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云
摘要:英美叙事文学是英美语言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学史及西方文化论框架的有机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英美叙事文学教学实践中,既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原语和主题,也要结合中西文化差异,从语言学视角对其进行选择与适应,以提高我国高校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言学;英美文学;叙事文学;教学研究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具有深刻内蕴的人文艺术。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随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源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其流派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语言价值都相对较高,在西方社会发展历程中,影响范围一直较大。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浓缩了西方优秀的人文智慧和语言艺术,反映了西方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赏析教学课程,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英语语言学习的经典范本,提高其词汇储备、英语文学作品鉴赏力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大学生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更深入、准确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人文素质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拓宽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途径,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其教学价值,从语言学角度,不断研究英美叙事文学的适应性,以更好地推动英美叙事文学在我国高校的教学实效。
一、基于语言学环境的英美叙事文学适应性分析
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学作品语言的转化既要贴合作品的主题,也要契合各国的语言学环境。语言的转换是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一种文化互动行为,可以有效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是一种新文本形成的过程。作为语言转换的处理对象,文本是负载外来文化因子的载体,语言转换离不开对源语文本的选择和适应。而所有的语言转换活动,都是始于文本而归于文本的。例如,以語言转换中的翻译为例,胡庚申教授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维度,阐释了译者适应与选择的相互关系和相关机制,认为翻译就是适应与选择,这也是译者的本能。所谓翻译过程,就是以译者为中心,进行不断地多维度适应、优化选择的循环过程。语言转换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具有使用归化策略构建本国自身文化身份,增强本国话语权、文化传播力,提高本国软实力重要价值的作用。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对优秀英美叙事文学的语言转换,实质是对英美叙事文学的再创造,目的是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特点,让大学生在阅读赏析中,更好地体验作品内含的文学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感之美。 由于个体认知与思想存在差异性,在语言转换过程中,会存在“同样一字,各有所悟”的现象,因此,在对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中,既要致力确保忠于原著文本主题、语言和情感,尊重文本的原意,也要在表情达意上,符合我国阅读者的语用习惯和高校英语教学特点。为此,高校英语教师必须要先深刻地了解英美社会发展历史和英美文学特点,从文化角度出发去进行转换,尽可能地将原文忠实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例如,在英美叙事文学作品中,“Achilesheels”源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阿基里斯,一般用来表示某些“致命的弱点、要害部位”。在Achile婴儿时,其母亲海洋女神就抓着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让他在斯提克斯河里浸泡,他因而拥有了刀枪不入的体魄,但因脚后跟没有浸泡过,其脚后跟就成了Achile的致命弱点。在攻占特洛伊城的时候,Achile的脚后跟被太阳神一箭射中而命丧于此。如果英语教师不了解这个故事,就难以准确地进行语意转换。另外,在转换过程中,英语教师还会不可避免地融入自己的选择观、经历与知识,导致对原文原意产生或多或少的背叛。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适应,目的是提升作品的可读性,通过文学精髓来激发其感情共鸣,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处理因主观思想导致的语言转换的偏差性问题上,应遵循语言转化中的文化适应原则,采用灵活的转化策略,既保持原作品风格,也要体现文学作品的“信、达、雅”的要求,使作品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给读者带来美好的异国风情体验和阅读愉悦。英国语言学家巴思内特曾言,在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语言转换方面,需要在考量中西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深入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作品的原意和主题。将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成功进行语言转换,就要从语言学角度,去关照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语言转化中的适应性,从而给读者带来真正的艺术和审美享受。
二、英美叙事文学作品对语言学的适应性分析
文学作品属于思想意识范畴,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选取特定的创作素材,结合实际语境和语言特点来进行创作和提炼,表达一定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使文学作品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与思考变得更加深刻。英美文学作品以缩影的形式,映射着英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彰显着创作者本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等的体验和感悟。此外,英美叙事文学的文体风格多样、语言表现变化多端,读者只有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作者的个体经历来解读作品,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语言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在高校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语言学维度出发,通过适应和选择,对文本语言进行转换,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英美叙事文学作品,并帮助大学生除去英语语言阅读上的障碍,就会进一步提升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教师在进行适应性选择的时候,需要对源文本做输出性语言接近式再编码,以便调配文本特征与影响文学语言转化的各种因素,提高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输出之后的适应性。另外,英语教师还要把握好原著作品语言的表面释义和其外延寓意的关系,有重点地进行选择和适应,从而增强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输出型语言的文化适应性。endprint
三、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语言输出方法
在高校英美叙事文学教学中,要实现其输出性语言文化适应性,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对源文本语言进行直接转化输出,此种方法忠于原著文本,不会对原有的文本语言进行加工和润色,注重突出其国家和民族文化典型特征,在语义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尽量与原著保持一致;二是对源文本语言进行引申输出。此种方法基本保持英美叙事作品的原有民族特色与语言特点,适应目标读者阅读需求而进行语言输出,目标读者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作品内容和主旨;三是保留原著语义对等基础上,进行综合输出。英美叙事文学作品中涉及很多典故、民谚、俗语、民间用语等,如果对西方民族文化特点不是充分了解,将难以理解和掌握。英语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语言输出方法,同时,利用借代、注释、简化等手段,提高英美叙事文学作品与目标语言文化的融合性,增强语言输出的接受效果。
在英美叙事文学中,叙事诗是比较常见的题材,以此为例,从语言学维度研究英美叙事文学作品输出性语言的适应性问题。艾米丽·狄金森的《野蛮夜、疯狂的夜》一诗,我国著名文学译作家吴钧陶和吕志鲁都进行过转换。吴钧陶的译作基本忠于原著,无论标点符号,还是行文特点,都契合了原著的创作特点。其译作中的破折号,具有“逗号”的作用,从语言学维度理解,其起到的是停顿的作用,符合诗歌抑扬顿挫的发声起伏和句子间的停顿。这种直接的语言输出,与原著的形式实现了吻合。而从吕志鲁的译作中,很难看出诗句在原著中的形态,语言的转换和表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甚至原著诗歌的内涵也进行了适应性深化。诗歌的语言应用灵活多样,富有意境,体现出一定的创新特点。他在语言转换中,借用了我国古文学的五言诗体的创作手法,使译作具有了五言诗的节拍和音韵。经过这样的语言转换,作品会更加适应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尽管在形式上与原著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思想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却以异曲同工之妙实现了与原著的高度吻合。根据分析可知,英美叙事文学作品应根据适应性原则,进行语言转换,这样才能使转化的作品更契合目标语地的文化特点和阅读需求,获得读者的认同和喜爱。
四、基于语言学视角的英美叙事文学作品适应性教学策略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英美叙事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出创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和态度,对其进行鉴赏,将能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体悟异国文化的魅力,提高英语阅读、写作等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重视英美叙事文学作品的适应性选择,将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教学能力,更好地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教学实践中,高校英语教师可通过如下几种方法,来提升英美叙事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
第一,根据体裁进行适应性教学。文学作品体裁不同,其语言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例如,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描绘详尽,而诗歌的语言则凝炼精美、寓意深刻。根据体裁分类进行适应性教学,将能使学生获得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第二,从语言风格上进行适应性教学。经典英美叙事文学是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其语言风格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不同的语言节奏和风格,也给阅读者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例如,海明威的语言简洁明了,福克纳的语言儒雅绅士等,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将能使学生体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特点,增强其英语语言运用技巧和能力。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适应性教学。如今,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比较完善,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英美叙事文学作品适应性教学。例如,选择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等,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具体化,营造出图文并茂、声色陆离的强烈视觉效果,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获得更深刻的艺术感悟。
参考文献:
[1]任玲.认知叙事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54-56.
[2]俞双英.语言学视角下的英美叙事文学作品适应性[J].语文建设,2014(30):21-22.
[3]赵娜.叙事学视阈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2):123-124,133.
(责任编辑钟嘉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