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芳++葛鑫伟��
)
摘要: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参加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可以鍛炼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培养更具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益服务活动,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文明进步。不过,在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不断的探索创新模式,争取使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科学,实现规范化、专业化运作。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信学院与苏州高新区横塘街道开展党建共建以来,双方牵头把大学生志愿服务进横塘街道青春社区落到实处,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理念,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实效。研究结论为活动项目进一步开展和深化,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项目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9.042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社区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高校学生作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进城市社区,为城市文明建设发挥了十分有益的影响。高校志愿服务社区化是指高校各级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建设而体现出的趋势和特点,也是高校志愿服务深入社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信学院以苏州高新区横塘街道青春社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项目。经过几年的活动开展,在高校志愿服务进城市社区方面探索出“123”工作理念,即:高校、社区共担同“1个”使命,学院、街道“2方”共同磋商,以“3化”标准,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一个使命:大学、社区共担大学生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而这种高素质不仅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水平高、实践操作技能强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有一份奉献自我、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责任感。这种义务责任、奉献精神的培养,就是大学与社会的共同使命。具体到本文中,高校在同社区相结合过程中,一定要向大学生灌输这种使命责任感。要让学生学到如何服务社会、奉献个人的能力的精神,将自我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育是根本,同时也离不会政府、社会各方力量的帮助。
参加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社区提供场所、机会,为大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平台,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方式,它超越了单一的知识观,把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学习相结合,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培养,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根本目标,为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大学、社区,共同承担了一个使命,即大学生的培养。
2两方合作:搭建志愿服务党建共建平台
所谓“结对共建”就是有共建意愿的双方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把抓好共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按照协议的要求开展活动,并经常检查督促,加强指导。共建单位党组织根据活动的工作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作为共建活动之一,共建双方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共同确定志愿服务项目,做到年前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专人、专项管理,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进程。
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通过与苏州高新区合作,由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老年关爱”公益项目,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取得了很高的社会认可。“老年关爱”这个项目,发起人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学生刘明杰,2年时间,他带领大学生公益团队直接或间接帮助5万多老人学会使用网络,并且用商业手段解决公益组织的自我造血,创新创业成功。
2013年,他创建了“老人守望者”公益团队,发起“老年关爱”公益助老项目。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技术特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拿着电脑走进社区,通过科技大讲堂和一对一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授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科技产品的网上购物、挂号缴费和手机拍照、微信聊天、建立微信群等功能。为使项目丰富化,他们积极整合资源,先后开展了“手指操”“普法宣传”、“一平米小菜园”等多样化的活动。
“老人守望者”公益团队初始队员13人,第一次活动,前期宣传了很久却只有5位老人停留观望。他觉得有点儿心凉,但是并没有放弃。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他和伙伴们深入社区调研,针对老人需求,定制丰富的个性化服务项目,坚持不懈地去做。2年寒暑假和周末的几乎所有时间,他们都在开展助老服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项目。项目覆盖也从学校所在的地区延伸到其他社区甚至外省市。不少老人从开关机第一课开始,在“老年关爱”团队的耐心帮助下,熟练掌握了上网、下载资料、QQ聊天、与子女远程视频等技能,使众多老人找到了生活乐趣,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他们的轻松和便捷,也拉近了亲情的距离。
2年来,“老年关爱”项目一直致力于开展科技助老、老年教育、老年精神文化、老年科技普及、邻里融入和社区共建等社会工作服务,为社区的老年人培训信息化知识,承接教育部“银龄发展工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
该团队在为老人提供帮助服务,关爱老年人生活方面,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不回避、不逃避一些棘手的问题,对老年人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他们寻求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为了保证志愿服务活动质量,该大学生公益服务团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志愿服务方式方法以及服务理念,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创新,不断提升了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不容否认,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的父母如何养老的问题,已经很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可以说“老年关爱”项目在苏州落地扎根,造福乡亲,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带动城市文明程度提升。
3“三化”标准,有效开展志愿服务
机信学院按队伍专业化、项目多元化、阵地规范化的“三化”标准,在青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专业学生为主,专任教师为辅,组建组建起“空调、家电维修”、“法律、法规咨询”、“美工、宣传”“学生课外辅导”等若干志愿小团队,实现志愿服务队务专业化;针对性开展开展空调保养、小家电维修服务、“七彩假日,快乐成长——假期辅导”、“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项目多元化;志愿服务者无论是进入居民家庭服务,还是定点、不定点开展服务时要求着装整洁,统一佩戴志愿服务袖章、帽子,做到微笑服务。看到有流动摊贩进小区了,沿街商铺占道经营了,志愿服务团队就和城管队员一起劝说、沟通,督促他们规范经营,不能影响市容市貌;瞅见樓道内有块“牛皮癣”,他们立马拿出随身带的铲子及时清除,即使是高处弄不到的地方,他们也是借个凳子马上处理;还有修理好小区楼梯口坏了的单元门锁,给社区物业打电话告知垃圾桶坏了……等。这些工作,看似平凡简单,但是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不断的提升工作标准和专业化水平,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小区的面貌。
4模式经验总结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把志愿服务作为青年道德实践的重要平台,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强化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为青年志愿服务搭建平台、完善长效机制,促进志愿者扎根社区,发挥了很大作用。具体来说,主要经验如下:
4.1院地共建,为志愿服务活动搭建优质平台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基础,2009年初,学校与苏州市高新区横塘街道签署《共建协议书》,使横塘街道辖区成为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四年来,该校大批青年志愿者为横塘商会多家企业员工开展商贸、计算机等专业培训,为横塘街道青春社区、学府社区、石湖社区提供消防、禁毒、环保、法制宣传和电脑维修等便民服务,为七子小学、新浒小学等民工子弟学校提供义务支教,赴横塘敬老院开展爱老敬老活动,受到企业、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
4.2激励引导,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
近年来,学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在校生注册志愿者比率近三成。为加强对青年志愿者以及服务活动的管理,该校着重完善了志愿者招募、培训、认证、管理、考核等工作。同时,对志愿者队伍进行整合,引导成立了消防宣传、法制宣传、环保宣传、义务支教等专项志愿服务队,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力推动了日常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化、社会化、长效化的实现。
4.3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校把志愿服务作为青年道德实践的重要平台,不断推进志愿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涌现。该校每年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达90%以上,今年有13支团队入选院级重点团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的同学逐年增多,在热烈的志愿服务活动氛围感染下,今年报名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主动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志愿服务西部和苏北。广泛参与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不仅为该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信学院师生志愿服务苏州高新区横塘街道青春社区现已形成长期服务与短期服务结合、集中服务与分散服务结合、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师生志愿服务社区的常态化。并且在“老年关爱”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和专业化服务知识、技能,这对未来类似的城市社区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的继续深入开展,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远路.高校志愿服务社区化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9).
[2]赵武.社区与机关的联姻[J].云南支部生活,2005,(05).
[3]左丽,胡井军,方誉连.高校志愿服务的多元评价和优化方案——以常州市高校志愿服务为例[J].管理观察,2015,(10).
[4]鲁婷.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若干关系再认识[J].青年学报,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