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荣 汪小丽
【摘要】“走班制”学校课程的实施,做好安全管理是保障。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疏通快捷的安全管理路径;制定教师、学生两个层面的安全管理制定;选好路队长、学科长、纪律委员长,协助安全管理;关注班级文化的创建、关注学生动态等,让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关键词】走班教学;安全管理;统一部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25-02
时下,“七彩课堂”、“第二课堂”、“拓展课程”等学校课程悄然兴起。这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的“走班制”学校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比如课程的建设、导师的配备、课程的评价。其中,安全管理就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
“走班制”教学,学生脱离原有行政班的管理,如果学生不遵守行进过程的秩序、不按时到达新的班级,原班级的班主任是无法监控的;通常“一室一师”的管理模式,教师难以管理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小学生大多好动,缺乏很好的自制力,其间的安全隐患是个不容小视的问题。做好安全管理,是“走班制”学校课程顺利开展的前提。走班教学,不能走散孩子。
一、同下“一盘棋”,让安全管理一触即发
安全工作源自长期警惕,不低于战役中粮草的地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做好课程实施中的安全工作,学校应成立课程部,由一位副校级领导统一管理,统一部署开课时间、授课班级,合理安排好各部门、各班级执教人员、协助人员,制定好安全管理条例,反复论证讨论后才能开课。建立校级、年级组微信群,方便沟通反馈。这样,以课程部为中心,不同门类部门负责人为纵轴,各年级组、各执教教师为横轴,形成“网状”安全管理体系,分工明确,互助协调。同时,借助学校安全电子系统,准确把握安全状况。
课程实施前(最好提前一学期),课程部就制作统一的电子表格,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这样,课程部就掌握了各班级的学生名单。课程实施过程中,部门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以“考课”形式,查看学生到位情况,如有缺勤现象,及时联系行政班班主任;巡走全校,特别是监控系统未覆盖的角落,如若发现“漏网之鱼”,及时进行教育,为其找寻意愿班。执教教师发现学生未按时到位的,及时向微信工作群汇报,班主任、部门领导负责处理。课程部还应“一月一通报”,将课程实施中的优秀典型、和存在问题向全体教师反馈。
二、制定“两张纸”,让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凡事预则立。”学校课程要有序开展,就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有一个课程实施总方案,包括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规划、场地安排、教师培养、经费保障等。在这个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各种子方案、管理制度。其中,《学校课程安全细则》、《学校课程评价》、《学校课程奖惩制度》等,要因校制宜,要有针对性,易于操作。比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重新选择班级的,就需经辅导老师考核合格后,经专门处室领导签字后进入其他班级。
学生层面,还应该建立“成长记录袋”。一方面记录学生学业成长、兴趣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将评价纳入,体现执教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便于班主任、家长了解學生在新班级的表现。
三、选好三个“长”,让安全管理无缝对接
让学生参与安全管理,进行自主管理,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最佳效果。学校课程实施中,应选好这样几个“长”:一是路队长,负责把同一兴趣的同学排成一队,带到新班级,并汇报同学到位情况;记录、评价同学学习情况;下课后将原队人马带回原班级;二是学科长,负责清点人数,向执教教师汇报考勤情况,参与来自不同班级同学的在兴趣班的学习情况。三是委员长,成立新班级管理委员会,负责班级的纪律、卫生、财产、考勤等日常管理工作。
四、关注四个要素,让安全管理不是负荷
教学过程要紧绷安全之弦,但不能让安全成为教学的沉重负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沉得下心来研究,静得下心来管理,让新班级充满活力、吸引力,安全管理的强度就会降低。一是要关注教学艺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教学艺术,让教学成为不断提升、充满愉悦的过程。优化教学形式,少一点理论的灌输,多一点动手的机会;优化评价形式,少一点苛刻的要求,多一些幽默的激励;优化练习形式,少一些机械的重复,多一点创新的展示。如果新班级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压力的叠加,乏味的说教,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厌学、逃课,从而增加管理难度。二是要关注班级文化。室内场地应当有显性文化,尽量“一室一特色”。比如合唱队训练场地,墙面可以绘大型的五线谱、琴键等;绘画组的场地,悬挂师生的优秀作品。同时要关注隐性文化,包括教师的形象、团队精神的锻造等,让新班级留得住孩子的心。三是要关注管理细节。根据不同科目的不同性质,安排合适的场地,选购安全性能高的教学设备、器材,做好细节管理。同门类学科就近安排,便于部门负责人管理,尽量不要出现连续走班;如果要走班的,两个教室安排要就近,让教师走班,学生在固定班级。科学训练,循序渐进,比如体育类课程,要有一个热身运动,科学实验、合唱等课程,注意保护学生的皮肤、声带等。四是要关注学生动态。主要是思想动态。新课开始前设五分钟复习时间,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比如上节课有没有挨批评、有没有和同学吵架,有没有一开课就嬉皮笑脸的,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处理,避免安全隐患升级。
参考文献
[1]诗婕《“走班制”教学的利和弊》.
[2]赵守拙《走班制实践中的问题综述与应对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