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彭涛 孙闻阳 余骁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夏莽
“航天+”让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 文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彭涛 孙闻阳 余骁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夏莽
智慧城市产业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改变我国城市粗放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城市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本文介绍了当前形势下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提出了航天为智慧城市产业带来的积极作用,全面阐述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关于智慧城市业务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在“航天+”背景下关于加快智慧城市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智慧城市;数据运营;信息安全
智慧城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的重要载体,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并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以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自十八大提出开展“新四化”、“新型城镇化”等建设目标以来,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等政府部门纷纷出台多项政策及规划,有力促进了我国智慧城市业务发展,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提供新引擎,支持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随后,各类政策文件分别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不同角度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鼓励、引导措施,“加快”和“促进”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总体来看,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在智慧城市推进中虽然职能定位不同,但都对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发改委作为协调部门,主要以智慧城市推进城镇化发展;住建部作为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侧重从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筑节能以及城市运行角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信部作为推进城镇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着重从信息技术支撑角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多模遥感、宽带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为核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形成服务于全球通信、减灾防灾、资源调查监管、城市管理、气象与环境监测、位置服务等领域系统性技术支撑和产业化应用能力”。随着智慧城市的持续推进和国家政策对投资的引导效应的不断显现,智慧城市建设将以更宏观、更协同及更创新的模式实现。
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唯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能为城市的良性发展带来强大动力。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信息经济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基于虚拟空间的信息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安全、便捷、低碳的电子商务将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交易形态。网络文化打破了文化载体、内容和传播的制约,加速了文化传播,成为各国信息经济化和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构成因素。这种信息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转型发展,大大提升产业整体的创新力和效率。预计未来几年,信息经济将更加扎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促进和带动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政府方面也将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更加鼓励和扶植传统经济转型与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多年,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与教训。首批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也将经历从项目建设到项目运营的转变,这之中如何建立成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将成为一大考验。基于智慧城市垂直领域内的运营模式也将更加地多元化,融入更多元素与色彩,“PPP模式”、“众筹”等理念与模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植入到现有的运营模式中去。同时,中国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分散在政府部门、行业平台和企业等不同的实体机构中。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各类数据将呈现井喷之势,各类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类应用的推广及普及将有效盘活存量数据,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消除数据孤岛,为城市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服务,推动智慧城市真正落地。在数据开放的趋势下,政府方面将打通部门之间藩篱,形成数据共享,服务于城市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增值应用将在各行各业呈现绽放之势,数据挖掘的社会价值不断彰显。
智慧城市海量数据构建城市智慧运营,数据安全问题是随之而来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近两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不断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严峻性。2015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首次阐述了网络空间等四大安全领域的力量发展。2015年7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确立了我国网络安全审查的制度框架和总体思路。在国家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信息安全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愈发重要,政府也将在信息安全领域进一步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作用。如何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监控平台,如何强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政府方面着力将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继续深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
航天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导航卫星(时空)、遥感卫星(感知)、通信卫星(传输)等空间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地面基础设施,通过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紧密结合,构建全面覆盖、无缝连接的天地立体空间信息系统,能够进一步发挥航天在天地一体化、系统集成、产业拉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整体优势,提供包括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系统建设、产业落地和本地运营服务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高精度时空基准数据等天基信息的叠加融合是智慧城市基础环境建设的重要数据支撑。航天特有的天地一体化优势以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的空间资源优势为基础,把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数据采集卫星系统(DCSS)数据等空间地理信息资源作为航天进军智慧产业的天地一体化核心竞争力。通过与互联网要素、移动要素紧密结合,开展面向政府、行业和大众的数据分析、决策等运营增值服务,为智慧城市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中国航天经过6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研发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研究能力、复杂航天系统数字化集同能力、复杂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与程序以及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在发挥航天传统系统集成优势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保证智慧城市项目的顺利实施。
航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的产业,其产业关联性强,具有巨大的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国航天具有较强航天品牌优势和影响力,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发挥产业龙头作用,引领打造具有航天特色的智慧产业生态圈。
中国航天拥有包括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产品在内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同时,中国航天拥有一支规模化的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具有国家涉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国家信息安全重点专项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系统抓总能力,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系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在系统工程理论研究、复杂工程项目管理、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能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近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南昌等地开展了智慧管网等相关业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开展了智慧旅游、智慧养老等业务,北京卫星制造厂的智慧节能园区业务也在积极拓展。通过智慧城市细分领域的业务拓展,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智慧产业领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产品以及工程经验。
围绕国家智慧城市“六化”(产业高端化、园区数字化、宽带泛在化、服务智能化、监管可视化、数据可信化)要求,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研究,充分发挥航天空间资源优势,打造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数据、卫星遥感数据、DCSS数据作为支撑智慧产业的核心优势,突破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与地网信息资源有机融合,以系统规划为牵引,以智慧管网、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方向为突破重点,在智慧城市“感-传-智-用”总体架构中,将优势细分领域项目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
坚持“市场主导、全院联动、系统引领、数据增值”的发展原则,围绕“抓体系、抓资本、抓数据”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智慧城市业务整体架构。
抓体系就是要开展智慧城市总包业务,发挥航天特色的系统工程、体系架构、平行系统理论优势,结合城市管理需求,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架构设计,平行系统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方法论和工作指南。围绕城市物理空间,以打造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为核心抓手,为政府、行业、公众等应用服务提供支撑。统筹布局,以生态性思维,构建支持智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打造可循环发展的智慧产业生态圈。
抓资本就是要加强智慧城市业务的资本运营管理,推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智慧城市产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加强产业与资本的融合。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其他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构建多渠道的智慧城市资金池,改变长期以来依靠自有资金投入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通过探索,建立智慧城市项目本身建设运营阶段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和对智慧产业生态圈的产业投资产生更多的增量回报,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智慧城市业务产融结合、良性互动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
抓数据就是围绕动态感知、数据获取、数据活化等核心关键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的战略资源和基础设施——城市大数据中心,并通过新型信息服务业培育新的产业链。以城市的智慧时空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动态信息、公共信息三大数据库和城市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为各行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在顶层进行数据融合,又可以反过来为各行业应用提供指导,辅助政府科学决策。
航天神舟智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各专业厂所、公司以及外部优势协作单位,发挥专业系统的设计集成、专项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优势,形成产融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生态圈。在产业布局路径上采取横向扩张和纵向拓展并举的方式,对于智慧管网、智慧时空、智慧交通、汽车专用电子标识等方案成熟的样板项目,迅速在其他城市复制,多点布局,快速占领市场,形成产业规模;同时,在城市应急、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农业等专业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实现细分领域的扩张。
梳理现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业务分类,集中资源优势,全力进军智慧产业,构建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智慧城市业务格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各地方政府的顶层战略市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战略合作,为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奠定基础。各相关单位要积极跟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顶层策划,深入挖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主要的协作配套单位形成的顶层战略市场,推动各智慧城市细分领域业务在各区域市场落地。
资本作为智慧城市产业群雄逐鹿时期重要的战略资源,谁能获得成本更低、规模更大的资本直接影响着智慧城市的扩张速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需要建立更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在灵活地运用好现有上市公司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航天投资以及各类产业基金在资金规模和资金成本上的优势,扩大投资,通过开展公私合营(PPP)项目引导地方政府、保险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成熟的PPP运作模式,进而提升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
针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先的智慧城市相关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开拓已有项目的增值运营服务的局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在盈利模式、投融资模式、激励模式、对外合作模式等多方面加强模式创新。并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基于数据增值服务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从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向可持续的城市运营服务延伸。以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为支撑,联合政府相关投资机构,通过提供智慧交通、市民卡、超级APP等服务,逐步进入智慧城市运营服务领域。
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会不断出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应用,行业领军人才是推动航天智慧城市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需要在人才引进、股权激励、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投融资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强行业领军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储备,促进智慧城市业务做大做强做优,为智慧城市的扩张、落地和模式转型建立坚实的人才基础。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涌现的产业,国家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央企和民企,纷纷成立智慧城市产业研究院进入智慧城市领域。航天在参与智慧城市业务竞争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工程等独特的“航天+”优势,加强智慧城市业务的顶层规划,构建自上而下的政府顶层战略市场,加强产业与资本的融合,将智慧城市业务打造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1]李忠宝.卫星应用战略发展思路[J].卫星应用,2013(5):4-6.
[2]夏莽.智慧城市2.0让顶层设计落地[J].卫星应用, 2015(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