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研究

2017-10-14 22:27高志义
神州·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高志义

摘要:为了实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有效阅读,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另外,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地阅读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课堂阅读教学效果更好,从而让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顺利开展,成功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个人差异和获得的独特经验”。体验式学习是当前教育的一大特色。新的课程理念表明,课程并非呆板的“文本课程”,理应是一种“体验课程”。体验是指通过身体活动或个人经验形成的情感和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需要加强学生对语文人文素养的重视,注意学生带来良好的经验,提供丰富的体验机会和表达机会。

一、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知识,会有学生因为没有接触到这些内容,很难想象老师的预期图片情况。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和感受,通过这种直观的感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投入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视频: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畅游。突然间,海上刮起了狂风,小鱼被吹到了浅水洼里,困住了。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导入以下的教学内容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等手段,协助教学,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阅读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阅读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或省事,往往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将自己作为主体,机械地进行教学。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对文本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改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文章,及时启发激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自我建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品味,感受课文。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写离不开读,读是写作的良好根基。尽管是低年级,但也要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学生可以侧重于以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学习,为中高年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夸家乡》时,我让学生先夸夸自己的家乡:有的夸家乡的风光迷人,有的夸家乡的物产丰富,也有的说家乡的变化,还有的畅想家乡的未来。然后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看看谁写的最好。学生们非常兴奋,文章中充满希望。虽然是一个低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时也观察得非常细致,写出的话自然生动,充满幼稚。

四、引导学生将阅读和现有的生活经历相联系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儿时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经验。我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课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与文章产生共鸣,深入了解文章中的情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如《掌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英因为腿有残疾而感到自卑,直到在在语文课上当小英摇摇晃晃的走到讲台時,同学们以掌声鼓励了她,从此使她变得充满自信与快乐,从此改变了一生。我在讲这节课时,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谈一谈自己有没有获得掌声的经历,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体验,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鼓励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自己也应该学会鼓励别人。

五、着力拓展阅读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课程,为国内教育基础课程。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与知识的联系。在多元化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就会了解更多的学习规则,掌握多样化的语文素材,从而达到培养与锻炼学生语感的教学目标。实现上述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阅读资源的基础上,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在其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扩展,从而实现小学生阅读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教师就运用了拓展式的教学策略,设计了以“保护家园,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小事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树立起环保理念。在扩展教学阶段,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不使用一次性碗筷,有的学生说使用布袋买菜,有的学生说用洗脸水拖地等。可以看出,教师在扩大文本内容方面的作用对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了。

结论:

阅读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结合,是一门充满创造性的教学。为了实现有效阅读,教师主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另外,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阅读教学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志红.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山[J].学周刊,2016(31):184-185.

[2]胡春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阅读略谈[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2).

[3]夏北媚.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1(9):43-44.

[4] 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16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