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518115)陈晟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以往大多采取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洗涤,虽然工作效率高,但是其清洁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医疗器械的洗涤质量,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发生,医院引进超声波清洗机,有学者研究发现[1],超声波清洗机配合多酶清洗剂浸泡可取得更佳效果,两者配合可以互补,提高清洗质量。笔者为进一步探讨多酶清洗剂浸泡配合超声波清洗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分别对医疗器械应用多酶清洗剂浸泡配合超声波清洗法与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手工刷洗法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非特殊感染医疗器械150件参与研究,均为使用后污迹较多医疗器械,包括刀柄、止血钳、换药碗、手术剪、弯盘、镊子等。随机分为观察组75件,对照组75件,两组医疗器械的血污程度及器械类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材料:山东新华QX型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鲁沃夫无泡多酶清洗剂。
方法:对照组医疗器械以多酶清洗剂浸泡5min后,以手工刷清洗;毛刷在流动水下对器械的沟槽、各个面及关节部位进行刷洗,腔道器械用管道刷刷洗,直至目测下器械洁净为止,随后以纯化水冲洗8~15s,润滑剂使用30s后置于干燥箱烘干。
观察组医疗器械以多酶清洗剂浸泡5min,随后置入超声波清洗机清洗,随后以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标准程序清洗,再进行消毒、干燥。
1.3 观察指标 ①器械剩余残留物,分别对齿类器械、非齿类器械、管腔类器械的剩余残留物进行观察。②记录两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分别以目测法与细菌培养法监测,目测法:器械表面、关节均无污渍、血迹、锈斑等为合格;细菌培养法:以棉拭子对器械齿槽、关节等部位擦拭5遍以上,将棉拭子置于洗脱液试管内送检,洗脱液食管电动振荡80次后,无菌吸管吸取1ml,在营养琼脂培养皿中接种,37℃下培养48h,菌落计数≤20cfu/cm2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附表1 两组医疗器械清洗后残留物对比
附表2 两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对比
2.1 消毒清洗后残留情况分析 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后齿类器械残留物占1.33,非齿类器械与管腔类器械无残留 ,对照组分别为10.67%、9.33%、1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清洗消毒后质量对比 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后目测法监测质量合格率98.67%,对照组86.67%,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细菌培养法监测质量合格率98.67%,与对照组80.00%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医疗器械在进行灭菌处理前,确保彻底清洁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前提。因复用性手术器械经使用后会残留脓液、血液或组织等,有机物质附着后难以彻底清洗,且易形成生物膜,对消毒灭菌介质渗入造成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时需要将有机物与细菌消除,降低生物负载量,从而提高消毒灭菌质量[2]。以往主要选择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其工作效率高,但是除了清除器械表面大面积微生物外,难以对器械的腔、凹槽等清洗盲区进行有效清洁,进一步影响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3]。可见,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
有学者研究发现[4],血污后医疗器械经多酶清洗剂浸泡后再清洁可提高清洁效果。酶分为单酶、多酶,单酶仅分解蛋白污物,而多酶可对粘多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均有分解作用。多酶清洗剂使用不受水质、水温等因素影响,具有较高安全性,能减少对物品损伤[5]。但是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医疗器械的剩余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多酶清洁剂配合全自动清洁消毒机难以彻底消除表面残留,清洁效果并不理想;而多酶清洁剂浸泡后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洁,能提高清洁效果,降低剩余残留率。
超声波清洗机是通过超声波发生器的高频循环,转换为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清洗液,强力超声波经清洁液向医疗器械产生物件辐射,形成“空化”现象,从而形成强大的气压冲击力,使物体表面污垢完全分解、剥离,以此达到清洁目的[6]。多酶清洗剂浸泡可分解部分污物,配合超声波清洗能使物体间隙中污垢被完全分解,对复杂器械具有显著清洁效果[7]。有学者认为[8],复杂或有机物残留较多的医疗器械,应用多酶清洗剂配合超声波清洗可提高清洗质量,降低消毒灭菌程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清洗消毒后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以上研究报道结果相符[9][10][11]。综合上述,多酶清洗剂浸泡配合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医疗器械可减少生物残留物,提高清洗质量,对控制医源性感染,降低灭菌消毒成本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