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17-10-14 15:23孔德生胡在珊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异化

孔德生 胡在珊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家庭中由于规范性不足,没有受到重视。近来的研究发现,家庭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初始场所,其结构、功能都会影响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等优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问题和困难都是中国家庭“异化”后的结果。因此亟需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描述、总结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异化;亲职教育;家长培训学校

一、问题提出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家庭环境中年长者(主要指父母)对下一代的思想政治倾向、道德品质、法律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所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1]。

家庭作为个人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对政治制度认同具有基础性的影响[2]。20世纪末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得到探讨研究。近年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功能缺失、实用主义、公德意识缺乏、忽视品质和个性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单元,中国的家庭超过三亿,囊括了个体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庞大的教育资源亟待进行系统开发、研究。目前已有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很有必要。

二、研究进展

学校长期以来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仅在近十几年得到部分学者的研究和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一些学术期刊,尚没有相关著作。中国知网检索获得文献若干篇,经过人工筛选,得到直接相关文献32篇。

目前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孕育与积累阶段(1984-2004年)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以来,家庭作为关键词偶尔出现在部分研究中。董立钧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王红军等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走进家庭[4]。

(二)反思与初步探索阶段(2004-2009年)

环境论后,家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因素得到初步重视。刘爱红提出教育工作者应从家庭教育环境等着手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5]。贺幸平认为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最持久[6]。家庭中虽然没有直接、明显的政治教育活动,但父母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体验者和践行者,他们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情感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政治思想[7]。

(三)发展与深入探索阶段(2009年以来)

学界从2009年开始关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并从2011年开始认可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门研究领域,国外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被学习借鉴,家庭心理教育环境被重视提出。吴前芳对日本和中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有忧患意识这种国民性格的日本家庭更重视公德意识培养,而中国家庭容易漠视公共价值,实用主义,忽视品质与个性完善[8]。元建基等对比了中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后提出,家长应注重孩子“养成教育”,开展亲职教育,把“学会关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9]。应创设有利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家长自我教育、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养方式和实事求是的家庭作风来创设家庭心理环境[10]。与此同时,也有学者研究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1]。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与优势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自发性,但与其他的教育活动相比,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性、特殊性、针对性以及基于血缘伦理下的亲和性和权威性[12]。无论地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先入性、可信性、时间随机性和针对性[9]。除此以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关系具有情感性和道德性(父母与子女的基本道德关系奠定个体的社会化基础),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和传承性(家庭教育代代相传),教育过程具有渗透性与反复性,教育身份具有权威性和示范性,教育影响具有奠基性与持久性(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教育对策具有针对性与及时性,教育存在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13]。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之上,具有基础性、持续性、深入性、先入为主性、情感优势性等优势特征[7]。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时间最长,交往频度最高,受教育者受其依恋对象(教育者)的影响也最大,影响内容不仅包括政治思想、行为倾向、道德品质、世界观、法律意识,还有更多的是心理等情绪特点[6]。

(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与内容探索

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父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知识能力和家庭氛围等方面的不同,有着不同思想政治素质,也会对社会起着不同的作用[1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内容有了初步的规范性探索:

1.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

从家庭环境的特点和教育的效果来看,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的结构与功能,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素质结构、家庭作风、行为习惯等。

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素质、家庭组成结构、家风和家庭经济收入上[14]。贺幸平认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包括:家庭规模,三口之家最佳;父母的婚姻状况,夫妻关系;家庭作风、行为习惯等,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主要指父母)的职业、文化修养、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处世哲学、思想觉悟、办事风格等[6]。黄小华等认为主要指家庭风气,包括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品质、生活习性、行为规范、性格特征、民主作风、文化素养和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个体思想政治素质[15]。

2.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索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渗透在家庭作风、家庭氛围、行为习惯和家庭成员的处事风格里,研究认为,除了这些“无形”的教育,“有形”的教育应以品德、思想、政治和心理等主要内容进行认知教育或榜样示范。

品德乃做人之根本,德行是第一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教育,所以应将德行教养放在首位[11]。品德教育除了一己之德,还有公德教育。家长应注重孩子“养成教育”,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孩子公共道德[9];思想教育,即认知性教育,生活即教育,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榜样示范作用尤为重要[7];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家庭政治教育是让子女获得初步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是家庭利用政治知识、态度、情感、价值取向影响下一代的基本方式[7];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与个体幸福感与价值感相关,是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矛盾冲突的家庭子女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和睦家庭,家长应以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提高子女的心理素质和幸福感[10]。

(三)当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家庭“异化”的作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我国近阶段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当前却有很多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下,公德意识缺失,心理脆弱,社会适应不良的教育产品。这些问题是被中国家庭“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征。

1.思想政治教育受中国家庭“异化”的作用机制

个体自出生便接受来自家庭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与影响,逐渐形成稳定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性格态度等思想品质特征,构成早期社会化的基础,具有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对其随后接受学校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思想政治素质的继续发展往往具有“过滤”作用[13]。在随后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往往会无意识的用在家庭中所获得的品质与习惯来进行筛选与權衡,即使到了成年,在时空上与父母分离,影响却依然存在[13]。

家庭教育造就基本思想品质,个体带着被家庭“异化”后的品质接受学校具有普适性的、整体的道德规范、品质特征的时候就会有不适应感和厌恶感[8]。中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一大批经过中国家庭“异化”过后的群体,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难度很大[8]。

2.家庭“异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原因分析

内容与价值偏失,缺乏公德教育及心理教育,忽视个体个性与品质培养和完善等是最主要的问题。现今很多家庭对孩子进行非正确的利益观、成才观、地位观与非诚信教育,存在重智轻德,价值偏颇等问题[16]。公德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极其重要,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个体学会的往往是如何明哲保身,谋求一己私利[8]。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早期经历奠定了个体的人格基础,学龄前儿童教育将决定一生的心理品质,但大部分中国家庭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了学校[8]。

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不一致的思想最早出现在家庭。目前除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应试教育这种现代教育制度的根本原因。王丽敏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是以家庭为本位的,家庭的、家族的利益是最基本的利益[17]。因此,目前中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家庭为本的价值追求。“光宗耀祖”“考取功名”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目标。“升学率”“高分数”仍是当前教育追求的实际目标,与之无关的教育内容很容易被弃之不顾[17]。

(四)当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优化解决路径

1.强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政府的重视。贺幸平提出政府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动力,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地位,至少要提高到与社会教育同等的地位[6]。在日本,家庭教育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制定了有关的文件,家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意义,目前更需发扬这种精神,首先需要政府提高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8]。

(2)社会的文化宣传。应提高对父母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提高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位一体中地位的认识[6]。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会影响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以及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政府和社会就要千方百计的重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良性运作[8]。

2.培养教育者,开展亲职教育,举办家长培训学校

所谓亲职教育是指协助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了解自己的职责,提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态度,以使其扮演称职父母的教育过程[7]。其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家长对目前家庭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认识,对家长进行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调适等方面的辅导,促进家庭关系及亲子互动[7]。亲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亲职教育可以达到亲子和睦、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目的[7]。

目前亲职教育主要在学龄前,由幼儿园举办的家长学校来完成,内容主要涉及性格和习惯养成及心理教育。但有学者认为社区等应对家长进行教育,提高家长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修养,及其与子女的沟通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提高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6]。社区对家长的培训还应负责为人父母者建立家风方面的内容。家风即“家庭文化”,是一个家庭长期生活中,甚至世代繁衍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习惯、思想方法、道德准则、行为方式、处事原则、生活作风等的总称[12]。家风是构成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子女的德育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6]。

3.发挥母亲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婴的照料与依恋关系决定了母亲对个体人格的影响,一个性情稳定,情绪积极的母亲是婴儿最好的早期环境。母亲不仅会深刻的影响个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是个体道德和政治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的表率。除此以外,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在个体的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上的作用也不可替代。

女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优势,决定了母亲在推动家庭和谐中的作用[18]。要提高广大妇女党员干部和知识女性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她们在创建和谐家庭中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以女性的文明和进步带动家庭和谐和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18]。

四、研究简评与展望

(一)研究简评

1.起始良好值得期待

学者们已经开始重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特点、优势,并深入研究了当前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学界已经开始尝试突破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自发性,在其内容的规范性上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优化路径和策略,从目前的研究趋势来看,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值得期待。

2.当前研究的不足

目前的研究成果多是陈述性质的研究并且数量有限,对所提观点大都未能深入,尚需进一步展开更系统深入的研究。另外,其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仍显不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也依然流于表面,并尚需补充目前未被关注的法律教育的内容。

(二)研究展望

1.更科学有力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2.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尚待深入研究。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方案的探讨、教育时间的确定、教育过程的监管等一系列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研究值得期待。另外,被中国家庭“异化”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研究价值显著缺乏实证研究,当前只研究涉及被异化的内容、异化的机制及优化解决的路径,但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优化结论如何仍需研究考证。

3.目前的亲职教育主要针对于在学龄前的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教育,内容丰富,详尽有效,但也应增加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学龄前儿童处在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以及相对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应抓住道德教育的关键期,增加相应的道德教育和政治法律教育等内容,价值怎样如何开展值得研究。

另外,结合心理学理论,母亲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或将成为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刘妍,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董海军.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政治制度认同的影响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7).

[3]董立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4(10).

[4]王洪军.刘兆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家庭工作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5]刘爱红,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的建设与优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6]贺幸平.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48-52.

[7]马洪坤.家庭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7(5).

[8]吳前芳.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8).

[9]元建基,宋晋玲.中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比较[J].陕西教育:高教,2011(5).

[10]万承业.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建设[J].都市家教,2013(6)191.

[11]张建东.我国古代家庭德育思想的当代意义[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

[12]刘强.基于家庭微观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J].社科纵横,2008(5).

[13]丁茜.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家教世界,2012(10).

[14]范静静.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因素,学理论[J].2012(11).

[15]黄小华,胡菊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环境优化论[J].探索,2014(1).

[16]王海.家庭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湘论坛,2007(4).

[17]王丽敏,王建文.浅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庭教育问题——以《爸爸去哪儿》案例[J].法制与社会,2014(2).

[18]谢素贞.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家庭和谐的功能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责任编辑王思静)

猜你喜欢
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网络交往异化现象的哲学反思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语音输入法,会异化新闻文本吗?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