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帆老人
5.“21世纪人丛书”
这是一套很奇特的丛书,在当年很不起眼,知道并且还记得的人恐怕很少。我收藏了一套8本(不清楚是不是就出了这8本),书目如下:
1987.11 《夏天的审美触角─当代大学生的文学意识》,陈思和主编
1988.1 《一位现代女性的灵魂独白》,曹明华著(对话与独白)
1988.5 《青春的抗争─当代中国大陆学院探索散文选》,多人著,顾潜编
1988.12 《权力的祭坛》,崔文华著(青年思想家文丛)
1989.4 《世纪末的流浪─中国大学生独白》,高晓岩、张力奋著(校园文丛)
1989.6 《颤栗》,雪迪著(对话与对白)
1991.6 《再见,20世纪─当代中国大陆学院诗选(1979-1988)》,老愚、马朝阳编(校园文丛)
1991.6 《上升─当代中国大陆新生代小说选》,老愚编(狮子文丛)
这套书有几奇:1,区区8本书,分了两个出版社,工人6本,北方文艺2本。2,8本书内容没有什么同一性,题材、内容互不关联,诗选、散文选、政论、个人独白、对话录,五花八门。3,就这8本书,还分了“对话与独白”两种,“校园文丛”两种,“青年思想家文丛”1本,“狮子文丛”1本,其余两本无标识。4,每本都有一篇相同的措辞华丽的总序,第一句为“二十一世纪的太阳就要升起来了”,这同一篇总序,署名为编者的3本,署名“老愚”2本,署名“高晓岩”1本,无署名2本,体例之混杂,堪称一绝。
这套书的作者,大多是60年代人,当年正是青春年少,激情彭湃,不可一世,引起我内心共鸣,因此很喜欢这套书。现在回过头看,除个别作品外,大多数水平很难恭维。那些诗和散文,还有自白、议论、对话等,充斥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浮和做作,我想当年的作者如今回头看,也会脸红的吧!
在80年代末编辑这些作品时,国人对21世纪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和舍我其谁的豪迈。如今,进入21世纪已很多年了,这代人又如何了呢?说实话,60后这一代人属于夹缝里的一代,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既没像兄长那样经历过动荡下过乡,也没有像下一代那样充分享受改革年代的信息和富裕生活,所有的信息闭塞和物质贫困的苦却都吃到了,整体而言精神层面较为匮乏,我以为难有人能脱颖而出,顶多出几个富人而已,文化大师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了。
我上面说的“个别作品”,是指这套书中《再见,20世纪─當代中国大陆学院诗选》收入的曾红平所著两首长诗:《我走向角斗场》和《当世界还很年轻的时候》。在那些平淡郁闷的日子里,我经常诵读这两首深得我心的杰作,每每感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当世界还很年轻的时候你们向往着地狱你们想穿过死亡的门户穿过坟场……
这位曾红平是谁?是否有人知道他当时是哪个学校的?有没有人当初读过、到现在还记得这两首诗?这些,都无从得到答案。对我来说,这两首诗是我比较珍爱这套“21世纪人丛书”的一个理由。
6.“外国现代惊险小说选集”
从70年代末开始,外国小说在中国陡然升温,颇受瞩目。当时最受欢迎的还不是名著或现代派作品,而是大量出现的惊险小说、侦探小说、推理小说、间谍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这里的分类并不严谨,只是个大概,说白了——普通读者就是喜欢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套由傅惟慈先生主编的“外国现代惊险小说选集”,一共三本。这三本书,在我的阅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么多年来经常翻出来放在枕边,百读不厌。
据查证,这套“外国现代惊险小说选集”只出了三本,就草草收兵,因此严格来讲,其实不能算丛书。为何只出了三本就收场,不得而知。而且,这三本书的出版社、书名都比较杂乱,兹整理如下:
第1集《长眠不醒》,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收入昌德勒(又译钱德勒)《长眠不醒》、奎恩《上帝的灯》、加德纳《红吻痕案件》、克里斯蒂《十个小印地安人》以及傅惟慈先生的代序长文《外国惊险小说漫谈》。
第2集《诺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收入勒卡雷《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杜伦马特《诺言》、西麦农(又译西默农)《麦格雷警长的圣诞节》。后此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更名为《麦格雷警长的圣诞节》再版。
第3集《一支出卖的枪》,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收入格林《一支出卖的枪》、哈梅特(又译哈米特)《烧焦的脸》、松本清张《隔墙有眼》及日本短篇推理小说5篇。后广东人民出版社更名为《隔墙有眼》再版,另收入昌德勒文章《简单的谋杀艺术》。
不能不佩服傅惟慈先生选题的眼光,这三本书把20世纪最杰出的几位惊险小说代表作家的代表作都收入了囊中,从美国的硬汉侦探到日本的社会派推理,应有尽有,从中可以一窥外国此类小说的风貌,对于长期缺乏这方面阅读经验的中国读者来说,那种快感真是一言难尽。此外,傅惟慈、施咸荣、董乐山、高慧勤等译坛名家,居然也屈身参加翻译这类通俗小说,牛刀小试,其译笔之精准流畅,令人叹服。
这三本书,我都读过多遍,最喜欢的是格林的《一支出卖的枪》、勒卡雷《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钱德勒《长眠不醒》、松本清张的《隔墙有眼》。后来我又读了很多他们的其他作品,但这四部我始终认为是最出色的。《一支出卖的枪》是我看的第一部格林作品,从此成为格林的爱好者,窃以为,格林称为消遣的通俗类作品一点不比他的社会宗教类作品差,可读性就更胜一筹。
这套书的作者中,有几位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侦探小说热潮中极受欢迎。当年的读者,应该至今还记得艾勒里奎恩的《希腊棺材之谜》、阿加沙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松本清张的《点与线》、西默农的麦格雷警长系列等,以及没有收入这套书的其他作家,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森村诚一的“证明”系列……那可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阅读狂欢年代啊。
(待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