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娟
摘要:教育改革在我国开展已经数十个年头,从基础教育改革到高校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提升了足够的重视。现当代文学专业课本身枯燥乏味,如果教学方法无法及时改进,必然会影响整体教学水平。本文即是对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介绍了该教学模式应用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的具体方式,同时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价,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探究与讨论教学法;评价
就目前国内高校文科专业当中,语文、历史、文秘、教师以及新闻等学科内均开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可见该课程在高校当中的重要性。当下高校所使用的该科目教材中涉及内容均为近代“五四”运动至今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旧文化意识向新文化意识的更迭,并且还原了当时到今天的历史面貌,为现代学生写作思维和审美观点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促进。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评论式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也应该对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全新的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气氛枯燥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参与型的主动学习。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提出问题
探究与讨论式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的方式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理解,而讨论的重点则在于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自己无法给出合理的设定,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们提出合理的问题。但需要注意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和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具有讨论的必要性,否则无法引起学生应有的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曾经指出,人的好奇心是其探索世界的主要动力,而好奇心的产生并不是个人单一的心理变化,而是结合了事物之间各种联系后产生的一种动态性的情绪,好奇心会随着探究的深入或加重或减轻。在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引发学生好奇心也十分重要,当教师提出一个合理且含义较深的问题时,学生们的也会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与辩论当中。例如在话剧作品《雷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同学们这部话剧的主人公是谁,这是基于该文学作品的特点而提出的,对其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可能会马上说出自己的想法,但《雷雨》中的主人公并不明确,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主人公。在学生们出现了不同意见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讨论环节,并且由学生自己激发了讨论的兴趣,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不基于对《雷雨》主题的了解,就不可能让自己的观点站住脚。
(二)创造氛围
探究和讨论式教学在开展时还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课堂气氛的民主性。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当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与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会毫不留情的批评,这样做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还会使整个课堂气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因此,在进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改革时应该让这种压迫感在课堂中消弭,从而让学生们敢于说、善于说。同时,就现当代文学来说其本身也拥有着无限的延展空间,加之阅读者自身文学造诣、理解角度的不同,很容易就会出现多元化的解读方式。
在气氛的营造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班级内不敢参与讨论或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对其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和鼓励,使其能够在他人面前逐渐培养出表达自身观点和异议的习惯,适应讨论并学会讨论。同时,教师本身还要学会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在纷杂的讨论聲当中分辨出学生几种观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可强行打断,即便是错误的也要等讨论完成后统一进行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使课堂内气氛更加融洽。
(三)多元化讨论
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而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探究与讨论的主题,同样也体现在方式上。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就自己提出的问题或主题进行发散性讨论,可以自己引申出一条全新的问题,并且大胆地在课堂当中提出,并由学生再次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在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在讨论形式上也要选择多元化的种类,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小组内讨论等方式,并且通过移动教室内桌椅的方式分割讨论小组。例如在讲解《金锁记》时,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题目中“锁字”的含义,看哪一个小组能够总结出足够的内容,将所有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符合其“被锁”、“自锁”、“锁人”的三重含义。再例如在《寒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文章中“寒夜”所代表的象征意义,采用举手表决的形式,一个学生在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之后,就开始对该名同学理解的正确性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提出理解的学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质疑予以“反击”,从而将其转变为小型的辩论,增加讨论的趣味性。还可以运用最科学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由学生扮演现当代文学作品当中的角色,例如《雷雨》中人物较少,主要人物包括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8个角色,在表演完毕后由参与模拟的学生阐述自己对文章中人物的理解,而未参与表演的学生则可以在台下近距离观察模拟情景,也可以大幅度激发其兴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暂时抛开教学大纲当中对于文章的标准理解,而是多注意学生们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只要对问题的理解有论据可依,且逻辑性严谨就可以视为正确答案,就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四)课后引申
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需要在课后通过阅读和自我理解来充实。因此,在开展探究和讨论式教学时,还应该重视课后学生讨论的环节。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堂中所提出的讨论主题和学生自己的大致思路记录下来,在课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布置关于课堂上所使用文章的相关课后作业,也就是在课堂当中保留部分学习内容,交由学生课下进行自由辩论。利用新型作业改革理念,课后作用不再局限于书面内容,而是可以采用录制小视频、电子文件等多种方式提交,教师就其中较为优秀的在下一次上课时进行点评,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探究与讨论教学方法的评价和注意事项
对于教学改革来说,其不一定全部照搬国外的先进经验,也不一定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而是从教学理念上进行实际转变。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本身并不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而是经过不断改良后得到了的较为科学的方法。课堂上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从原有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如何获取知识,主动性的增加也就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并且教师在观察学生讨论和答疑解惑过程中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基础。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被利用在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大增加教学效果,改变以往该课堂氛围枯燥的困境。
但这种教学方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重点注意。首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时,由于需要给予学生们大量的自由讨论时间,导致课堂内容的涵盖量会大幅缩减,因此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或主题时应该慎重选择,并科学设定每个问题的讨论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其次,运用探究与讨论教学法后很容易导致班级内学生出现两极化的情况,思维快速且善于表达的学生更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不善于自我思维和表达的学生则可能会被边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应该对参与率较低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指导,从而使其建立独立思维的信心。第三,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很多学生都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下阅读,导致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所提出的理解略显空洞,教师在此时怕影响其积极性,往往不能过多批评,而在指导后再进行讨论就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这一问题也是该教学方法在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由校方和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
三、结语
探究与讨论式教学应用在现当代文学课程中效果十分显著,其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也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但是该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依靠学校和教师合作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