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喝一杯来自太空的普洱茶?
——载人航天秀出军民融合云南样板
在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接受的一项挑战让大家记忆犹新。他们将水由下往上注入一个特制的玻璃茶杯,冲泡出一杯普洱茶,景海鹏以头朝下的倒立姿势将茶一饮而尽。“味道美极啦!”这是景海鹏喝完茶之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这杯在太空冲泡的普洱茶便来自云南省。早自2012年6月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任务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搭载了普洱市小粒咖啡、思茅松、普洱茶等籽种,揭开了推进云南太空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序幕。
太空生物科技是当今世界促进现代化农业高速发展的新兴科技,太空生物科技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农业发展的生产力。
在神舟十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实践十号等发射任务中,也都先后搭载了云南的特色花卉、野生菌、中药材、经济作物近百个品种的籽种、枝条、菌种。
为了促进太空生物科技的健康发展,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指导和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0月14日成立了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统筹协调推进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工作。2014年7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云南省政府全面提升合作关系,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太空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地方政府签署的第一个框架合作协议,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地方政府推动军民融合模式发展的一个典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先后两次做出重要批示,他表示,签署协议是航天应用技术的拓展,要坚持技术服务的方向,为科研院所和地方农业牵线搭桥。
框架协议签署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加大了对云南太空生物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先后委派相关领导,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航天育种专家五十多人到云南指导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科研效益。
在航天育种方面,云南小粒咖啡、龙胆草等太空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进入三代育种阶段,不久的将来,云南省广大农户就可以栽种本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籽种。目前,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已组成了“院士科研团队+产业龙头企业”的现代农业创新模式,借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太空科技优势,优选更多云南特色物种进行搭载,加大地面培育优选力度,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化发展。
在航天级食品认证方面,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联合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及严格甄选,将18家企业的11个类别共17种产品选定为首批推荐产品,并于2014年送到航天员科研中心进行检测、研究。
在太空生物科技科研基地建设方面,云南省在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玉溪市分别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太空生物科技科研基地,为太空生物科技在云南省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2016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在玉溪市共同成立了“中国航天育种高原特色物种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杨利伟副主任出席了挂牌仪式。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全国首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挂牌设立的航天育种科研基地。
在航天科普教育方面,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联合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办了“云南省青少年航天科普实践系列活动”。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年,杨利伟、景海鹏、王亚平、刘旺、刘洋等航天员及戚发轫院士参加了活动。活动让青少年们直接参与,进一步了解、学习航天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科学技术的热情。
载人航天绝不仅仅是星辰和远方,其尖端科学技术的开拓性和综合性,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更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太空生物科技的发展,不仅服务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云南农业的现代化升级,同时也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应用向民生领域的有益扩张。太空生物科技在云南的发展,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云南省政府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航天事业与地方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素材来源: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
杨璐茜 张杰_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