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音乐文献内,研究贝多芬的文献数不胜数,伴随研究人员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深入分析研究,研究成果颇丰。钢琴演奏专业学生在对钢琴演奏分析研究中,应对贝多芬音乐思想及艺术创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解贝多芬钢琴鸣奏曲演奏技巧,进而提高自身对钢琴演奏技巧的了解。
【关鍵词】贝多芬;古典时期;钢琴演奏;连奏技巧;奏鸣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鋼琴演奏的主要目的是对音乐内容进行掌握,合理处理音乐作品,音乐内容需要依托乐音存在,这就需要演奏者了解各种钢琴演奏技术,从而在演奏过程中合理应用钢琴演奏技术。钢琴演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钢琴演奏者一直希望能够寻找到自身钢琴演奏方法,不断对钢琴技巧进行完善。截止到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研究,例如《钢琴演奏之道》、《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00问》,在研究人员所编辑的著作中可以发现钢琴演奏技术在钢琴演奏中十分重要。在贝多芬众多钢琴作品内,钢琴鸣奏曲op.31no.3贝多芬著名代表作中包含大量钢琴演奏技巧,具有较多钢琴演奏技巧及方式。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
(一)打破传统规则,丰富奏鸣曲套曲的结构内容
贝多芬在对奏鸣曲创作过程中,在结构创作上面虽然依旧按照前辈创作特征,但是伴随着贝多芬对奏鸣曲深入分析研究,逐渐对钢琴奏鸣曲进行完善,贝多芬在奏鸣曲结构上面进行了创新及完善。
1.改变乐章的传统次序
欧洲古典音乐内,钢琴奏鸣曲常用套曲为多乐章钢琴套曲模式,伴随研究人员深入分析研究,钢琴鸣奏曲已经形成十分完善的结构。海顿及莫扎特在对钢琴奏鸣曲创作中,钢琴奏鸣曲主要分为三个或者是四个章节,其中三个章节主要形式为快板-慢板-快板;四个章节主要形式为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贝多芬在对钢琴奏鸣曲创作过程中,每一个章节都没有按照传统创作结构进行创作,音乐结构更加新颖,其中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最为显著,该奏鸣曲乐章顺序与传统乐章顺序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2.将作品的创作重点放在末乐章
在海顿之后的钢琴创作家,都将钢琴奏鸣曲创作重点放在了第一个章节上面。但是贝多芬在对奏鸣曲创作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首个章节上面。就以钢琴奏鸣曲op.31no3来说,贝多芬就将创作重点放在了末乐章上面,乐章规模有效缩小。与此同时,钢琴奏鸣曲op.31no3还有幻想曲奏鸣曲特征,乐曲特征更加显著。第一乐章采取快板模式,第二乐章依旧为快板模式,第三乐章为柔板,第四乐章为快板[1]。
(二)调性特征
古典时期钢琴奏鸣曲内,并不是任何调性都能够应用到钢琴奏鸣曲内,主要原因是由于钢琴奏鸣曲调性布局具有特定规则,基本上采取近关系调,但是贝多芬在调性安排上,进行了创新。在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内,经常应用远关系调。远关系调在应用中,对比更加显著,充分彰显出矛盾冲突。贝多芬之所以能够在钢琴奏鸣曲内应用远关系调,主要原因是由于贝多芬具有哲学思维,具有良好想象力。在传统钢琴奏鸣曲调性上,主部与副部之间为主属关系,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调性进行了创新,变成三度关系,这种调性与古典主义调性关系存在显著差别,基本上可以说明贝多芬为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2]。
(三)其他创作手法
首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内,大量应用颤音,在钢琴奏鸣曲op.31no.3第一乐章内,就一共出现了将近20个颤音,同时在末端章节内,左手甚至出现了35个颤音。传统颤音主要作用是对作品表面进行修饰,采取反复应用方式对一个音进行拉长,有效填补钢琴无法演奏连续音问题。但是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鸣奏曲内,颤音都表现出了对宗教的崇拜,这种创作方法可以说是贝多芬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
其次,赋格曲式运用。贝多芬晚年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内,基本上都应用了赋格曲式,主要原因是由于贝多芬早年对巴赫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所创作的作品受到巴赫作品影响。除此之外,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并不关注外界声音变化,所创作的音乐更加具有哲理性。所以,贝多芬晚年创作过程中,经常应用复调性乐章。
最后,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连音奏法的使用。在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内,经常应用连音奏法,主要原因是由于贝多芬曾经学过管风琴,同时和老师学习了较多巴赫钢琴作品。贝多芬是一个追求完美的钢琴作曲家,贝多芬认为连音奏法在钢琴演奏内应用,钢琴音乐更加具有生命力,所以连音奏法逐渐在钢琴旋律及伴奏声部上应用。也正是由于贝多芬十分擅长连音奏法,创作出大量钢琴演奏曲,充分表现出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面的优势[3]。
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演奏技巧
(一)断奏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断奏也被称之为断音弹奏法,是钢琴演奏中的基本演奏技巧。在演奏方面可以将断奏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手指断奏、手腕断奏、前臂断奏。其中手指断奏主要应用在单音节演奏上面,通过手指力量,像小鸡啄米一样进行演奏;手腕断奏主要应用在双音或者是八度上面,手腕就好像拍皮球一样进行演奏;前臂断奏主要应用在和弦或则是八度上面,手腕断奏法在弦和八度或者是非断奏快速强上面,手臂在演奏过程中自然垂下,前臂及手腕微微抬起,手指自然下垂,贴近琴键。手臂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时刻紧绷,通过前臂完成整合钢琴奏鸣曲演奏。对断奏进行练习,主要作用就是让手指感受琴键,提高手指演奏稳定性及精确性。
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内,断奏演奏技术在16、50/59等小节上面广泛应用,如图一所示为钢琴奏鸣曲op31.no.3谱例,贝多芬采取右手进行断奏演奏,从弱到强逐渐进行演奏,副部及主部相继开展,鸣奏曲在不断演奏过程中,情感十分激烈,主体鲜明,能够与奏鸣曲主题相呼应,同时具有“叹气感”,该部位必须应用断奏演奏方式,才能够彰显出奏鸣曲主体情感,保证整个奏鸣曲音乐结构完成,形成良好音乐氛围。所以,断奏练习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充分彰显出来[4]。
图一 谱例
(二)连奏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连奏也被称之为连音,是钢琴演奏基础方法。连奏定义就是连贯并且不间断演奏形式,演奏出一个音节,音节与音节之间紧密相连,与断奏演奏形式明确划分。连奏演奏过程中,需要借助连贯音符,正常情况下通过连线进行表现。部分作品由于风格十分鲜明,在乐谱上面并没有进行明确标注,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依旧需要采取连奏方式。连奏演奏过程中,手指应该最大程度接近钢琴琴键,感受钢琴琴键触摸感,合理掌控钢琴演奏速度,演奏柔缓。
连奏演奏过程中,一共具有三个演奏技术环境:首先,钢琴演奏者在对第一个音节演奏过程中,手指下键之后需要十分连贯,同时重量进行转移,为第二个音节演奏奠定基础作为保障;其次,手指在下键演奏及手指抬起过程中,应该由一个发力点所实现,保证奏鸣曲前后音节连贯,保证钢琴奏鸣曲演奏质量。与此同时,钢琴奏鸣曲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双音或者是交接缝隙情况;最后,钢琴奏鸣曲演奏者在对小乐句进行演奏过程中,一定要将中间音符弹奏清楚。
连奏演奏技巧练习过程中,音符演奏需要具有倾向性,同时音符演奏自然。音乐演奏速度要十分缓慢,同时音乐节奏范围较亮,在连奏过程中,需要内心与歌曲状态下降相结合,进而充分彰显出奏鸣曲作用情感。正常情况下,连奏演奏主要分为三种演奏方法,分别为三个音连奏、四个音连奏、五个音连奏。连奏弹奏方法主要为:在连奏演奏过程中,从第一个弹下去动作在开始之后,一直到最后一个音弹奏完毕之后,手臂才能够轻微放假,手指重量在連奏过程中连贯地进行转移,一同完成若干音符任务。
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作品内,连奏弹奏技术主要在第二个乐章内应用。由图二谱例内可知,在高音声部演奏过程中,音符需要连贯弹奏,进而充分彰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特性;在低声部演奏过程中,音符演奏需要柔和清晰,这就需要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用连奏弹奏技术,对每一个音符演奏进行控制,将手指与内心相连接,保证演奏连贯性,表现出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
图二 谱例
(三)双音弹奏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双音弹奏实际上就是在和声音程内进行弹奏,包含不同声部。钢琴教学及弹奏过程中,双音弹奏十分常见。双音弹奏方法与弦弹十分相同,双音弹奏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演奏力度均匀,够保证双音弹奏清晰明确。在众多音部内,八度与其他声音程相比较,弹奏难度较高。八度弹奏过程中,掌心需要支撑1指及5指,手腕按照音乐旋律进行运动。按照作品实际需求,采取相对演奏技巧,彰显出音乐作品效果。从演奏技术层面来说,双音弹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别,分别为时值较长双音、断奏双音、连奏双音、持续重复同一双音。
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作品内,双音弹奏应用途径较多。例如,在第一乐章内,在第130音节内,主要采取时值较长双音进行弹奏,从而表现出作者和命运抗争的意志;在第13音节内,弹奏者需要双音演奏主要通过右手完成,表现出作者无畏的精神;在第45音节内,弹奏者需要要右手通过演奏两个音符,表现出作者对于命运的叹息;在第二乐章第40小节内,在中音声部演奏过程中,需要重复演奏相同音节,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保证手指一定要稳,掌关节力度适中,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及追求愿望[6]。
(四)和弦弹奏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和弦主要表示三个或者是三个以上音符,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合,一同完成演奏任务。从名称层面来说,和弦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别,分别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从弹奏技术层面来说,和弦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别,分别为持续重复和弦、爆发力和弦、非连奏和弦、连奏和弦、时值较长和弦。
和弦在弹奏过程中,需要手指先接触钢琴琴键,然后手指再发力。在弹奏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手臂及手腕力度应该适当放松,手腕具有良好弹性,手掌支撑起手指。在弹奏过程中弹奏方法步骤为:首先,弹奏手型在摆好之后,适当放松手腕,手指紧密与琴键相接触;其次,手指在接触到琴键之后,手指一同发力,一共进行弹奏;最后,手指在弹奏重量保证琴键下沉到琴键底部,在和弦弹奏完毕之后,手指在小臂和手腕带动之下,完成整个弹奏任务。
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作品内,和弦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第一乐章第3小节、第135小节、第307小节内。在第一乐章第3小节内,贝多芬采取这样附点小调和弦方式,通过悲壮弹奏方式,拉开整个乐章演奏序幕,第3小节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提前进入弹奏状态,完成整合键盘演奏,演奏者通过小和弦演奏方式,表现出作者心理状态,在黑暗环境之下的挣扎,彰显出命运的残酷。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作品开头上,贝多芬所标记的力度为fp,但是弹奏者在实际弹奏过程中,经常采取sf力度,彰显出和弦爆发力,也表现出作者对于小人物的悲苦的看法,和情绪相吻合[7]。
三、结论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古典时期钢琴艺术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前辈优秀作家为基础,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进行了改进完善,在演奏技巧及创作手段上面都进行了创新,有效推动钢琴奏鸣曲发展。在对古典时期钢琴演奏中连奏技巧及方法分析研究中,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作為研究案例,能够有效帮助演奏者对演奏方法进行了解,帮助演奏者提高自身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婵.试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6(06):155-154.
[2]叱培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98-100.
[3]阳燚.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3号”中的钢琴演奏技巧应用[J].大众文艺,2010(07):39-41.
[4]苏杨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探析[J].科技资讯,2014(18):195.
[5]陈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探析[J].大舞台,2015(03):103-104.
[6]韩圣楠.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5(21):41.
[7]郭瑞.《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之我见[J].运城学院学报,2008(04):100-101.
作者简介:邱果(1985—),男,四川省成都市,硕士,毕业于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