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坤,李香玉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 133000
心理干预对改善国内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Meta分析
郑坤,李香玉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 13300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收集心理干预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相关证据,为制定干预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情绪影响的相关研究,对符合质量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
心理干预;心肌梗死;焦虑;Meta分析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类型[1],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焦虑(Anxiety)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化的心理状态。有研究报道,冠脉介入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促发或加重冠心病的症状[2]。而心肌梗死时引发的剧烈疼痛可能引起对未知的恐惧。这些心理状态交织在一起,易发生心律失常和猝死[3]。很多临床研究[4-5]显示,心理干预能效降低患者恐惧、焦虑,稳定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但各种研究结果差异性较大,可靠性亦不均衡,该研究基于循证方法,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效果,为临床心肌梗死焦虑的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及决策支持。
检索2012—2017年国内发表的各类型研究,不包括未公开的灰色文献。采取主题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式,以 “心肌梗死/冠心病、焦虑/心理 心理干预/心理护理”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系统。文献检索分4个步骤:根据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归类整理,排除重复文献;根据题目、摘要剔除明显不合格文献;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重新进行筛选,以确定研究设计、主题和方法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文献后的参考文献,追踪相关文献。文献检索由两名研究人员达成一致,共同完成,对有分歧的文献,请第三方进行裁决。
1.2.1 研究设计 该项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或类试验研究。
1.2.2 纳入对象 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年龄在30~80岁之间,有沟通能力。
1.2.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并根据各研究中心的实践标准进行具体干预措施。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对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初次评价,出院前再次对实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
文献的评价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2011年Cochrane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评价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参与者和研究人员及结果测评者盲法、结果指标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和其他偏倚来源。每项评价以“低度偏倚风险”“不清楚”和“高度偏倚风险”为结果。原始研究完全满足上述标准,提示发生各种偏倚可能性很小,为A级;部分满足上述质量标准,提示发生偏倚可能性中度,为B级;原始研究完全不满足上述质量标准,表示高度的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C级。
形成文献提取表,研究者按统一的资料提取表提取下列资料,内容包括: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对照组/干预组)、干预的时间、措施、干预评价方法及评价时间。
使用RevMan 5.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首先检验各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I2<50%,可认为同质,选用固定模式进行Meta分析,若I2>50%,但临床上判断各组间具有一致性进行合并时,森林图由转换为随机效应模式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初检相关文献380篇,均为中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及明显不符合纳入文献,共收录208篇,经阅读题目、摘要,保留相关88篇;阅读全文,确定其研究设计、主题和方法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后,保留25篇;由2名研究人员达成一致,对有分歧的文献,请第三方进行裁决最终选择6篇纳入分析,见表1。
根据Cochrane手册 (5.1.0)质量评价标准,被纳入文章质量均为B级。
在这6篇文章中,共有570例来自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受试者。受试者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入院后进行初次评分,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除常规护理外还包括集体心理干预、个体心理干预、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音乐疗法、争取社会和家庭支持、良性心理暗示、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加强沟通等方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出院前再次应用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价。
通过Meta分析,I2=75%,大于50%,森林图由固定模式转换为随机模式图。合并效应量MD合并的95%可信区间:MD 合并(Total)95%CI=8.76(7.19~10.32),未包含 0,表示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97,P<0.00001),表明效应量显著。Meta分析结果说明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焦虑的症状。
循证方法将传统的经验型护理向科学型护理转变,以查阅文献研究结果作为证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为临床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纳入的6篇文献中,循证措施采取的具体方式虽有差异,但均为心理干预法,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该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国内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为临床采用有效减轻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积极实施循证干预,可以更科学、有效的促进临床工作。但该次Meta分析仍存在缺陷;①由于该类型的干预措施很难做到实施盲法,纳入文献的随机化程度不高;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并且未提及样本量的估算,容易引起检验效能偏低。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使研究结果更严谨有效。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5-6,235-238.
[2]陈娓,李予文,娄白玉.等.冠脉介入患者情绪障碍及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63-164.
[3]冯冰霞,陈丽燕.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61-2463.
[4]焦健,张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2):1107-1108.
[5]廖奇志.5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9):781-782.
[6]周阿娜.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49-350.
[7]尤明媚,黎观梅,梁晨景.系统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7):1038-1039.
[8]岳素梅,宫洁,张连枝.心理干预对PCI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以及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2,10(10):313.
[9]刘翠荣,冯娜娜.急性心肌梗死80例术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41-42.
[10]冯冰霞,陈丽燕.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61-2463.
[11]修红,国红玉.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61-63.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7)08(c)-0189-02
2017-05-2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4.189
郑坤(1976-),女,吉林延吉人,本科,硕士在读,主管护师,从事临床重症护理工作。
李香玉(1966-),女,吉林延吉人,硕士,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护理管理方面的工作,E-mail:lxy66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