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蕾+魏亚+王颖
摘要:如何推动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持续发展,使其在学校提高内涵质量中发挥更大效能,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中起到示范作用?本文提出四点建设性思路,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状态数据库的建设主体必须有挖掘分析数据的背景知识:状态数据库辅助支持的决策主体应是广义的“决策者”;围绕状态数据库建设逐步实施循数管理;从本科教学关键质量控制点入手,明确决策目标,利用状态数据库,收集可靠信息和有力证据,循证决策。
关键词:循数管理;循证决策;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关注数量发展转向更加关注内涵质量提升,如何清晰地表征本科教学质量内涵,并广泛传递这些信息,使其植根于学校,成为全校共同的质量追求;同时又能敏锐地抓住薄弱环节,使普遍感知到的问题更加具体化,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促进本科教学内涵质量提升一一这些已经成为高校组织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利用专业化的管理工具与技术,以科学的数据处理为基础,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十二五”以来,学校自身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成为高校组织管理领域的热门实践。高校开始通过数据表征内涵质量,透过数据分析问题,利用数据监测本科教学质量,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如何推动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持续发展,利用数据说话,使其在学校提高内涵质量中发挥更大效能,利用证据决策,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中起到示范作用,本文结合南京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与探索历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的思路。
一、明确建设主体:折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理念
谁是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主体?是统筹规划的发展规划部门,抑或是能够集群式存储数据的信息化建设部门,或是主管本科教学的教务管理部门,或是负责质量评估的独立评估机构?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折射的是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理念,即建设目的及功能定位。
华中科技大学许晓东教授定义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按照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把高等学校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形成的全面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集”。分析以上定义和高校这一主体特征,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应具备以下功能:(1)用数据诠释本科教学状态;(2)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测;(3)服务师生学术生涯发展;(4)支持学校内部组织系统发展;(5)辅助学校人才培养规划的相关决策;(6)满足各类外部评估需求;(7)对接国家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系统;(8)实现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关切。要实现上述功能,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不是一个只用于数据收集、数据填报和数据展示的平台,而是一个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关系,分析出可资利用信息的“数据熔炉、决策平台”。其建设者的核心任务是承担数据延展所带来的更广泛的责任一一对监测数据中出现的变化,以专业的敏感,联系背景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让数据能够说话。
教务管理部门作为组织管理教学运行、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决策、保障本科教学质量、连接师生以及学校学院的主要职能部门,是本科教学状态库基础数据的主要“供应者”,是数据和信息的主流“消费者”,是质量信息的核心“生产者”。教务管理部门的角色与职能决定了其拥有较为丰富的分析数据的背景知识,不仅能从数据中解析信息,回答“发现了什么”“是什么意思”,同时能够将数据与学校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任務紧密地联系起来,回答“能做什么”,作为最终行动的可靠基础,达到支持决策的最佳效果。从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来看,教务管理部门应成为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主体。
二、扩大决策主体:强化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服务功能
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意见提出,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常态化的监控是指高校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常态化收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控制点的质量信息,并及时反馈,实现持续改进的动态质量监测跟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是支持学校内部各系统一一学院、专业、课程等之间有机联系,促进信息上下流动与交互共享,使校内各子系统能够共同关注学校的总体质量目标,能够相互比较,知己知彼,明确自身发展态势,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与调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平台。
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也是服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平台。其保障师生通过数据库全面了解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总体发展情况,享有更多的知情权,更大的参与决策的机会。通过对重要数据存储记录建立教学档案和学习档案,通过对监测数据发现的行为规律进行聚类、关联,服务学生规划学习,服务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在这里的决策主体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领导,是扩大的、广义的“决策者”。教师、学生、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管理人员同样是决策主体,需要通过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结合自身的角色与任务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只是由于角色任务不同,彼此决策目标、内容有所不同。明确了决策主体实质是明确了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为谁服务的问题,也由此明确了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一一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空间。从决策者利用数据库获取服务,深入到分析不同决策者的决策内容,挖掘可利用的信息,与不同决策者的决策任务和决策程序相结合,主动推送服务。
三、循数管理:立足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教学质量管理策略
1.构建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基础数据库,实施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测
本科教学状态库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建设与应用的紧密结合。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设要坚持面向所有决策主体,紧密围绕本科教学运行的核心活动,保证数据取之有道,用之有方。endprint
依据这样的建设思路,我们确定了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主体框架:以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学生为基础数据结点,按照隶属关系建立关联,层层展开,学校与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学院与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与校外实习基地、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学生等数据相互关联;对原有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碎片化数据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轴有序进行整合,按照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与主体之间对应关系建立关联,教师与其所从事的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之间一一对应,学生与其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专业选择、出国交流、就业等情况一一对应;覆盖本科教育教学所有活动、涵盖所有教学环节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基础数据库(见图1)。
目前我校已经建立涵盖基本信息、基本条件、学科专业、教师信息、学生信息、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七个主题、148张表格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既可以以数据诠释学校本科教学状态,还原学院、专业的办学成效,展示每位教师、学生参与本科教学、取得教学与学习成果情况;同时也可以根据质量管理需求形成特定的数据子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实施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测。
2.数据采集过程同步质量监控,强化本科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在于数据的系统性和精准性。数据质量直接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对未来决策更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对数据采集过程应进行同步质量监控,保证数据来源唯一性、可追溯性,数据性质原始、独立,数据类型多样,数据符合标准和规范。
我们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首先落实分解任务,明确质量责任。依据学校各职能部门分工、教务处的各岗位分工,对数据采集任务一一进行分解,从对应的业务系统中提取,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可追溯性。对已有业务系统中没有涵盖或动态增加的数据,则由部门、教务处、学院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提交相关数据作为补充,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其次,规定数据性质,明确采集范围。采集数据尽可能实现更细颗粒度控制,避免合成、衍生数据,保证数据原始、独立。除采集数值型数据,同时采集“直接或间接反映教学状态的一切数据和相关信息”,包括证书、政策文件、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数字化信息。除向校内采集数据,同时从外部采集公共数据,如大学排行榜、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国家高新企业发展战略等。再次,控制入库流程,把好入口关。所有数据入库之前进行校验,对不同系统中结构、内容、表现形式、颗粒度不一致的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清洗,确保数据规范、准确。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使零散、无规则的数据集合成数据信息网络,使本科教学工作有据可查,强化了教学管理人员数据价值意识和保存意识,进一步明晰了质量管理责任。通过数据整理和标准化建设过程,从以往只是见诸于文件的规定性描述真切转化为标准化的数据,使本科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增强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3.开发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评估应用系统,支持教学评估有效运行
实现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全部功能,显然不能止步于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建设和数据采集的初始阶段,应通过增加数据分析指标,加深质量信息的分析层次,让数据更加生动鲜活,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我校以发展性评估理论为指导设计提出“学校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學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年度考核”“专业发展潜力评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等层层递进的教学评估机制。保证评估机制持续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此时无声胜有声”。所谓无声,就是评估工作不能干扰正常教学工作,不能带来额外负担;所谓有声,是通过评估帮助学校、学院、专业、课程发现在办学历程中、改革进程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让数据发声说话,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做出新的调整决策。
我们在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上拓展开发评估应用系统,依据不同评估机制的评估观测指标和统计方法,将数据抽取、整合成为与原始数据保持动态链接的以指标存储的教学信息(见图2),无需学院、专业、课程负责人填报,化评估于无形。在评估应用系统中,设置了专家评审模块,专家通过网络查看学院、专业、课程的相关材料,查询各类数据,了解学院、专业、课程的基本情况,无需现场考察,评估更加客观。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评估应用系统为学校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可持续评估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循证决策:基于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的专业发展决策路径
1.选择切入点。明确决策目标
专业是高校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教学的基础单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优化专业结构一直以来是学校规划和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工作中长期要坚持开展的工作。我校决定从优化专业结构入手,立足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根据可靠信息和有力证据,循证决策,调整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发展。
2.开展专业评估,确定决策所需证据
专业结构调整实质是要解决专业未来的存续和发展方向问题。因此首先要明确专业的基本状态,判断专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发展能力。桑德森认为循证决策中的证据本身应从科学研究和评估中获得,具有科学性和高质量。沿着这一思路,学校启动专业发展潜力评估,突破以往总结性、示范性、评比式的专业评估模式,改变单纯凭借专家主观判断,获取零碎、模糊质量信息的评估方式,设计包含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师资、教学资源、学生发展、内部评价、外部需求等七方面内容的评估观测指标体系,系统还原、准确描述各个专业发展状态,评估专业的教学投入、改革活力、办学效益以及与国家、经济社会、学校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预测专业发展潜力,收集制订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政策所需要的证据。
3.针对需求分析数据,获得研究证据endprint
能否成为循证决策中的证据有个核心的判断标准,即证据要足以证明政策的确带来积极的、实质性的改变,实质性的改变不是以产出衡量,而是以效果加以衡量。只有效果才能成为证据。当评估专业的教学投入时,以产出来衡量的指标是有多少名师和教授,有多少实验仪器设备,以效果来衡量的指标则更加关注——多少名师和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了专业核心课,学生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学生的满意度怎样。在设计评估观测指标时排除了部分产出指标,增加了反映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增值发展的效果指标,除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学科竞赛获奖、發表论文、获取专利外,设置学生对专业发展的满意度、自我报告学习收获等指标。除问卷调查数据所有评估观测指标数据都从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中抽取、整合、判断、对比和计算,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印证长久以来的一些“直觉”,如专业办学历史与专业发展潜力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优势学科与优势专业并非一一对应;教学投入特别是核心课程的教师教学投入与专业发展潜力之间有着高度的正相关等,获得研究证据。
4.实现循证决策原则,提升决策支持有效性
循证决策遵循两个重要原则:(1)决策要以证据为基础,任何一项政策都要有“强证据”来支持;(2)循证决策要有完善的“知识管理”战略步骤作为支撑,要有信息平台,专家参与,广泛整合各种利益,有对纵向、前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比较,横向政策的比较分析等。在专业评估过程中,开放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利用专家评审模块获取了校内外专家对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课程的建设意见以及对专业发展的一般性观念和价值观。通过抽取学生评课、评教、第一志愿报考率、转专业、对专业办学满意度调查等数据,以及教师满意度调查数据,获取师生作为专业发展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诉求。通过抽取学校发规划、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国家重点高新企业发展战略等数据,对影响专业结构调整决策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获取环境证据。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的有效性。
5.决策专业结构调整,推动专业发展
基于专业发展潜力评估所收集的各类证据、所描绘的专业发展潜力图谱,学校启动专业结构调整。总结以往的经验,对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支撑学校特色发展战略,或学生认可程度不是很高,改革活力相对不足的专业停招、减招、缓招或进行预警,给专业办学划出红线,为专业深化改革留出空间,以推动专业进一步调整办学方向,激发专业办学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