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要】厦门大学王珉教授的《美国本土音乐印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介绍美国音乐的专著,该书运用详实的历史素材、专业的学术分析、幽默的写作风格为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了一餐丰盛的精神食粮。
【關键词】美国本土音乐;风格特征;历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王珉教授的《美国本土音乐印象》一书中,没有一板一眼的如教科书般的语言,也没有直述音乐形式或内容,没有刻板的条目与寡然无味的图说音乐,而是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各路“外来户”与美国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作为线索,潜移默化地将印第安音乐舞蹈、黑人音乐、欧洲移民音乐等做了梳理。从文化背景到音乐形式,循序渐进,毫无突兀之感。让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一本全方位对美国本土的印第安人、黑人、白人的音乐及其来源、生长环境做了充分解释,既充满阅读乐趣,又不乏专业知识的书籍。
一、以风趣幽默为基调,带来枯燥音乐史的新感觉
摆脱了教科书式的说教,每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能娓娓道来,让人既有阅读的快乐,又充满好奇的期待下一页。文中不乏“囧”、“先疯派”、“权利超男”这样的时髦词汇,正是这样符合年轻人阅读趣味和直接明确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笔者对着这样一本厚厚的本以为难啃的书籍,一读不可收拾。谁说历史非要“那样”学?谁说音乐只有哆唻咪?打开本书的前言,你就发现了作者文笔的魅力,他说“题目听起来赫然有点大,笔者为此也闹心。但还是决定将就着吧”,一个看似不用心的“将就”,却有着最用心的“讲究”,正因为如此作者没有将此书定义为“专业教科书”,而是“一本有关美国早年本土音乐的趣味读物”,其用词幽默,文笔犀利,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趣味”读物。然而正是一本所谓的“趣味读物”,却比专业教科书更不胜繁杂地讲述了美国音乐的来龙去脉,让读者通过一章章的阅读,深入的走进了美国,走进了美国音乐的前世今生。
二、以尊重史实为根本,编织丰富多彩的美国本土音乐
本书的安排布局是从美国本土音乐的几支重要血脉——印第安、黑人、移民音乐等角度,分别阐述并集合成为真正的“美国本土”音乐。本文的第二章“不占老美血缘的印第安音乐”中,从章目引出一个矛盾的主题——既属于美国本土音乐又与美国人没有关联的印第安音乐,即北美原住民音乐。在对美国大兵与印第安人的战争对抗中,引出了其音乐与舞蹈,阐述了其音樂舞蹈与信仰、宗教、图腾崇拜的关系,也通过事例说明了其所表达的深层精神含义。第三章“流淌在黑人血脉里的音乐”中,作者也用了大量的图片、数据、书籍引言以及各大图书馆、博物馆馆藏文件,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详实、活色生香的历史画面。通过阅读,你甚至能感受到在押运黑奴的船上,他们怎样用家乡的音乐哀嚎、渴求生命的希望,感受到种植园中被奴役的可怜的黑人们,如何用音乐、鼓语号召同伴进行一场飞蛾扑火般的抗争。感受到由于善用音乐使自己的命运稍微得到眷顾,而不必太过悲惨的那点小幸运。在本文的第四章“英格兰后裔的音乐创意”中,除了我们所熟悉乡村音乐外,作者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费城出席竞选美国总统大会上的演讲,引出吉姆·克罗,引出了黑人滑稽戏。这与我们所熟识的“爵士”、“布鲁斯”等所谓美国本土音乐有所不同,然而事实上,这样黑面人游艺表演,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音乐。本书中每一章的内容,都这样让人觉得既真实、又充满画面感。
三、以历史、战争、政治、艺术为视角,展示音乐与文化的多重关联
这样看似好像不是一本音乐书的音乐书,讲历史、讲战争、讲政治、甚至配油画、摄影的插图。但这正是当下观察世界音乐所缺乏的视角与资料。套用文中奥巴马的信言“自由不是凭空而来的”,音乐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作为文化的表象,携带着母体的DNA表现于世。作者在每章的开始都不厌其烦地讲述历史,甚至为英国从印第安人的土地上收购的烟草如何在英国兴风作浪也花费上一定的篇幅,到种植园的奴隶制度,再到贩奴船上的歌曲,没有多余的冗繁的章节,反而让人自然地进入某音乐类型起源的那个前因后果,熟悉音乐类型产生的土壤和特点,加入这些知识点的概括介绍使得文章更具有几分可读性,而不同于教科书般,没有音乐之外的知识点,即使有,也是地理环境一章,政治背景一章,人文风俗一章,让人读来,既觉得不知其所云又不了解其中的联系。作者不吝惜笔墨,洋洋洒洒不厌其烦地叙述着北美音乐的来龙去脉,如在第三章“流淌在黑人血脉里的音乐”中,作者不惜用了五节的文笔对黑人奴隶进行历史描述,而这样的写作思路,自然地带入音乐,大量的篇幅并未让人感觉跑题,而是通过这样长篇的“跑题”详解,使读者对于美国黑人音乐有了从未深入的理解。并且更沉下心来,仔细地聆听那些发自灵魂的哀声与寄托。
本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图片、画作,增加阅读乐趣的同时,通过这些图片也为作者的文字带来了更为详实的有理有据的补充说明,本书既可作为世界音乐的入门书,又为我国贫乏的世界音乐研究注入一丝清流,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打开世界音乐的一扇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对于文中所提到的印第安的传统舞蹈,披巾舞、战争舞等。帕瓦仪式,黑人奴隶音乐中的两步舞等,如果作者在能力范围内,附上音乐碟片,或以MP3、音乐录影带等形式,让读者在阅读书中内容的同时,也能一览音乐风采,更增加感性认识。当下,关于世界音乐的各类教材,种类繁多,但相同的内容、重复的介绍,让人倍感疲乏无味,反倒是这样一本是为音乐学生撰写的专业教科书,而是一本有关美国早年本土音乐的趣味读物,一本刚好及格的音乐文化科普漫谈”来得那样别有滋味,又别有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