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九月,是全国“双创周”的时间。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现在已经四年,而这也已经是第三个“双创周”,从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双创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而在这不寻常的四年背后,双创的内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四年前,双创刚刚被提出,就被推上了资本的风口。2015年首届“双创周”期间,主会场共开展投资对接活动28场,签署合作协议38项。红杉资本、IDG、鼎晖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更是倾席而出。作为首届“双创周”主展区承办者的北京市仅在“双创周”期间投资金额就超过20亿元,而地方分会场投资金额则达到86.36亿元。资本将双创迅速推向风口,对经济大势最敏感的资本首先杀入了双创领域。
紧接着,科技进一步阐释了双创的内涵。第二届“双创周”上资本依然火热,但更加吸引眼球的则是已经从B2B、P2P等商业模式到了各种脑洞大开的黑科技。机器人、无人机、虚拟现实、3D打印、基因等“黑科技”,各种最前沿的科技与双创融合到了一起,将创新阐释得淋漓尽致。而发挥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打造创新型国家,增加中国的创新基因,也正是双创的精髓所在。
现在的雙创则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如果说,最初的资本进入更多的是打造概念,前沿科技的推动和融合引领了前沿;那么,现在的双创则更加地脚踏实地了。一方面,各种新科技新模式与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相结合,植根于这片最深厚的土地;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行业,以及这些行业的大企业中,也出现了各种创新创业的高潮,正如海浪一般一波一波地推动着双创。
其实对于双创而言,创业是手段,创新才是目标,只有打造创新的个人、创新的企业、创新的国家,才能让中国创新不断前行。我们今天在这里谈双创,也许当我们有一天不专门把双创当作一个主题来报道、来讨论的时候,创新的基因就真正融入了我们国家经济生活的每个细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