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星 王闰平
摘 要:扶贫工作的完成情况是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首要依据。金融扶贫政策作为扶贫工作中一项重要举措,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造血”的功能。而金融扶贫贷款的发放率是金融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考核指标,直接影响着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质量。如何有效提高灵丘县金融扶贫贷款的发放率,对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结构访谈法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灵丘县的实地调研作为论文的出发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详细说明了灵丘县金融扶贫贷款的现状,以及分析了灵丘县在扶贫贷款发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灵丘县;金融扶贫贷款;扶贫贷款发放率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1-005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金融扶贫贷款作为金融扶贫政策中重要的参与方式,提高各区域的金融贷款发放率,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对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扶贫贷款的发放率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贫困人口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收入增加,摆脱贫困,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本文以灵丘县为例,研究探索如何提高灵丘县的金融扶贫贷款发放率。
1 灵丘县的县域情况和金融扶贫贷款的基本情况
1.1 灵丘县县域情况
灵丘县处于山西省东北边缘,大同市东南端。全县总面积2 732km2,辖3镇9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早于1991年时,灵丘县就属于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国务院将灵丘县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又被列为燕山-太行山区所属贫困县。2014年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8 529户贫困人口4.67万人,其中贫困户124个,贫困发生率为23%。
1.2 灵丘县金融扶贫贷款基本情况
由灵丘县“十三五”期间规划金融贷款额度和受益情况即表1[2]可以得出:灵丘县十三五期间在“富民贷”、“强民贷”、“龙头企业”发放的扶贫资金合计2.15亿元,受益人口要达到6 000人。灵丘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金融扶贫计划发放贷款的任务为2 638万元。截止2016年10月底,发放富民贷14户269万元,强农贷1 670万元。但年度目标任务由于仅考核富民贷发放情况,截止到2016年底仅完成下达任务的10.2%。
灵丘县在2016年度的金融扶贫资金预期发放完成目标和实际完成比例悬殊。金融扶贫资金的发放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脱贫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也使扶贫资金不能有效受益于贫困人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金融贷款的发放率,进而促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当前扶贫任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灵丘县在金融扶贫贷款发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金融扶贫管理单一化,信托、担保机制缺失
在实地调研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金融扶贫贷款工作一般是县扶贫办工作部门在收到贫困户申请贷款请求后,由县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去申请、协商、和办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首先,政府作为金融扶贫贷款发放过程中的主导者,会潜意识的按照政府自身的目标和预期结果去执行。忽视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阻碍和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自身利益,导致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扶贫政策难以有序进行[3]。
其次,政府作为整个金融过程中的主体,无法发挥信托和担保的作用。一些生产经营规模好,盈利的养殖企业、农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他们急需资金又不能按照银行的要求去提供抵押担保物而获取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这部分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不能有效获取扶贫资金,导致生产经营状况日益低下,无法正常进行生产活动。同时也使得金融扶贫贷款发放群体范围缩小、阻碍了扶贫资金有效发放。
2.2 县域内金融扶贫服务体系不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差
灵丘县整个县域内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一些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少,且营业网点多集中在县域,大型金融机构和股份制银行在村镇一级设立的服务网点更是少之又少。极个别商业银行在村镇设立服务网点也只是行使吸收存款的基本功能,不承接放贷业务。目前,只有农信社、农商行为主的少数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县域内不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参与金融扶贫的金融机构数量少,是造成金融扶贫贷款发放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灵丘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民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在当地存在村民和小企业的贷款逾期,甚至是骗贷的情况。民间非法的借贷组织和地下钱庄大量存在,严重损害着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和全县的金融秩序。灵丘县的金融生态环境差,严重阻礙着金融扶贫资金的有效合理发放。
2.3 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小,对有需要贷款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度不高
在实地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贫困户对于一些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养殖业和其他能提高收入的职业非常有积极性,但苦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只能望而却步。贫困户对相关金融扶贫政策不是特别了解,同时政府等部门对有需要贷款的貧困户识别度不高,没有准确详细的对有资金需要的贫困户精准识别[4]。由于没有对有资金需要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和相关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宣传,使得一些贫困户渴望通过自身发展去实现脱贫致富的想法越来越消沉,进而丢失了部分金融扶贫贷款的主要群体,造成了金融扶贫贷款的发放率低下。
同时在交谈过程中还了解到村干部和驻村帮扶队中,缺少相关金融专业人才,对相关金融政策的解读也不是很精确。在精准识别有需要贷款的贫困户过程中,不能提供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也使得这部分贫困户对于通过获得贷款去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大大降低。
2.4 贫困户集中的地区缺少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导致金融贷款率低
灵丘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的地区一般多为边远地区、地势高低不平、道路状况差,村级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的地带。贫困户大多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土地广种薄收,生产经营条件差,靠天吃饭的形势比较严重。加上农产品对市场需求填充有限,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投入的比例严重失衡,盈利空间小,农民的经济收入微薄。贫困户受教育的年限少,缺少从事其他产业的技能和能力,这是大多数有劳动能力且处于边远地区的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
贫困户所在的贫困地区,经济产业落后单一,除了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外,还有少量的农户通过饲养一些家禽牲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在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成不变,急需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去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5 当地公民缺乏信用意识,农村信用体系基础差
对于贷款的对象而言,当地人们的信用意识缺乏,不良贷款率高,贷款风险大。符合金融政策扶贫贷款条件的部分农户和涉农企业信用意识不足,存在躲避债务的行为。甚至还有部分借款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贷款是拿国家用来扶贫的钱,既然是扶贫用的,可以不用偿还。恶意不还现象严重,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不具备银行贷款的要求,往往不能有效获得贷款。
县域内的农村信用体系基础薄弱,信息档案不全面,信用评级不完善,金融机构无法通过信用评级标准给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和企业制定扶持政策标准。农村信用评级系统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着金融扶贫贷款的推进。
3 提高灵丘县金融扶贫贷款发放率的对策和建议
3.1 成立金融扶贫担保公司,发挥信托和担保作用
政府主导下成立担保公司,实施全县金融扶贫贷款全覆盖,优先建立“银行+担保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的良性运营模式,优先对效益高,技术成熟,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进行集中扶持。担保对象主要是全县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发展前景良好的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主要做的是搭建农户、银行、和龙头企业及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简化贷款流程,并建立信用档案存档。对于一些要求达不到银行或者是信用社要求的企业和贫困户,可以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得到银行或者信用社的贷款。但同时贫困户和企业要进行反担保,反担保是对金融贷款主体意识的责任体现。
成立金融扶贫担保公司,既能统筹协调好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也能为有需要贷款的贫困农户和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还能发挥自身的信用和担保责任,为提高金融扶贫贷款的发放率奠定基础。
3.2 完善县域金融扶贫服务体系,整治金融生态环境
鼓励和引导县域内金融机构扩展金融服务面和覆盖面,扩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功能,同时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农业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村镇一级机构。县域内的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扶贫贷款产品,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合当地产业发展和满足贫困人口需求的金融贷款种类。
在整治金融生态环境中,政府要严厉打击骗贷、骗保和恶意逃避还款行为,协助银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加快清理处置不良债权清收问题,保护银行合法权益;重拳出击和防范地非法集资行为和地下信贷组织;要针对上述行为,清理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恶意行为进行宣传,以达到警醒作用。
3.3 加大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作用,精准识别有需要资金帮扶的贫困户
政府要按照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大力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宣讲活动。对金融人才库选拔至少100人有关金融专业的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就近包村的方式,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地区基层工作干部进行“富民贷”、“强民贷”、农业保险和一些相关的金融政策等多方面金融知识进行培训宣传。采取定期培训宣讲,加强对金融有关政策的宣传[4]。
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各帮扶单位和金融部门要深入调研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要弄清楚贫困村,贫困户的贫穷原因,从贫穷根原出发重点摸清几类情况:①缺发展资金致贫的;②因经营投资失败致贫的;③因自然灾害致贫的;④因家中大型牲畜死亡致贫的。对以上几类贫困户实行重点资金和相关政策扶持。对于因年老丧失劳动力、因大病和残疾的贫困户要暂时放弃金融贷款支持。由政府通过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去切实解决困难。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金融扶贫贷款的发放率,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3.4 在贫困地区规划主导产业,带动金融扶贫贷款发放
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当地主导产业。严格按照“一村一品”规划,整村,整个区域推进的办法,使主导产业落实生根。(例如已经在当地有产业基础的青背山羊就可以发展成为养殖、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主导产业确立之后,要发动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参与到金融扶贫中来,通过政策优惠和金融贷款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使主导产业能够“站的住脚,扎的下根”。另外,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从事有关主导产业相关工作的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范围,扩大就业劳动面。
发展适合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规划的融合作用,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要重点开发县域内的农副产品企业。农副产品企业对当地的涉农企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县域的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贫困地区的产业落实能够带动金融扶贫贷款的有效发放,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3.5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金融扶贫贷款的推进
大力开展征信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充分发挥乡镇金融工作部门和各地扶贫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对各个地区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农户资料反映要真实、全面、可靠。要认真逐项审查核实档案资料,逐户建立健全信息档案,企业电子信息档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要定期反馈信用体系中各用户的信用情况,要及时跟进修改,确保信用系统的及时可靠。切实改善农村的信用环境,使农村信用体系能够更好的为金融扶贫贷款服务。
在现有农村信用体系的基础上,要创新金融扶贫贷款担保模式,比如现已实行的“公司+农户”、“贫困户+帮扶单位”、“五+一式多户联保”等创新担保模式去真正提高金融扶贫贷款的发放率。
参考文献:
[1]宋海.2017.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力度的研究[J].全球化,2017(2).
[2]靈丘县人民政府.2016.灵丘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M].2016.11.
[3]樊思锦.2016.阜平县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
[4]佘颖.2016.金融扶贫要精准发力佘颖[J].调查研究2016.(2).
[5]中国人民银行烏兰察布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5.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察布市为例[J].北方金融.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