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娟娟
【摘 要】新课改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改之路,如何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觀能动性成为众多教师考虑的重点。本文基于教材案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流程予以详细阐释,从而为一线教师课程开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英语教学;应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1]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呈现出重理论轻互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等问题,导致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投向词汇、句子和语法,忽视了对于发散性思维和知识结构的培养。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博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主题的关系用隶属或者相关的层级图表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散思维、提升学习者记忆力。[2]因而,本文提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下册英语MODULE 7 Unit 1《My father goes to work at eight o'clock every morning》为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流程进行阐述,这一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课程、明确主题
在明确本节主题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在单词词汇方面能理解和运用worker, early, taxi,evening, late等新词汇;句式上灵活运用My father goes to ( ) at ( ) oclock every morning的句式用法;情感态度方面能让学生理解家人工作的辛苦,学会珍惜时间、关心他人。在这一环节,尤其是课程导入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题目标,此时可以通过“猜时间”和“猜职业”两个小游戏展开,通过幻灯片以文本或者图片的形式播放时钟上的时间以及展示与职业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表达时间和职业的句式,尤其要掌握本节课关于职业提问的句式:
师:what does he/she do?
生:He/She is a …
(二)教师引导,导图构建
在明确主题和常用词汇、句式后,教师可以在主题引导的基础上,结合文中 Daming 和 Fangfang的家庭成员,展开课堂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预设一定的思维导图结构;其次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依据课堂内容丰富完善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自身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辅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最后,在丰富完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找出人物相对应的职业。
(三)按图记忆、知识内化
在完成本节课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可以展开此话题进行互动交流以增强理解和应用。一方面,教师依据思维导图之间的连接关系对本节阅读中的人物关系进行梳理记忆,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以此展开对词汇(worker,early,taxi,evening,late等)、句式(Whats the time?、What does she/he do?等)的理解内化,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个人知识结构的构建。此外,教师要在学生参与活动中鼓励学生的亮点和优势,以表扬式教育增强学生参与沟通交流的信心。
二、结束语
在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引入教学课堂,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开展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地开展。本文基于小学学生特点和小学英语学科特征,提出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经实践教育应用发现,能在一定程度上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然而,对于小学生的外语教学而言,今后如何更加优化课堂教学、保持学生乐学状态是值得新时代小学英语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田娜 王林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4 112-113
[2]张慧子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1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