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屏
摘要: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有的学者据此认为世界进入了文化经济时代。本文立足于精神经济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产业的兴起的实际上反映出人类社会进入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精神经济。在精神经济时代精神产品的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精神资源成为核心资源。研究表明,当今世界正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精神经济转变的过程之中,我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向精神经济的转变进程。
关键词:文化产业;精神经济;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精神资本
一、文化产业昭示精神经济的到来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反映了社会经济正在向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精神经济转变。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李向民在其著作《精神经济》中首先提出了“精神经济”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资本经济三个阶段,以后会过渡到精神经济阶段。农业经济阶段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要素,工业经济阶段以生产机器和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资本经济阶段以资金为主要生产要素,而精神经济阶段则以智慧、知识、情感等精神性要素为主要生产要素。其后,他又在一系列文章中对精神经济理论加以阐述。
笔者认为,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之后,社会生产能力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物质财富相对过剩。此时社会的需求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迫切需要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人们开始认识到,一切财富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构成,物质部分包括自然物和人的体力劳动,精神部分包括人的智慧、知识、情感、技术等形成的精神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财富中的物质部分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而精神部分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直至占据主导地位。智慧、知识、情感等精神因素在财富的形成过程中会越来越起到核心作用,因此人类社会会全面进入精神经济时代。
二、精神经济的特征
1、精神要素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在精神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因此智慧、知识、情感、技术等精神性的生产要素成为精神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而传统的土地、资本、体力劳动力则退居次要地位。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商品的价值公式是: 商品价值= C+ V+M,其中C是物质资本;V主要是体力劳动力资本;M是剩余价值,能够产生利润。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C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V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笔者认为在精神经济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商品生产中精神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在精神经济时期商品的价值公式应该是:商品价值=C+V+S+M,在这里S是精神资本,指的是所投入的智慧、知识、情感等精神资本,M指的是由V+S所带来的更高的剩余价值。精神经济时期产生的剩余价值M远大于工业经济时期的剩余价值M,这主要是精神资本S的作用,而V所带来的剩余价值只占M中很小一部分。由于精神资本越来越重要,因此S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而V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因此需要大量的拥有智慧、知识、情感等精神资源的智力劳动力,这会制造更多的高智力就业岗位,提高社会就业率。
2、 产品生产更注重差异化
精神经济时代人们更想要满足个性化需求,这需要生产者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革新,使产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个人特色。许多生产者采用了新的生产方法。例如通过网络与客户交流,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生产产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设计甚至制作过程,使得产品对顾客产生特殊的意义,等等。
3、抓住注意力是成功的关键
在精神经济时代,仅具有好的精神内容并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如果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仍然会归于失败。企业为了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会采取形形色色的方法。包括研制与众不同的生产技术,设计独具匠心的特色产品,建立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形象等等,这样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身形象的期望,从而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因此在精神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中技术、设计、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
4、虚拟化和实践化是并存的两极趋势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商品交易、货币支付等商务活动,整个社会经济越来越呈现电子化、虚拟化的特征。这种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运转的速度,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和社会财富,为精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人们在享受虚拟化带来的闲暇和财富的同时,却也失去了不少乐趣,更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因此对亲身实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对于许多事物更愿意亲自体验,得到一份独特的经验和回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又促进了精神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精神经济的发展的措施
1. 加强宣传研究,转变社会意识
目前虽然人们看到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在高速发展,但很多人还仅仅是把这些产业看成是一些新出现的产业,与传统产业没有本质区别,没有从经济形态转变的高度去看待这些变化。因此应该大力进行精神经济的研究和宣传,认清其研究对象、范畴、社会结构、组织系统、运行规律等,促进精神经济的发展。
2. 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发展保障
政府应该明确精神经济的重要性,对精神经济的一些重要产业(如文化产业、影视产业、体育产业、高科技产业、旅游产业、设计产业、咨询产业等等)在合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规划,并根据战略规划制定相关的财政、税收、土地、融资等系列的优惠政策,带动社会资源向这些产业集聚。同时还要考虑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这些产业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内国外两者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3. 培育精神资本,打造竞争优势
精神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这个企业拥有多少精神资本,包括企业的专利、知识产权、技术、品牌等等,企业应高度重视获取和管理这些精神资本,这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鉴于我国的特殊情况,政府应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扫清障碍,例如应制定相关政策允许以无形资产参股企业,提高无形资产的参股比例;进行事业单位改制,將一些经营性和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逐步将其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我国精神产品出口的先锋。
4. 加强人才培养,提供合格人才
精神资本是由高素质的人才创造出来的,因此精神经济时代人才的地位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高素质人才却不多,尤其缺乏具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应该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创意、设计、知识产权运营等多种适应精神经济的人才。
5. 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对于传统的从事物质生产的产业进行相应的改造,将精神内容注入物质产品,这样可以增加物质产品的精神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但应注意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原因是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庞大的传统产业,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是个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努力,还要兼顾社会的承受能力。因此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分阶段、讲策略,可以考虑首先在中心大城市进行改造,然后再辐射到中小城市和农村。
参考文献:
[1]周婷.把握文化产业转制机遇 [J].中国证券报(网络版),2009年4月20日
[2]邹广文. 文化产业发展: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什么 [J].人民论坛,2006.4:50-52
[3]转引自陈彩珍. 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 [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8:70-71.
[4]李博婵. 文化创意产业辨析. [J].经济界,2008第6期 :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