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以世界瞩目的发展趋势快速成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不少外部势力将这种发展视为某种威胁和负面因素,“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也层出不穷。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差异使其饱受非议也不可避免。中国必须直面疑问与批评,用事实说话,以证明自己的和谐外交理念。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国际坏境下,文化外交在各国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作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项目——孔子学院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孔子学院的创办以及目前的运行状况。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外交;国家形象
引言
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渠道。离开了语言的使用,不仅仅是国家间、民族间的正常沟通难以进行,整个人类社会活动也即将无法正常延续。因此,把本民族语言向世界传播和推广,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期待与愿望。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相互依赖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能否使本国、本民族的语言“走出过门,走向世界”关乎着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大政方针。
一、孔子学院的运行及其困境
虽然目前来说孔子学院的创办和运行总体上是处于一种“热火朝天”的状态之中,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方面,内部来看,孔子学院的发展存在着管理问题,资金问题,人才问题等。另一方面,从外部的视角来看,也存在着政治文化差异问题,舆论问题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
(一)内部问题
管理上,由于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文化交流的成功经验基础之上办学,管理模式还比较稚嫩,有待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被国际上所认可。如何完善孔子学院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孔子学院更好发展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目前所采用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也是学术上广泛争议的话题。资金上,经济是基础,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孔院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政府投入仍然是孔院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在一些不是很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国外的承办方几乎没有形成配套的资金投入,这也导致了主承办双方在运行上面临的资金匮乏问题。人才上,孔子学院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由于是国际合作的项目,还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情怀以及国际主义的精神。但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下恰恰缺乏这种综合型人才。
(二)外部问题
政治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法律问题,由于各国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体系的差异,孔子学院在运行中存在着一些合法权利的保障问题。这对未来孔子学院的发展埋下了一些潜在障碍。舆论方面,随着孔院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如在运行中对政治意图的质疑,以及一些莫须有的宗教质疑和关于学术自由的争议。国际合作方面,由于孔院是采取了联合办学的模式,合作不可避免。然而中国在国际组织的合作方面的经验有所欠缺,这也给孔院的运行无形中带来了障碍。
由于孔子学院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学者们关于问题的解决之道深入研究,众说纷纭。比如擴大宣传力度;推动筹资运作的市场化,淡化官方色彩;推动对话与合作机制;完善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文化自信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信念。这对克服困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关于孔子学院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进入21世纪,国际关系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正处于交替转型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崛起中的世界大国,发展后劲强,潜力大。加之国内的发展改革启动,中国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为:经济成就的动力;文化全球化的推力;现代化的妙力。因此,中国应抓住这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孔子学院主要采用中外联合办学的模式进行,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管理。这容易导致主承办双方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摩擦,从而影响孔院的运行及发展效率。创新管理模式其中包括管理体制的创新,办学建设的创新以及发展思路的创新。当然,也不应一味的追求创新而失去本土化特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创新。
(二)正确定位,拓展发展空间
随着全球“中国热”的日益升温,中国软实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也引来了一些“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软实力渗透”的负面声音。固然,孔子学院在传播的过程中也折射出了中国崛起的影像,我们仍处于文华外交发展的初级阶段,要避免锋芒毕露,正确看待中国崛起的问题。对待孔子学院的发展切记不可盲目乐观,要保持理性的看待问题。
(三)有效发展软实力的“硬”实力
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所在,是软实力发展当中的最“硬”实力。“腰杆挺直”在文化输出与交流过程中,也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孔子学院是一项前无古人的项目,目前承办的各单位仍在积极探索,但从接受者的角度上看,面对有足够底气且有说服力的文化才更易于接受。孔院的发展战略应是综合性的,同时又要有基本的主导因素贯穿其中。
孔子学院的建设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与时代的统一。较之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推广机构,孔子学院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运行的管理体制上、运作的市场化上、结合当地本土化上以及策略的多元化上都略显稚嫩,有待完善。这也是孔子学院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
参考文献
[1]郭宇路.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与管理创新[J].学术论坛,2009,(6).
[2]刘程.孔子学院国内研究现状及走向[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1.(10)
[3]唐淑宏.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5)
作者简介
羊丹(1995-),女,籍贯:海南儋州,民族:汉,河南师范大学2013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