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龙
摘要:有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是唯一能够真正存在的艺术作品,它的震颤、律动都是生命的要素,在任何有生命的地方都会有音乐的存在,也都会有快乐的存在。”,由此可见,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课作为必学科目,虽然不像数语英那么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小觑。音乐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们缓解学习中的压力、陶冶情操,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思路
引言:新课标的改革,使得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主流。传统的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何谓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就是抛开以前的开场白“今天我们来讲。。。”,变化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课堂。在教学新理念的引导下,初中各科教师纷纷扩宽思路,设计新颖的教学设计思路。那么初中音乐课作为必学科目之一,同样有着重要的位置,也需要注入这一新鲜血液。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思路才是新颖的呢?如何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浅显建议,仅供参考。
一、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乐曲之中
音乐课上,如果老师是以传统严肃灌输式的方式,或是只强调发声技能的教学形式来讲曲目,那学生恐怕很难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乐曲的美妙。其实每首歌、每首曲子都或是讲述了一个故事或是表达了一种情感,都是有一定的情境的,如果老师能想方设法的把学生带入这一情境之中,给学生营造一种绝妙的视听感受,感受音乐的魅力,那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音乐修养和文化修养。[1]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或绘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借助服装、光线等道具来表演。如在《唱脸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对京剧不是特别了解,平时也不会听戏剧,所以在讲这一课时,老师会发现很吃力,和学生达不成共识,那么老师应转换思路,不能把知识机械性地灌输给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几套京剧脸谱、京剧服装,让孩子们试穿,试戴,甚至还可以简单地为同学化个“花脸”妆容,这样能激发孩子们学习京剧的兴趣,使课堂效果更好,大大的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成果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教师也看到了它的优越性,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影视等互联网技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2]如我们在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我们都知道,《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插曲,所以教师可以先播放《大海在呼唤》这一电影的部分片断,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然后再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大海、海鸥、故乡的图片,播放一些海浪声、海鸟的叫声等等。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们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于大海、家乡、母亲那份思念、热爱之情。我在教歌曲《金色的秋天》时,也是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秋天美景的图片,朗读一些赞美秋天的诗词,使同学们能够亲眼看到金色的秋天,这样在学歌曲时,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于秋天的喜爱。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成果,能够把抽象的歌曲变得具体化,使得学生更能进入美妙的乐曲之中,[3]体会作者的感情,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3、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能力
同学们的课后作业经常会有一项预习作业,那么不仅数语英需要预习,我们音乐课也是需要预习的。教师在留预习作业时,要具体,抛出问题让同学们课下去思考,课上再去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如在教学《青春舞曲》时,给同学们留下预习作业:1、《青春舞曲》表现了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2、让大家去学几个舞蹈动作,在课上展示。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不会盲目,有明确的目标。上课时,老师通过组内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们展示预习成果。课下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组编出一个简单的新疆舞蹈,这样的团队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在教《歌唱祖国》这一课时,给同学们留下预习作业:1、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并比较当时于现在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2、查找其他类似的歌颂祖国的歌曲。通过时代的对比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点燃学生学习歌唱的激情。這种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音乐课的重要性
音乐课堂是轻松快乐的,初中课业繁重,音乐课的开设能够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还能陶冶情操,熏陶情感,提高道德觉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初中音乐课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
新课标理念是我们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的指挥棒,作为教师要时刻谨记十大新课标理念。广大音乐教师要以其为中心思想去转变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探讨出一个高效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师译 音乐教学的探讨.现代教育,2013,(6)
[2]邱海荣.《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小学电教》,2013,4(上);35—36
[3]张华.《运用多媒体让音乐教学更美》.《中小学电教》,2014,4(上);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