损失巨大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度大、财富集中、寸地寸金,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敏感区,相对于农村来说,发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失都要大的多。举例说明如下:经济损失方面,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积,城市排水管道堵塞,为河道航运和公路交通方面带来经济损失;生命财产损失发面,城市水土流失剧烈,大量挟沙水流灌入厂房、工地和居民住房,不仅妨碍了生产建设,而且会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环境损失方面,城市水土流失造成地表径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不但污染水体,影响居民和河流生物的健康,而且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会造成水体变质、变臭,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美观,为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损失。
1.3 过度开垦带来的水土流失
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环境所能承受的人口容量的压力,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便要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使自然资源消耗过度。土地资源本来就有限,农业生产者还没有接受正规的生产教育,坡耕地比例过大,耕地种植稀疏,农业粗放式发展,导致土地合理利用性很低,天然草场放牧过度,吃的比长的快,导致草场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作用,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2、水土保持应采取的对策
2.1 借鉴以往小流域坡耕地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合理的治理方向和措施布局
根据流域现有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借鉴以往小流域坡耕地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合理的治理方向和措施布局,突出坡耕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特点。通过调查坡改梯工程、小型水利水保、林草植被建设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等多项措施,达到调控和利用坡面径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2.2 结合其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
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要结合其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荒山荒坡挖水平沟拦截坡面径流蓄水拦沙,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坡面侵蚀沟进行沟头防护、削坡、沟岸修筑边埂植物带、沟底修筑谷坊、塘坝,固定沟床,拦蓄泥沙,营造固沟林、防护林等。此外,应做好坡耕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监测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积与水土流失量的逐年变化及综合治理措施总体效益情况。加大对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力度,对中度以上流失的项目区加大资金投入,突出治理重点,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对坡耕地整治的认识。
2.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社会要进步,必须要发展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发展也不能忘记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是加快市经济发展步伐的主要方法,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组织部分,从招商到建设完工过程中,必须满足水土保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制度要求,在高速建设的同时,也要对生态环境进行最有效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环境破坏,严格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不因情感放弃原则,不因投资环境失去法度,共同树立起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不以一味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理念,使全市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以最有效保护。
2.4 健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指标检测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指标,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的检测内容,设立施工区水土保持检测目标,将易于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监测对象纳入考核范围,具体可定性和定量分析收集到的水土保持检测指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对策。具体的水土保持检测指标可以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的监测,主要包括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降水量、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类型、年均气温、植物种类组成、水土流失面积、林草覆盖率、主要河流流量、水土流失类型、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等指标。
2.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该机制不仅可以完善环境政策,保护生态环境,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对于生态补偿机制必须高度重视,必须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公平公正、权责一致、统筹协调,共同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四项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补偿模式,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对生态补偿制度的调控,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逐步建立积极而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渐加大补偿力度,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法制化、规范化,并推进各个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行为必须加大处罚力度。对种植养殖大户和私营业主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行动应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通过集体带动效应,动员全社会人员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永葆绿水青山。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规划,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全面而长远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做好水土保持管理的预防与监督,以达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平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仲艳维.潮白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及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刘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监测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