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美珍
让我们开始旅行吧
——“同桌冤家走天下”系列创作手记
伍美珍
伍美珍,“阳光姐姐”品牌书系主创及主编,共出版少儿读物一百余部,代表作有“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同桌冤家”系列、“阳光姐姐嘉年华”系列、“同桌冤家走天下”系列、“魔女向前冲”系列、“小公主和矮爸爸”系列、“古怪地球班”系列等。作品多次登上全国少儿畅销书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蒲公英少儿读物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向中小学生推荐书目,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版。
几年前,我们去英国参加伦敦书展,之后便开启了英国之旅。
首先我们去了爱丁堡。这是一座非常神奇的城市,到处可见五百年以上的古老的城堡,神秘、幽暗。这座城市特有的“鬼文化”,让我大开眼界。街道上到处可以见到化装的“鬼”,游客夜晚可以住进“鬼旅馆”……
在这座以一座古老城堡命名的城市里,你可以看到非常醒目的司各特雕像。这里不但有司各特,还有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以及J.K.罗琳。
在一个浓雾缭绕的早晨,我看到一个穿着黑色大衣、披着长长棕色鬈发的女孩,从城堡前飘然而过。我的脑海中忽然跳出来一个词语:女巫。
一个下午,我们来到了“大象”咖啡馆。这是一家普普通通的街边咖啡馆,如今却因为罗琳当年在这里写下《哈利·波特》的初稿而闻名天下,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离开爱丁堡时,我想,如果罗琳不是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她大概写不出充满了神奇想象的《哈利·波特》吧!
之后我们又去了英国其他一些地方,比如湖区。我们参观了《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小姐的故居。那里展示着一百多年前富有才华的波特小姐质朴的生活。她安静地创作,富有远见以及坚定而博大的爱心。她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
最后我们到了剑桥,在康桥下的河上坐平底船,辨认着两岸那些古老的学院。我们还走进了牛津大学基督学院的学生食堂。其实,这里是一座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墙上挂着名人油画,玻璃窗上有瑰丽的彩色图画。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当我好奇地辨认着墙上那些油画中的名人时,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刘易斯·卡罗尔。一百多年前,卡罗尔创作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作品后来成了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
这是他的侧面像,他苍白的脸上有着忧郁的表情。
为何卡罗尔的画像会出现在这里呢?他和牛津又有什么关系?我继续寻找。在我右侧的彩色玻璃窗上,我又发现了爱丽丝。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甚至带着野性的短发小女孩。
终于,我了解到了一段历史。一百多年前,卡罗尔是牛津大学的一位数学老师。他非常喜欢学兄的三个孩子,尤其是其中的爱丽丝。卡罗尔带着三个孩子划着平底船,给他们讲故事,随口就为爱丽丝编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爱丽丝和姐姐坐在大树下看书,爱丽丝困倦得快要睡着了。这时候,她看到有一只奇怪的兔子朝这边走来。这只兔子一边走还一边嘀咕着说:‘糟了糟了,要迟到了……’爱丽丝好奇地跟在兔子后面,走着走着,她突然‘咕咚’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洞里……”
于是,一段神奇的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开始了。
后来,卡罗尔把这个随口编的故事写了下来,它便成了一部伟大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世界上很多童话经典作品,都是讲故事讲出来的,比如《长袜子皮皮》。
从英国旅行回来之后,我就开始酝酿创作一部全新的系列作品。这个新的系列,与我往日的作品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前我创作的几乎都是校园题材的小说,而现在,我想把笔下的人物放到一个更加开阔也更加丰富多彩的环境里。
我选择了“同桌冤家”故事中的四个主人公——惜城、阿呆、兔子和咪咪,让他们离开学校,到世界各地去旅行。
当然,他们首先去的国家是英国,后来他们又陆续去了美国、荷兰、丹麦、泰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许多国家。
写这个新的系列作品,最大的难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定位——它是知识性读物还是文学读物?二是如何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融入书中,却又让小读者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首先,我将之定位为文学作品而不是知识性读物。既然是文学作品,它必须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好玩的故事。显而易见,在人物的塑造上,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故事的四个小主人公,早已被读者熟悉,他们的性格已经是很鲜明的了。我只要在新作中,保持他们原有的性格就可以了。在“同桌冤家”以往的故事中,几乎没有什么太跌宕起伏的情节,基本都是以风趣幽默、真实而又生活化的小细节赢得读者的喜爱。同样,这个特点我也在这个新的系列中尽力保留了。
那么,如何做到让作品既好看又能融入知识性呢?我觉得这要小心翼翼把握好知识点的布局。打个比方,如果我要做一个芝麻面包,那么,人物和故事就是面粉,而知识点就是那些疏散的芝麻粒。对于知识,我总是点到为止。
这是一本故事书。我希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享受一段旅行故事的快乐,而不是被动接受填鸭式的课堂教育。在享受轻松快乐的旅行故事时,读者或许会对书中提及的一些知识点发生兴趣。这个兴趣,或许会被他们淡忘,也或许会成为一个契机。某一天,他有意无意中打开了这个契机的开关,就会想尽办法去学习和探索……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并不是灌输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有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