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10-17 09:32许文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内心德育情感

许文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指出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品德修养。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扣击学生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不断修身,加强思想修养,教会学生做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要使每个人有丰满的内在精神世界,能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具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且使每个人遵守神圣的、不容争议的、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而高尚的道德修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区分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学要以丰富心灵、提高品德、塑造人格为己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德育教育。下面,浅谈一下自己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朗读渗透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我们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内心的感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在交流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读、领会,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朗读时语气的缓急轻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感染。如教学《陋室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来自由品读,然后学生同桌赏读交流,最后再个人展示。有个学生选择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写了陋室的环境、交友和人文情趣,通过让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得品读。走近刘禹锡,去感悟作者内心的愉悦。随后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这位同学做到了声音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老師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听老师的语速、音调的高低,同时也要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读完后学生不由自主的你一言我一句,都想表现一下自己,同学们发言后教师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时候学生通过对词语的揣摩体会到了刘禹锡那种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这样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揣摩渗透法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让学生多揣摩,通过赏析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什么?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的有效方法。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就要抓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引导学生赏析。通过对这句话的揣摩,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像莲花一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内心要宁静。最后一段通过与牡丹和菊来对比,让我们更感受到了莲的志趣:安于贫贱,内心高洁。今天我们要学习莲的情操,守住内心的安宁,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学会关心他人,体谅父母,把握人生,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自己美好的价值。 三、言传身教渗透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这句话很具体地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所以一个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监督之中,学生时时刻刻在模仿教师的言行。是呀,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此,既然是播洒阳光者首先自己心中阳光灿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时时要做学生的表率,事事要做到学生的前面,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老师和家长不再言听计从,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学习中他们总想从教师身上选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榜样。所以我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时刻要传授正能量。当然,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远离手机,平时也要教育学生不玩手机。其实,手机游戏就像鸦片一样,他会腐蚀人的心灵,甚至让人不能自拔。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文化知识和品德修养,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自内心的尊敬和敬佩,这样在内心深处牢记“吾师最美”,从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就像一颗大树,德育教学就是大树的绿叶,如果没有绿叶,这颗大树就会枯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跟上时代的步伐,“吃透”教材,及时捕捉德育教育的突破口,时时渗透德育,事事贯穿德育,让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内心的修养,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修身养性,下功夫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真正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

猜你喜欢
内心德育情感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台上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一块生锈的铁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