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崧
[摘 要] 针对高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根据创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创新素质;创新理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创新型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认为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班级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要题材。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56-01
现在的时代是振兴经济的时代,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班级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笔者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班主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班主任要实施创新教育,教会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己先需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富有深厚的创新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创新方法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此,首先要积极参加为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的“继续再教育”学习班,系统学习《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开发》等创新理论教育课程,刻苦钻研有关创新理论教育等资料。其次要积极进行研究探索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学生树立创新的榜样。
二、实施创新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学生只有系统全面地掌握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和创新技能,具备了创新素质才会进行创造。为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自习课、班会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有系统地进行创新理论教育。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联系专业知识追求创新,在班级活动中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动机和冲动,发挥创新的潜力,释放创新的激情。
2.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一个人要具有创造力,实际上其中心环节就是创新思维。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在实践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而自己又能够独立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
3.要进行创新技能的培养。所谓创新技能即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具体包括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实际动手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造成果的转化能力等。班主任可多讲述一些发明家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内燃蒸汽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等进行发明创新的事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技能。
4.進行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所谓创新的情感、人格,它主要指建立独特的创新目标的兴趣、爱好、欲望和动力以及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性格、气质和毅力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型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贯穿在课外班级活动的主题中。“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作为创新型班级活动的主导——班主任,首先要结合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内容丰富、新颖、富有创意的多种游戏类型,或竞技和竞赛等创新型班级活动。其次,要根据各方面的有利条件认真组织、指导和有效地开展创新型班级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空间、时间和机会。笔者曾根据学生爱好写作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举行手抄报大赛,学生三两组合积极撰写新闻稿件,进行版面设计,制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意识、体现创新能力、具有鲜明创新特色的手抄报。最后,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设计排版独特、新颖为胜。优胜者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此外,可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导演和举办庆五一、元旦、国庆等文艺晚会,让学生自编自演以学习、生活为题材的相声、小品和歌舞。还可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部,都来自我设计、组织创新型的班级活动,使班级活动始终保持新颖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等。实践证明,开展富含德、智、体、美内容的豐富多彩的创新型班级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型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在创新型班级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专业内容中能用于开展创新型班级活动的素材开展活动。笔者曾在2013-2016年间,结合汽修专业特点,在最后的实习过程中举办了汽车升降工具(模型)及喷油泵拆装工具的设计、制作比赛,并根据其可行性及实用性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深有体会地说:“这种比赛,既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又真正锻炼了我们实际创新能力,真不错。”
实践证明,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可以一改过去班级活动过于单调和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局面,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班级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要题材。
参考文献:
[1]刘宇,虞鑫,许弘智.“双创”背景下创新教育的实践、效果与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
[2]朱丹.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