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字立国”格局下的军民融合之力

2017-10-14 12:40网信军民融合杂志副总编辑秦安
网信军民融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网信军民网络空间

◎网信军民融合杂志副总编辑 秦安

十九大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激发斗志,标注了历史演进的新坐标、勾勒了国家强大的路线图,宣示了执政为民的新使命、阐释了治国方略的新思想、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最具网络时代特征的新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创造力作为分外重大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纲网络空间和军民融合“一把手”工程,以“数字立国”的战略魄力和军民融合的科学路径,凝聚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的协同共振效应,让网信军民融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登高远望、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蕴含的网络空间风险,让网信军民融合承载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以网信军民融合支撑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基于新理念的伟大工程、解决新矛盾的伟大事业、实现新目标的伟大梦想,激发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汇聚起让网络空间成为人民福祉的磅礴伟力。

从马克思主义到网络新时代,创新力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走向“强起来”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光明前景,是几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新发展的结果。回顾历史,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直面“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积贫积弱,催生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几场战争乃至“两弹一星”,筑牢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安全基础,以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倡导世界和平的核心理念,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如今,互联网技术革命扑面而来,面对的是IT“八大金刚”棱镜照射下的“网域裸奔”。危急时刻,“八大金刚”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八国联军”。中国亟待以1949年建国的战略自信和魄力,开启“数字立国”的战略进程,实现网络强国的梦想,在新一次科技革命中走向强大。塑造“数字立国”的大格局,已经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历史演进。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催生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1921年,在嘉庆南湖的小船上,播下了实体立国的种子,五次反围剿的一城一池,四渡赤水的生死一念间,延安窑洞燎原之火,前仆后继的无数英雄,用他们的生命践行了毛泽东思想对于新中国建立不可替代的地位。鲁迅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在“数字立国”的历史关头,我们依然需要英雄主义情节。二是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催生了“数字立国”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第一次浪潮改变了人们通信和获取信息的手段。个人和企业借助电脑和互联网享受到即时交换电子邮件、数据乃至思想的便利。而第二次浪潮所产生的影响将更加深远。不断发展的智能设备通过更迅速、更低价、更可靠的网络相互结合,展现给我们一个生存新空间、精神新家园、治理新领域。但我们面对的,却是美思科“八大金刚”进入我“信息枢纽重地”如入无人之境的尴尬。坚持新时代新理念,解决新矛盾,实现新目标,都需要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全新精神姿态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三是适应网络时代特征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责任。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00多年后,连马克思自己也没有想到,网络空间蕴含的生产力更加惊人,其对全世界的渗透力度更是无与伦比。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的不变逻辑,始终认清社会基本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新的表现形式,大手笔谋划国际国内大局,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力度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与此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以各种方式在网络空间激荡,网络空间又催生新的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创新激发网络空间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网信军民融合是科学的实现路径,成为执政党适应时代特征的必然选择。

从“数字城市”到“数字中国”,号召力蕴含中华民族网络空间崛起的顶层设计

十九大报告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十九大的时代意义在于真正拿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领袖人物对历史变迁的贡献居功至伟。回顾历史,面对“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积贫积弱,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了新中国。面对“八大金刚”长驱直入“信息枢纽重地”的大而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建设网络强国,蕴含了网络强国的顶层设计。一是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2000年,当时刚回国不久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时任福州大学科研处处长王钦敏,向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递交了《“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他的建议受到了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时至今日,“数字福建”的建设使福建人民的生活与数字化密切交织在一起,有力地推进了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它只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部分。二是明确中华民族依托网络空间伟大复兴的目标、方法和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可以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实现,打造中国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正在路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就是依法治国,落实到网络空间就是依法治网,《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为构建国家网络空间法制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中全会则明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第一次让国家“五年规划”打上了网络的烙印。三是勾勒网络强国的格局、道义和力量。2014年2月27日,启动网络空间“一把手”工程,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号召建设网络强国,中国开启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两翼、驱动双轮”的格局。道义:2015年12月16日,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第一次站在了网络空间国际博弈的道义制高点。力量:2016年4月19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造福人民、网络生态、核心技术、安全发展、企业责任和人才支撑等“六大问题”。同年10月9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聚焦网络强国目标,提出“六个加快”,即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只要解决好“六大问题”,落实好“六个加快”,就一定有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力量。

从“生存空间”到“精神家园”,中国智慧方案全面提升蕴含于网络空间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个智慧和方案,离不开网络空间这个生存新空间和精神新家园所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我们需要以“数字立国”的大格局,以扎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底蕴和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的成功典范,以凝聚中国智慧、中国设计和中国自信的政治勇气,以驱动世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魅力,以对等制衡、爱好和平、维护正义的国防力量,以博大精深、包容世界、温暖全球的中国文化,提升蕴涵于网络空间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让网络空间这个全新的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一是提升网络空间承载的先进生产力。“棱镜门”折射出美国从软件系统到硬件设施完整的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空间铸就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这个网络经济空间中,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迸发出的新型生产力将为人类创造无穷的新资源、新财富和新空间。数据的复用性、信息的共享性,使大数据逐渐成为核心资源,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世界正以网络空间为纽带,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共同体”。二是催生网络空间蕴含的新型文化力。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新空间,“棱镜门”折射的是“恰如当年美国荒蛮西部”一样“丛林法则”的现实,“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底蕴,事关人类社会网络时代的新型文明。网络空间不再是附属品。它前所未有地拓展了人们生存的深度、宽度和广度,它是以新媒体、自媒体和网言网语等来表意的全新模式,充分利用碎片化传播,对网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形成中华文明复兴同世界潮流相交汇的契机,催生蕴含鲜明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催生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乐园。三是激发网络空间蕴藏的新质国防力。网络空间悄无声息地穿越传统国界的限制,而且把整个世界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已经成为全新的作战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孕育了新型武器的发展,突出地体现在控制机制方面。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病毒攻击、乌克兰电力系统遭受网络攻击事件,均折射出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对整个世界的控制能力和巨大威胁。美国133支全球作战网络部队部署到位,网络空间军事化不可避免。因此,不同于美国当年在广岛、长崎扔核弹,在伊朗释放“震网”病毒,不仅让德黑兰的1000多台离心机瘫痪,而且感染了大半个世界。网络攻击的波及面之大,危害性之深,可能让整个人类社会都承受恶果。

从传统战场对决到数字经济发展,网信军民融合激发数字经济社会和网络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军民鱼水情成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网络时代的来临,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战略警示。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和网络威慑成为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军民复用”的天然属性,网络空间本身具有的通联性、标准化特征,网络技术具有军民通用、普遍渗透特性,都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技术、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军民综合效益。一是网络空间威胁促使军民融合守卫新疆域。当前,以网络空间博弈为突出标志,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网络空间生产力、文化力和国防力竞争、渗透和对抗尤为激烈,军民融合激发潜力刻不容缓。当前,网络强国美国、以色列已经先行一步,正以军民融合的方式抢占网络空间战略高地。面对这场网络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牵一网而促全局”的战略作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慑战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跨越借鉴加速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让网络空间成为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突破领域和前沿领域。二是国家战略筹划需要网信军民融合催生共振效应。网络强国战略,是践行新理念的伟大工程,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本质动力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2016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网络空间聚集了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国家创新战略、军民融合战略,成为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国家战略共振地带。三是网络国防和数字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军民融合的爆发点。2017年3月1日,中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在“六大战略目标”之首要“维护主权与安全”中,明确提出:“网络空间国防力量建设是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遵循一贯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中国将发挥军队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网络空间力量建设,提高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支援国家网络空间行动和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国际首次在战略文本中明确提出网络空间国防力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表述中,加快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作为中国军民网络空间国防力量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也作为提升“四个能力”的重要依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网络空间路径,将持续激发网络国防和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联合、融合、化合力量。

践行网络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十九大”的更高起点上聚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当前,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坚定网信事业定力,增强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勇气,站在更高起点凝聚力量,深化细化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网信军民融合领域切实践行十九大精神,让网信军民融合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华彩乐章。一是在聚焦网络强国建设“六大问题”和“六个加快”的基础上,加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6年4月19日、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强国建设提出了“六大问题”和“六个加快”。这正如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解决重大迫切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技术突破。而这其中的济世良方就是军民融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网信军民融合必须以“六大问题”的解决和“六个加快”落实为工作重点深度发展。二是在“一法两战略”的新起点上,谋划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近一年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公布,《网络安全法》实施,国家网络空间法制体系加速完善。网络强国建设完成标准战略配置,进入法制化的快车道。如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网信事业,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依然面临将网络强国清晰的号召力,转变为万众一心的执行力瓶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重点,需要在拓展覆盖面的基础上,聚焦执行力提升,坚持政治标准、经济指标和文化素养的多重考核,切实推动国家网络安全水平整体跃升。三是在军民融合领导小组两次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历次重要会议都明确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一切由伟大事业缘起、由伟大梦想牵引、由伟大斗争支撑、由伟大工程支撑。今年6月20日和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军民融合第一、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指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系统性,重视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的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近期工作要点》和《省(区、市)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设置的意见》的落实,都为开展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和制度保障。

结束语

十九大报告以大国大党的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并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的十九大报告,理解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底气所在,把握报告回答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都需要把网信军民融合做为践行新时代伟大斗争、贯彻新理念伟大工程、解决新矛盾伟大事业和实现新目标伟大梦想的科学路径,在推动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课题、每一个项目,都深度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网信军民融合就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持久驱动力量。

猜你喜欢
网信军民网络空间
北京国泰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刊编辑参加网信工作培训会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高屋建瓴 构建网信安全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