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旺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创业成为促成充分就业的有效措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该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创设全覆盖的“互联网+创客”创业环境;开放创业所需的创业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创业者自由选择;校企专家应全天候提供全方位创业指导等。
关键词:双创;创客;创业;“互联网+”;管理体制;创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7)03-0070-03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为749万人, 2016年为765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大学生就业似乎变得“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而抓住当前“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机,积极探索“互联网+创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可让大学生不仅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能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一、背景分析
“双创”就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2015年,创客随着双创第一次写入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引起极大关注。“创客”一词源于美国,Chris·Anderson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说:“创客是一群以创新为基本追求,通过借助各种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源化工具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美国政府对创客非常重视,计划到2017年为美国千所中小学校建立“创客空间”。2014年白宫推进创客全民参与计划,引发了全球创客运动。2015年美国地平线报告(New Horizon Report)高等教育版中,将“创客空间”视为未来2-3年内影响教育的关键技术(NMC,2015)。
大学生是最具有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创业离不开创业能力,明确大学生创业所需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由诸多能力构成,在不同创业阶段需要不同能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应备以下4个主要方面能力:商机识别能力、汇聚资源能力、创业实践业务能力、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高低和这4个方面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而这4个方面能力单纯靠理论教学难以显著提升。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的意义
(一)契合国家提出的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举措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和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国务院、教育部等发布一系列政策支持“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 这一系列政策都强调要抓住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契机,通过哺育面向大众的“众创空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激发创意活力,培养各种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使创业和就业一体化,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基于创客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契合了政策需求。
(二)缓解大学毕业生较大的就业压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每年大學毕
业生越来越多,但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其中鼓励大学生创业无疑是一个有效措施。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还能成为新就业岗位的创造者。[2]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养路径研究,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加创业成功率,可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较强现实意义。
(三)形成高校创业教育新生态,实现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创客教育与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学习不同,创客教育为学生创建线上和线下交流、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通过真实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对学习任务和所需技能有清楚认知,在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更容易保持创新的激情,实现“互联网+”时代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无缝对接。
三、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理念不明确,理论多实践少
高校对创业能力的提升都很重视,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 参加多项“创业大赛”等,投入很多精力,但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却未见明显提升,为什么投入多产出低?创业教育为何成效不高?原因很多,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教育理念的不明确: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的主要是实践而非理论,高校擅长的是理论教学,理论多实际少,创业成功率不高也就成为必然。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大学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亲身创业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创业能力的获得与提升。[3]学生很难通过几门课的学习就成为创业者,创业氛围的营造、实践行为的激励往往比创业课程更重要。
(二)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倡导大学生创业, 但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使得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受限,拿最易创业成功的电商行业来说,上课时突然来单了,接单违背课堂纪律,不接影响创业,课余时间想创业又需参加集体活动,晚上订单多时学校需按规定断电,外出租房又违规,进的货寝室不能存放……创业不容易,即使各种条件都具备也不一定成功,何况受到各种干扰、制约?学校也并非故意为难创业学生,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认为学生就应该在教室听课,创业能力的提升也应该如此,没有意识到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实践。创业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这些使得创业教育管理体制设置上依据传统的教育观忽视了创业需求。
(三)创业课程开设不合理
大多数高校通过设置或增加几门创业教育课程来提升创业能力,认为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授课就能获得,其实创业能力的提升更多是从实践中练出来的。这并不是说创业课程不重要,创业课程是需要的,但课程的设置需与传统课程不一样。用传统的方式来开设创业课程,对学生的创业行为几乎是阻碍而非推进。创业课程有效开设需注意调查学生的创业技能需求,根据学生急需的技能组织教学内容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创业中碰到难题时可随时获取创业课程以弥补不足。endprint
(四)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传统的课程教学为教师教、学生学,有严格的时间地点,授课内容提前就已经计划好。创业教育教师授课服务于学生的创业活动,课程授课内容为解决创业实践中学生碰到的问题,这对教师实践要求非常高。因为创业中碰到的实践问题都需教师现场解决,没有提前准备时间,要求老师有非常强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创业实战经验是缺乏的。
四、基于“创客”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体制
提升创业能力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实践,现行的教育落脚点是学生的听,是两种模式,提升创业能力取得实效需要从观念到管理体制实行全面改革:如教学形式上不再强调集体课堂教学,强调现场教学、个别指导;课程内容上不再强调计划,强调根据创业内容需求而生成课程内容;实施学分替代解决创业和上课时间冲突,管理上给予学生更大的生活自由度;等等。[4]
(二)创设全覆盖的“互联网+创客”创业环境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创设全面覆盖的“互联网+创客”的创业环境,建立线上线下的交互实践平台,吸引学生加入平台,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创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激情。
创业环境包括线下和线上空间。 线下空间提供教室、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创客学生在线下空间可得到教师或企业专家指导、面对面的交流分享,碰撞创意火花、展示创业项目等。线上空间提供创意发布、创业项目呈现、进展汇报和交流讨论、创业资源等功能。线上空间建设主要是构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让创客学习者之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开展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也与校外的企业、风投等机构进行对接,分享见解和创意,获得项目的指导、建议或项目孵化资源。
(三)开放创业所需的创业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创业者自由选择
因为创新创业是由需求驱动的,因而课程内容呈现出较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大学生创业者由于教育背景、能力结构、创新领域和创业经历等千差万别,所以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要求也有不同。为了满足这种个体的需求,根据前面调研的需求内容,“互联网+创客”将“大”而“全”的创业内容分割成最小的“碎片”,供不同需求的创业者自由选择,形成自己的“课程拼盘”,所以课程以专题的形式,从创新创业的需求出发,聚焦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以慕课等方式实现课程的开放共享,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程,与同伴在线研讨学习主题,自主分享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并将学习成果发布到学习社区中进行展示。
(四)校企专家全天候提供全方位创业指导
师资是指导创客进行各项活动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水平决定了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幅度。现高校大部分教师创业实践是个薄弱环节,可以“走出去+请进来”理念为主导打造“互联网+创客”教育师资队伍,为创业学生提供全天候的线下创业指导和学习,提升创业力。
首先要为专职创客教师提供相应培训,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形成模块化培训体系,对创客教师实行订单式按需培训,让教师自身提升创业理论水平;同时可安排创客教师到企业进行顶真岗、真顶岗实践,让教师全程参与一个以上创业项目,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全面提升校内教师的创业指导能力。[5]其次,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依托校友资源和社会企业,引进优秀毕业创业学生或合作企业经验丰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广泛吸纳校友知名创客和企业专家担任创客导师。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搜索相关专家并寻求帮助,请他们进行专业指导,从而形成能精准匹配创客学习者需求的创客教育师资队伍。通过校企专家全天候提供线上线下创业指导和学习,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通过真实创业项目的实践,提升创业能力
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提供环境、氛围、课程、师资等全方位的支持,增加創业项目的成功几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项目的成功会对想创业同学带来极大吸引力,带动创业氛围的形成。通过真实创业项目和创业学生的带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对以上途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证研究,同一年级共4个班,一个班级学生用此方案,另外同年级3个班用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对比了两种方案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基于创客的班级多位学生在校即创业成功,整体创业能力有明显提升,基于“互联网+创客”创业能力提升路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力,方竹青,乔辉. “众创”与企业管理实践及理论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5(7):12-13.
[2]肖春丹.结合就业政策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J].科学与财富,2015(2):30-31.
[3]徐玉成,贾少华.高职创业教育双纬度目标及其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15 -16.
[4]尹珲.高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内容分析[J]. 企业家天地,2012(2):150 -151.
[5]郑棉峰,马晓音.校企合作机制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7):163 -164.
(责任编辑 汤 飚)
Analysis of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Start-u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s “Mak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E Xing-wa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As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college graduates is increasingly higher, start-up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full employment.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e should upgrade our idea and innovate the management system; create a comprehensive start-up environment based on “Internet + Makers”; provide open start-up courses for the entrepreneur with different needs to choose freely; invite experts of both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give all–weather and all-around start-up guidance, and so on.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aker; start-up; “Internet Plus”; management system; start-up environmen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