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研究

2017-10-14 00:40李大鹏杨荣杨枫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李大鹏 杨荣 杨枫

摘要针对我国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有机产业科技创新与技术体系的研究现状,总结我国在相关方面的不足与欠缺之处,就建立符合我国利益并助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进行谋篇布局和合理规划。

关键词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2-0225-03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industry, this paper aimed at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organic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ystem of organic indust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also summari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China and the key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stablished a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industry in line with the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and promot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to seek the layout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Key wordsOrganic industry;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trategy;Planning

現阶段,全球面临资源短缺、低劣农产品过剩等困境。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有机产业提出以“回归自然、保护环境”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进行有机产业结构升级。有机产业的核心即进行有机农业、有机产品以及有机食品的生产,是包括有机食品认证以及有机生产加工包装技术等内容的产业。有机产业的发展是人类寻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协调的有效途径。纵观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历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机产业发展体系及规模尚待进一步提升。现阶段,国际市场对于有机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我国的有机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空间。许多外商希望从我国进口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茶叶、有机大豆、有机药材以及有机纺织物等有机产品。此外,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生态环保以及消费观念也随之提高,有机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

因此,应加大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研究,进而建立良好的有机产业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有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凝聚科技创新智慧、创建高端的跨行业智库,实现我国有机产业的发展新模式。

美国农业部专家富兰克林金教授于1904年所编著的《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首次对有机产业进行研究。尽管当时并没有形成有机产业这一理论体系,但对有机产业后期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英国著名专家霍华德于20世纪40年代编撰的《农业盛典》首次提出了有机农业的思想;在霍华德的研究基础上,诺斯博纳勋爵在Look to the Land中首次提出了有机农业一词。国外学者针对有机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土壤、政策法规、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等多个领域,并从不同领域对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政策扶持以及技术推广等展开研究[1-3]。

我国针对有机产业的研究相对较晚。1970年在国外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实际开始对有机农业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机农业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农业理论体系。如骆世明[4-5]、曲格平[6]以及李文华等[7]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展开研究。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产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战略布局与规划的若干建议。

1我國有机产业科学和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有机产业科学界定不清晰

现阶段,世界各国对于有机农业、有机产品的定义均做了明确界定。有机产业的核心是进行有机农业、有机产品及有机食品的生产,包括有机食品认证以及有机生产加工包装技术等内容的产业,但对于有机产业并未进行科学界定,从而导致在进行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过程中很难对其规划的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导致有机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边界不明、职权难以有效划分。

1.2技术研发滞后

我国针对有机产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意识较低,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现阶段所采用的有机生产体系尚不完善,技术水平继续进一步提高,如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够先进、生物农药品种较少、有机肥的种类和施肥技术较低等。

1.3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有机产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在国内市场上普遍存在有机认证超过期限、超出有机认证范围进行销售、有机认证标示使用不规范、采用假冒认证证书等现象。由于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有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机认证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有机产品的公信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阻碍有机产业的健康发展。

1.4各级政府有机意识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在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的有机意识不足,进行有机产业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人才明显不足,技术研发滞后。再加上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导致对有机产业的认证和监管不力,使得有机产业市场鱼龙混杂,有机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因此,针对国内有机产业发展在科技上的需求以及在政策支持上的需要,亟需深度剖析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体系的研究现状,总结我国在相关方面的不足与欠缺之处,就建立符合我国利益并助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进行谋篇布局和合理规划。

1.5贫困地区有机产业优势难以有效发挥

现阶段,我国许多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很难转化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但其生产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转变为有机产品。而且我国农村地区具备足够的劳动力足以满足有机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因此,应加大对我国偏远贫困地区有机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力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来提高农民收入。

1.6有机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生产结构亟待改善

有机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较普通产品要高,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较窄,销售市场尚未打开,导致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水平较差,设置有机产品专柜的超市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有机农业的生产结构尚不完善,导致初级农产品的生产过剩、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急需依靠科技创新来改善当前的生产结构,拓宽销售渠道。

2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战略布局与规划

2.1基于产业集群的有机产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战略布局与规划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相关的厂商以及大学、产业协会等机构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中,形成产业群体。我国有机产业可以借鉴产业集群的思路来进行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有机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在有机产业集群区域的创新网络当中,由大学以及研究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不断进行有机产业新技术的开发,并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同时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为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有机产品生产者采用新技术进行有机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加工;在有机产业企业集群中,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萌发新的创新理念;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撑;由中介结构进行有机产业科技创新信息的传递,并吸引金融结构参与进来,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的分担。几大主体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农业产业实现区域系统内的创新。

在进行有机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过程中,应将产业集群作为规划的基础,将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中心作为战略规划的核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有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有力的政策支撑、技术研发以及财政支持推动我国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形成互惠互利、互相促进的发展局面。

2.2建立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在产业集群的思想下,为促进我国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建立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技研究院、产业协会、企业、金融机构、中介结构、新闻媒体等为一体的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进而凝聚各方智慧、发挥各方优势,建立高端的跨行业智库,实现有机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实现“政、产、学、研、用、金、介”等在内的跨行业多层面的战略合作,构建七位一体的有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图2)。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并在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上进行沟通联系、协调创新,进而打破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8]。

2.3构建产城融合理念的科技创新平台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又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与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产城融合有助于实现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高度耦合[9]。因此,在进行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研究过程中,应根据城市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产业,并进行功能的合理定位、空间的科学布局和用地的有效规划[10]。在进行产业定位时,应根据城市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合理定位,再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创新环境内外联动,对周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强化城市功能,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城融合科技创新平台[11]。

2.4构建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的“发展极”理论延伸而来,后经英美等国家的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亲和力有助于二者之间经济利益的增强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该理论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注重外部经济政策以及自身经济增长,对于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

在进行战略规划布局过程中,首先,应加强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分区域进行规划。其次,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培养行业以及企业的“增长极”,并据此向周边区域进行輻射,进而带动有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应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有机产业科技创新的宣传和引导,通过改良品种、发放生物农药补贴、赠送有机化肥等各项惠民政策来鼓励农民进行有机生产;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补助政策和奖励机制来提高农民进行有机生产的积极性。第四,完善制度体系,为有效促进我国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应建立健全有机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溯源机制、培训体系、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有机产业标准化体系、有机产业基地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融资管理体系等。第五,进行有机产品开发模式的选择,如公司化经营模式、合作社经营模式、公司与合作社联营合作模式等。通过理顺有机产业科学与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土壤科学和植物保护学等相关科学的交叉融合关系,强化有机产业科学自身的学科背景深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利用有機农业及产业具有的生态环境效益可评价指标和程序优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剂”作用,探索有机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通过借鉴国外有机产业发展先进理念和技术体系形成模式与机制,提出适合国情的有机产业发展技术战略,为我国有机产业的健康、高效与合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引。

2.5统一布局规划,产业化经营

在开展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研究过程中,应进行统一布局与规划,制订

全国统一的有机产品发展规划,制订长期的发展目标、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对于大型的有机产业项目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市场认证。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有机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等,最终对其基地进行整体布局、科技支撑、产品认证、科技创新管理等内容统一布局规划。考虑到有机产品的生产成本高等特点,应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有机产品的产业化管理,进而降低有机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产业化生产有助于进行有机产业的科技创新,进而形成品牌,提高竞争力。

3结语

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全面地分析国外有机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有机产业生产经营方面关键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最新科研动态,综合比较我国有机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我国在相关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之处,就建立符合我国利益并助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进行谋篇布局和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

[1] 袁媛,陆建飞.国外近10年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2):14-17.

[2] 张洪梅,任怀谨.有机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国内外对比分析[J].世界农业,2012(12):72-75.

[3] FiBL and IFOAM.New impulses for continued growth [EB/OL].(2013)[2017-05-04].http://ifoam.org/public/ Press_Release_IFOAM_FiBL_final_EN.pdf.

[4] 駱世明.中国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1995,10(3):225-231.

[5] 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與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7.

[6] 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01(Z1):6-7.

[7] 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0,32(6):1015-1021.

[8] 张鸿,郑林用,任光俊,等.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与策略Ⅱ.重点任务之构建产业技术链[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08-313.

[9] 王迎英,甄延临.产城融合理念下的科技创新平台规划探讨:以嘉兴科技创新平台战略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4(11):49-53.

[10] 秦健.天津现代产业园科技创新及专业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4.

[11] 易惊涛.新川创新科技园战略规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12] YUN K L,PARK Y S,AHN B H.Spillover,competition and better R&D organization[J].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0,51(3):448-461.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战略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