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山+韩寒
淇县位于河南省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发生概率高、灾害损失大。影响干旱的直接因素是降水量,本文以淇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等级标准,初步确定淇县地区气象干旱判定指标,着重分析淇县50年气象干旱变化,为当地在淇县政府抗旱决策和人工增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干旱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干旱方法
本文选择适合我国干旱等级标准(国标作为分析指标)(表1),利用统计法和线性趋势法分析降水的变化趋势,研究淇县50年气象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
1.2 数据来源
选用淇县气象站1965-2015年的逐年、月降水资料,按照气象上的季节划分,以3~5月、6~8月、9~11月的降水量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量;将淇县主要农作物生长期初夏、伏天降水量定义为关键期降水量。将1965~2015年的平均值确定为历年均值,用当年降水量值与历年均值求得该年的年、四季及初夏、伏天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年降水量及气象干旱趋势
按降水距平百分率≤-25%为干旱年份,50年中有7年干旱,其中1990年前4年,1990年后有3年。
依据趋势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以1.5%/10年的递减,说明淇县1965年至2015年降水距平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特点。
2.2 季降水及干旱变化趋势
春旱一般指3月到5月中旬的干旱,这个时期正直小麦作物生长和春播作物播种期,需水量大,按作物需水要求,只有降水量达到220mm左右才能满足作物需求。而淇县50年春季平均降水量不足120mm,统计分析1965-2015,50年来我县出现春旱的年份有42年,其中特旱有5年,重旱有7年,中旱21年,轻旱9年。
依據降水趋势分析,春季降水距平百分率以2.2%/10年的速率递增,说明淇县1965年至2015年春季降水距平呈上升趋势。
初夏旱为5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干旱。若干旱少雨将影响春播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晚秋作物的适时播种。依据降水分析,初夏期间降水距平百分率趋势线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淇县1965年至2015年初夏期间降水距平没有明显变化。
夏季干旱,此期气温高,蒸发量大,作物处于生长旺盛阶段,此阶段干旱对各种作物都有较大影响。依据降水趋势分析,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以3.3%/10年的速率递减,说明淇县1965年至2015年夏季降水距平一直呈下降趋势。
秋旱:此时经历秋粮作物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干旱将严重影响粮食产量。最重的年份出现在1998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98%,总降水量仅为2.3mm,基本无有效降水,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播种。
冬旱:统计分析1965~2015,50年来淇县出现干旱的年份有25年,其中轻旱9年,中旱3年,重旱5年,特旱有8年。最重的年份出现在1994年,总降水量仅为0.2mm,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的安全越冬。
淇县春季平均降水量为102.0mm,占全年降水的15%;春季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就是降水偏多的年份,也有不同时段的春旱发生,出现干旱的频率达86%。
夏季雨热同期,季降水量为366.5mm,占全年降水的63%,7月最多180.8mm,夏季干旱发生的频率为22%;其中初夏(5月下旬到7月上旬)降水量为165.2 mm ,占年降水量的27%,初夏旱发生的频率为45%,也是干旱多发期。伏天(7月中旬到8月中旬)降水量为215mm,占全年降水量的36%,伏旱俗称“卡脖旱”,伏旱发生的频率为32.5%。
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02.0mm,占全年降水的17.5%,秋旱发生的频率为48%,中旱以上的干旱平均每4-5年发生一次。
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4.9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6%,12月最少,为4mm左右,冬旱发生的频率为48%,降水时空分布及不均匀,特多和特少的年份较多。
2.3 年际降水量变化
年降水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四季变化趋势不同,春季和冬季呈弱上升趋势;夏季降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说明出现夏旱的可能性增大,有向干旱化发展的趋势;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冬、春季有干向湿发展的趋势。
3 结论与讨论
3.1 1965-2015年淇县年降水量以9.7mm/10年的速率递减;50年中共出现了16个旱年,干旱在进入1980年代后呈逐年加重态势。
3.2 淇县冬和春季干旱趋势减弱趋势。
3.3 夏季干旱有增加趋势,夏季的干旱主要是由于降水趋势减少而造成的。
3.4 秋季干旱趋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