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笔_文迪
财商:为家庭谋福祉
本刊主笔_文迪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商业,历史上留下了“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这两条商道
“一带一路”正在造福世界,未来中国成为全球更重要的经济体已是看得见的梦想。
富起来,这是文明发展的基本思路。这在《论语》里有一段经典表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意思是说,孔子到了卫国,在卫国当官的弟子冉有来接待,孔子感叹:好多人啊!冉有问:人多了,如何再进一步?孔子说,要富起来。冉有问:富起来了,又怎么办?孔子说,要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商业,《尚书·洪范》“八政”,以食货为第一。历史上留下了“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这两条商道。
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以《大学》为开端:“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家庭教育则以《孝经》为核心:“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发财光荣,中国教育始终在强调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使用财富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家庭的重要性。
旧时的大户人家,门口常常有这样的楹联: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自六经得来。意思是说,创造财富的动力是来自家庭伦理。因为中国人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只有每一个家庭富有了,国家才能富强。
因此,祖国下一代的财经素养,有时也称之为财商、金融教育等,不仅是家长关心的话题,也是近年来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现行的各地方教材和课程体系严重缺乏此一方面的内容,仅仅依靠家庭教育和部分语文、数学、德育等学科老师的自觉。
而在现实环境中,诸如“为富不仁”“无商不奸”等说法,也影响着人们对于商业的认知。其实,正确的说法是“无商不尖”,是商业的情意。古代米商售米,除了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给客人一点添头,故有“无商不尖”之说。“无商不尖”还体现在“足尺放三”“加三放尺”的布庄扯布等各商业领域。
据PISA评估数据,上海地区孩子的财商素养表现非常好,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把金融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一次要求“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
2016年6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在对5个国际组织和24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调研后,对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此项报告对各素养在不同国家的分布进行分析,并发现: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益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为各国际组织高度重视(据《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3日)。但是,报告还发现,财商素养、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以及领导力等素养仅仅被高收入阶层所重视。
因此,上海地区孩子的财经素养领先于其他地区并不奇怪。“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对18个国家和地区青少年财经素养进行了一次调查,上海孩子的财商素养表现非常好,比第二名多了近60分。
同样,来自上海的百特教育咨询中心致力于财经素养的本土化实践。近年来,其在小学阶段推广的财经素养教育已取得不俗的成绩。
2017年6月15日,“全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刊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把我们一直关注的“阿福童社会理财课程项目”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