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高度评价“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并就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出响亮号召、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50年代,就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80年代初,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关于地位作用,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关于基本理念,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关于任务要求,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关于工作思路,强调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系统科学、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是新的歷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入探索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纳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使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有利于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体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革开放近4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日益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人民有所呼,我们就要有所应。面对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科学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建设生态文明,说到底,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要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真理在古今中外、历史现实中已经被反复证明。要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去破坏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格局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在生产力中的基础性作用,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理论,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一场深刻革命。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路径,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指引。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利益,关乎民族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必须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还要看到,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维护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既立足中国国情,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又体现大国担当,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endprint
二、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
塞罕坝林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孕育并形成了感人至深的塞罕坝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林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奋力创新求进,在林场建设管理、绿色产业发展、生态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1.塞罕坝林场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55年来,塞罕坝林场从最初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发展成为现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从最初治理沙漠荒原、为京津地区拦沙蓄水,发展成为现在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动体现了在保护生态、治理环境方面理念的不断深化。今天的塞罕坝,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修复重建,森林资源大幅增加,涵养净化水源空气的功能有效发挥,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启示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来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2.塞罕坝林场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生态优先战略。55年来,林场干部职工爱林如命、护场如家,从“一棵松”开始,用生命去呵护、用心血去浇灌,发展到如今的百万亩林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以科学严谨的精神,独立自主解决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一系列技术难题,探索形成了生态脆弱地区林场建设和管理模式。可以说,塞罕坝每一点变化都浸润着林场职工对生态保护的无限执着和不懈追求。这启示我们,只要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抓,科学求实地抓,就一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改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塞罕坝林场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发展方式。55年来,塞罕坝林场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效益,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在生产力中的基础作用,推动林场从单纯的造林伐木、提供原木材料,到现在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从单一的林业产业,逐步形成绿色苗木、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风电清洁能源、森林碳汇等多元产业,正成为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示范区、建设生态涵养功能区的排头兵。今天的塞罕坝,林业兴带动多业并进、生态好促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步入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启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4.塞罕坝林场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接续奋斗精神。塞罕坝林场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荒山秃岭修复成“华北绿肺”,更在于缔造这个人间奇迹的精神力量。55年来,几代林场干部职工听从党的召唤,忠诚党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无怨无悔,将不毛之地变成绿色海洋,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能量。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史,就是一部艰苦的创业史、奋斗史,几代林场干部职工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尚品格,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不畏恶劣环境,不惧艰苦条件,爬冰卧雪、顶风冒雨,苦干实干、甘于奉献,成就了辉煌事业,实现了人生价值。这启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攻坚克难、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把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引导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广塞罕坝林场建设经验、弘扬塞罕坝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要求,我们专门到塞罕坝林场调研,组织新闻媒体记者蹲点采访,集中刊播了一批重头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塞罕坝林场的建设成就、典型经验、时代精神、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下一步,要继续以塞罕坝林场为范例,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1.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首要的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學习好、研究好、阐释好。要组织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开展专题研讨交流,学深悟透、把握精髓,切实提高引领绿色发展的能力。要充分发挥理论工作“四大平台”的重要作用,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和高端智库的导向作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组织精干力量,协同开展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学习贯彻提供有力学理支撑。要深入总结研究塞罕坝林场建设宝贵经验,加强理论概括和升华提炼,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引导工作。舆论宣传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组织各级各类媒体,运用全媒体、多样化报道手段,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路举措和工作进展,充分展示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经验探索和工作成效,妥善引导社会关注的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着力营造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浓厚氛围。要丰富宣传手段,制作刊播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广告,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发挥文艺作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3.把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体现到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载体作用,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和各方面。创建文明城市,要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着力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绿色环保、节俭节约、社会责任意识,建设洁齐美的城市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创建文明村镇,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环境保护,整治脏乱差,留住乡间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都要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要持续推进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行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节俭之风。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