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VR 漂流记

2017-10-18 10:27车琳
电影 2017年10期
关键词:真人威尼斯剧场

文/车琳

威尼斯VR 漂流记

文/车琳

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节,拥抱了最先进的技术。2017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次开辟了虚拟现实竞赛单元,叫做“威尼斯虚拟现实”(Venice Virtual Reality)。

在8月31日至9月5日的电影节前半程,集中展映了30余部 VR 作品。在威尼斯水城的现实时空里,体验虚拟现实的漂浮游荡,可谓一场非同凡响的体验。

VR岛

威尼斯电影节是在威尼斯主岛对面的丽都岛上举办,与人潮拥挤的主岛相比,多了一分恬静和绝世的气息。即使是在电影节期间,只要走到稍微远离电影节主会场区域的小街上,就能穿过静谧的木桥,在水岸的水果店买几颗当季的无花果,享受丽都的甜蜜。

除了这种味觉,你还可以在VR 剧场中调动起所有知觉,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乃至触觉来理解一部 VR作品。威尼斯电影节为 VR 展映专门开设了一个VR 岛分会场,在距离丽都岛不过50米的一个叫做Lazzaretto Vecchio的小岛上。所以要到威尼斯看 VR,首先要登陆丽都岛,然后再乘2分钟的游船,才能漂流到那个虚拟的世界。

说起Lazzaretto Vecchio岛,其实还有段黑历史。在15世纪到17世纪,这里曾经是麻风病和瘟疫隔离区,考古曾开掘出累累白骨,小岛闹鬼的故事也经久不衰。如果说历史赋予了这座小岛一段平行于“正常”世界的时空的话,虚拟现实正在生长出岛上的另一段魔幻时空,赋予它一个通往未来的新名字:VR岛。

主会场图

VR岛鸟瞰图

VR装置

Standups 图片

从一座岛到虚拟现实空间

从一座小岛到一个虚拟现实空间,只隔着一副 VR 眼镜的距离。4000余平方米的场地为 VR 观看场地的特殊条件提供了充足的空间,VR岛上的气氛也跟主会场全然不同。人们带着对全新世界的向往,戴上设备,初生般地在虚拟现实试探着迈出第一步。

VR展映设置在一座源于16世纪古老的建筑中,经过改造竟也具有了艺术工厂的当代风格。主要的三个观赏区域,分布在三条平行的长廊中,分别对应着使用不同设备或技术的 VR 作品。

其中,VR 剧场位于东侧长廊,是最大的集体观影区域,设置有50个可旋转的皮质座椅,所有头戴式设备连接到同一台主机上,同一场次的观众同步观看。蔡明亮的《家在兰若寺》就在这个剧场放映。

VR 装置作品展映(VR installations)位于中间长廊区域,包括三维的装置空间体验和真人扮演的虚拟剧场体验。观众可以带上头戴设备,进入到一个真实的空间中,然后在虚拟空间里进行互动。比如进入到一个房间、坐在一个病床上、走进一个游戏空间等等。这里提供了各种知觉的参与,探索将真实空间虚拟化的陌生化效果,以及为虚拟空间增加真实感受的途径。

立式VR展映(Stand Ups)是分区最多的一个部分,一条半透明的挂帘将每个作品分隔为一个独立观赏区域。观众主要通过移动和不同方位的观看,与作品进行互动。帘幕背后,仿佛形成了一个小剧场空间,观看者沉浸其中,也参演其中,构成一道风景。

虚拟现实的关键词:沉浸

VR 技术使用各种手段,来实现“沉浸”效果,尝试探索出 VR 的语言与美学。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调动不同感官的参与和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这些都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调动感知最好的自然是 VR 装置,预设的时空增加了一个现实维度,带来设身处地的真实感。比如《各自的寂静》(Separate Silences)讲述了病床上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姐弟俩的故事。观众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色,躺到病床上,戴上头戴式眼镜,进入角色视角。在观看真人实拍的影像画面同时,伴有吹拂的海风、飘过的肉桂香唤起记忆,还有配合剧情表达关切的真人触摸,以及枕头挤压胸口模拟的压迫感,不同的角色会通往不同的结局。

VR剧场未装修前络

Draw me close图

VR 装置的题材和互动形式也很多元。 包括《最后的道别》(The Last Goodbye)中跟随一位大屠杀幸存者重访集中营的经历,跟随他的视野讲述如何失去一家人的记忆;《走近我》(Draw Me Close)是一个近似 VR 版的沉浸戏剧,由一位真实演员带领进入真实空间,但头戴式设备中将真实空间虚拟化为简笔画,观众可以通过推开窗户,使用画笔画出实时生成的图像来进行互动,一步步深入到剧情中与即将去世亲人的情感交流;《爱丽丝虚拟现实剧》(Alice, the Virtual Reality Play)综合了真人与动画元素,以《爱丽丝漫游仙境》故事为基础,根据参与者的现场对话和举动,发展出不同的剧情,期间品尝“毒蘑菇”可以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总体来看,这些VR 作品主要分为动画和真人实拍两类,其中一些作品也包括实时CG 技术,比如《叛逆的女王》(Rebel Queen)中可以捕捉观众动作,并模仿生成的埃及舞蹈。

VR 入岛图片

颁奖之夜图

VR奖杯

在参与 VR竞赛单元中18部长短不一(既有长达56分钟的蔡明亮作品,也有短至4、5分钟的动画或真人电影)、观看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类装置,或坐或立或躺着)的作品中,威尼斯电影节也在探索如何评估、以及从哪些维度上来评估一部优秀的 VR 作品。

2017年9月9日的颁奖之夜,著名电影人曾执导迈克·杰克逊的3D 版 MTV《Thriller》的美国导演约翰·兰迪斯(John Landis )颁出了三个 VR 奖项,VR 作品首次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褒奖。

VR剧场图片

最佳 VR 奖:《阿登的苏醒》海报

最佳 VR 体验奖:《沙之屋》

(LA CAMERA INSABBIATA)

VR 体验强调了互动内容,而《沙之屋》将互动做到了一个新的视听维度。劳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尝试了各种方式,将音乐视觉化、符号化以及建筑化。粉笔画涂抹的文字和书写构成一个个房间和墙壁,参与者头戴 Vive 眼镜,通过控制手柄飞行或滑动其中。最奇妙之处在于,在一个房间中,当参与者唱歌时,歌声会形成一个雕塑,所有形成的“歌声雕塑”会留在虚拟空间中,供后来的参与者观看或敲击聆听。

最佳 VR 故事奖:《无血之罪》(Bloodless)

VR 故事的评奖强调了线性叙事和故事。《无血之罪》是一部12分钟的 VR 电影,关注美国驻韩东豆川军区性工作者的被害案件。影片跟随一个真人扮演的性工作者在被美国驻军杀害前的最后时光,在1992年谋杀案件发生的真实地点完成实拍,用一个悬置的视点将一段历史和政治命题化为个人化的具体经历,引导观看者刺探其中。可以看出VR 在涉足对现实题材的处理时,如何用视点和主动探索式的观影方式来实现对现实的揭示。

最佳 VR 奖:《阿登的苏醒》

ARDEN’S WAKE (EXPANDED)

《阿登的苏醒》是一部动画作品,讲述了女儿在失去母亲之后,跟父亲生活在海上的一个半球形屋子的故事,中间有浪漫的邂逅,也有拯救父亲的新危机的产生。作品在视觉上极其精致,观看者可以通过移动,自由地在屋子内外、水面上下、不同房间,乃至船舱内外变换视角,制作的精细程度也远在其他参展作品之上。出品方Penrose工作室再次证明了其在 VR 电影制作上的业界翘楚地位。

就像当年提出的“电影是什么”一样,VR 的崛起,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题材、手法和艺术家参与其中,吸引人们去关注和探索这个新的艺术形式。与戛纳电影节上奥斯卡加身的名导+ VR的模式不同,威尼斯的 VR 作品去除了这种背景光环,参与其中的是更加年轻、无畏的、敢于挑战界限的开拓者。

猜你喜欢
真人威尼斯剧场
威尼斯商人
开心剧场
真人秀F2
变色龙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
开心剧场
威尼斯狂欢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