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40例

2017-10-19 08:06陈晓传梁淑芳罗庆波
中医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脑梗塞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陈晓传,梁淑芳,罗庆波

(东莞市谢岗医院,广东 东莞 523590)

·针灸经络·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40例

陈晓传,梁淑芳,罗庆波

(东莞市谢岗医院,广东 东莞 52359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侧风池、曲池、臂臑﹑天宗、手三里、外关、合谷、伏兔﹑环跳、足三里、昆仑、阳陵泉﹑风市﹑血海﹑三阴交﹑太冲及解溪)。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Fugl-Meyer评分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脑梗塞后;针灸;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障碍/治疗;Fugl-Meyer评分;临床观察

脑梗塞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该病目前已占到所有脑血管病的80%左右,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梗塞后常见后遗症。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不便对生活所造成的困扰,更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目前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向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是确实有效的,而针灸也可以疏通经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塞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均资料完整,且均为一侧上、下肢瘫痪。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平均(58.22±6.32)岁;病程平均(8.45±2.11) d。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平均(57.52±6.57)岁;病程平均(7.85±2.02) 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 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 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应作CT 或MR I 检查;⑦腰椎穿刺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3]中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不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脑梗塞已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且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部位相对应;无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能力正常;可以配合本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无酒精或者药物依赖史;无精神系统疾病。

3.2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具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并排除掉一些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疾病,如关节炎等[4]。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方法: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而选择不同的康复锻炼方式。当患者处于瘫痪的早期时,主要对患者采用的是被动训练,运动的强度稍弱,主要由康复治疗师对其肢体进行活动并对患者由卧位变为坐位等体位变化及日常动作进行指导;当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转为痉挛期时,则主要通过诱发分离运动从而改善患者肌肉僵硬的状态;恢复期时可以以患者的主动训练为主。由于不同患者的各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并不相同,且分界并不明显,因此可以根据病人情况来进行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疗法(ST)等康复训练。PT可包括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移乘训练等,可使患者完成最基本的一些活动,如自行完成体位的变换等;OT可通过抓握训练等逐渐使患肢掌握精细化的运动;ST包括发音器官练习﹑构音部分联系等,可使患者的言语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PT为2次/d,每次30 min,OT及ST为2次/d,每次20 min,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患侧风池、曲池、天宗、臂臑、手三里、外关、合谷、伏兔﹑环跳、足三里、昆仑、阳陵泉、风市、血海、三阴交、太冲及解溪。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针可取患侧大脑所对应的感觉及运动区域,采用直径为0.3 mm、长度为40 mm的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所生产,160122),采用平补平泻法,1次/d,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患者有头痛﹑失眠可取百会穴,太阳穴;患者有腹痛﹑腹泻可取委中;月经不调可取血海。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进行比较,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对患者的上下肢功能进行评判,共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好。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8 讨 论

脑梗塞又名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等。脑血栓形成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引起动脉被堵塞;而脑栓塞则是由于异常物质堵塞动脉所导致[5]。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因为病灶的位置、缺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不同,患者的表现也不同。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重者可以发生肢体的瘫痪甚至死亡[6]。由于发病之前可能并无预兆,当患者突然发生脑梗塞而出现肢体瘫痪时,心理上会无法接受现实,甚至否定自己,产生厌世的心理。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对患者的主、被动训练维持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力,增强肌肉的协调能力和耐力,同时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使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逐渐适应目前的情况[7]。针灸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风活络、调和阴阳的功效。这是探索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应用于脑梗塞治疗的原因所在。

本研究选择80例脑梗塞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接受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另外40例患者只接受了康复训练,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的评分对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都是有效的,但治疗组的治疗方法更有效。两组患者均没有因为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这说明使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不仅效果比单纯康复训练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时,可以同时发挥两种方法的作用,效果较单独应用康复训练时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其运用。但是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存在着各种偏倚,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1]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6):379.

[3]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林文翠,庞明武,潘能毅,等.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6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16):2444-2445.

[5]徐磊,华启海,阎兴洲,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45-1747.

[6]吴涛,张霞.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241-1244.

[7]刘庆军.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276-277.

1001-6910(2017)10-0049-03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21

2017-04-19;

2017-08-05

(编辑 田晨辉)

猜你喜欢
脑梗塞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