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对策研究

2017-10-14 13:03刘相军倪守安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对策

刘相军+倪守安

摘 要: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不仅在灌溉、排涝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对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

引言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的运行情况,而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则决定着其长远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后期养护资金也有限,水利工程能发挥的作用也逐年减弱。因此,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对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的意义

农业经济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发展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常来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长久运行,不仅能满足农民日常生产与发展的需要,还能进一步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因此,水利工程在建设完毕后,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在具体的建后管理中,管理人员要确立一个具体的管理方案,为各种资源的利用设立章程,进而有效减少管理投入,为农民减轻经济负担。农业灌溉以及排涝等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点工作内容,在日常的建后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切实落实责任制度,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在后续使用中出现纰漏。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

2.1配套设备不完善,缺少建后维护

就目前来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堪忧,有相当一部分工程由于缺少建后维护,基本上只能满足日常灌溉需求,一旦遇到旱季,就会捉襟见肘,甚至有少部分水利工程在旱季来临之前就基本失去了灌溉能力。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或多或少也会给农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一定的程度的影响。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不协调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利工程运行的瘫痪,而从村小型水利工程一旦瘫痪,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2管理职责不明确,运营方式不合理

当前,粗放型管理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管理模式,既没有必要的维护和修缮,也没有落实明确的监管责任,致使水利工程在建成后很快就失去其优势作用。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既然是国家投资管理,自然会派人进行专门的管理与维护,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并且大部分水利工程距离监管部门的设立地点都比较远,因此,那么多水利工程都由国家来监管有一定的难度,也因此造成一些偏远地区的水利工程一直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此外,部分用户为了自身使用方便,肆意改造蓄水渠道,破坏水利工程建设成果,这种行为不仅加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负担,为以后的防洪排涝埋下了隐患。

2.3缺少资金扶持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与水费收缴和用户集资,但是,一方面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缴费标准较低,收缴的费用往往难以满足日常维护需求;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对于用户集资标准存在异议,该工作往往难以顺利开展,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人们基本上也很难拿出维护费用。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农民会自发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组织,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但是,这些组织也没有相对专业的管理者,只有较少一部分能基本做到日常维护工作。

2.4产权归属不明确

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建设时间较长,相关资料丢失,导致该部分水利工程长期处于无责任人的状态。而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多数的承包人都只是进行形式化管理,严重影响了当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而近些年建设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会交由城镇管理,但是,由于土地是集体的,产权又有责任承包单位,因此,一直难以明确责任主体。

2.5管理水平低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管理水平较低,所以,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维护工作。与此同时,由于基层缺乏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大范围的工程维护工作很难实施,由此导致部分水利工程大面积瘫痪,失去储水灌溉能力。

3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倡导全民参与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长久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对此,各政府部门可有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农民宣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农民对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3.2明确产权,实行依法管理

一,对产权不明确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定当地划分承包的土地使用责任人为管理主体,确保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对于乡镇投资建设使用的水利工程,其产权归乡镇所有,交由乡镇抗旱服务站进行管理,未设立该部门的乡镇,则由乡镇出资雇佣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受益者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用以支持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开支。

三,对于农村集资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其使用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收益用户管理,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使用者共同承担,以利益共同体的形式存在。

3.3培养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人才

以农民为主体的水利工程管理團队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基本上只能进行普通维护工作,对于一些非体力的修缮工作往往无法有效处理。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相关部门要有意识的培养专业水利管理人才,使之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建后管理工作,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受地域限制,部分乡镇的建后管理人员很少能有出去学习的机会,致使其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相关政府部门要定期组织下乡培训,为这些地区的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3.4完善管理机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农业服务上,加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其利用效率对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就要有意识的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规划,如建立专门的水利工程风险评估机制,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并于农村经济建立一个合适的衔接点,采取关联交易的方式,使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与当地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3.5加大资金扶持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保证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和建后维护资金扶持应较以往有所提升。一般来说,国家对于关乎农业发展的建设项目都会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但是,由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模和类型的多样性,扶持资金在分摊上就会有所差异,因此,国家水利建设部门要在实地考察后,合理的分配项目资金。

结束语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存在着无人监管、年久失修的状况,究其根本,主要还是因为相关部门缺乏建后管理意识,加之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缺乏以及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往往在几年间就逐渐失去防洪灌溉能力。因此,各乡镇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用户对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并针对性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计鸿博.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研究[J].黑龙江水利,2017,3(01):47-50.

[2]冉夕.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维护[J].低碳世界,2016,(31):136-137.

[3]刘兆梅.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对策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7):68-69+76.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