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三产融合发展 唱响“国米”品牌
万年贡集团基地
江西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收储、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型民营粮食企业。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资源优势,打造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核心,抢占大米高端产品市场,在产品细分上独领风骚,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转变,把一粒米做成一个大产业。2016年实现销售额达26.34亿元,利润1.09亿元,已进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大米加工50强企业、中国十佳粮油集团行列,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粮食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引导农民种植高效益的优良品种,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切实解决农户生产资料的问题,公司创新开展延伸产业链经营服务,先行垫付资金购买良种、化肥,送到农民家门口。为方便农民卖粮,公司开展多项便民收购服务措施,组织机械分户集中收割,当场计量验收。免费为送粮农户提供高水分粮烘干清理,并对清理后的原粮给予3~4元/50公斤的价格补贴。农户按订单交售粮食后,凭公司粮食收购凭证领取2元/50公斤的订单补贴。把利润返还给农户,让农民得到实惠。
公司生产的“万年贡”牌、“皇阳” 牌大米是以优质稻为原料,产品属于名优产品,市场认可程度高,可以实现优质优价。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签订的优质稻购销合同,收购保底价为3.40元/公斤左右(即高于市场价10%~20%,达0.4~0.6元/公斤)。与同样面积常规水稻相比较,每户亩产增收达300元。稳定了优质粮源,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2016年万年贡集团在万年及周边县市签订优质稻收购订单20万吨,订单面积40万亩,订购金额达6亿元。为农户赊销复合肥6000吨、稻种5吨,赊销金额达1500万元。
要从稻谷加工的蓝海里跳出来,做高端产品,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有了这样的理念,万年贡集团利用稻作文化的背景,加强品牌宣传,把万年贡米做成礼品米,在产品细分上独领风骚。
近年来,集团斥巨资在央视一套、七套、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投放“国米.万年贡”品牌形象广告,通过在主流媒体不间断的强势宣传,“国米.万年贡”已逐渐深入人心,为广大消费者认可,迅速拉升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全面快速地覆盖全国各个区域。“国米.万年贡”成为央视上榜品牌,被评为“中国米业十大品牌”“中国十佳粮油高端品牌”。“万年贡”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万年贡”系列产品陆续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西省名牌农产品,通过中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双认证。2016年经权威机构评估,万年贡米品牌价值达36亿元。
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引进了袁隆平、颜龙安、谢华安、陈温福等四位水稻育种栽培研究方面顶尖的院士进站研究,不断开发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粳米、功能性大米等新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技创新保障。
公司投资1亿元引进世界行业内最先进的瑞士布勒公司设备及生产工艺,建成投产年产20万吨优质大米生产线,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吃起来”的经营理念,突出产品外形和口感,生产精制小包装贡米向中高档市场进军。公司贯彻主打中高端产品的营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采取区域直销、产品代理、开设直营店等多种营销方式,培育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市场,并打进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另一方面成立电商事业部,开发一系列专供电商渠道产品,与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沃尔玛1号店等电商平台合作,发展电商营销。如今的万年贡集团双线融合,即线上和线下销售业态并行,打造一个“O2O+农业”的新型营销模式,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的转型。
公司打破传统B2B、B2C模式,另辟蹊径,开通“原产地直销”,打造“1512私人定制农场”。通过电商众筹,将贡米原产地2270亩优质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零散地有偿出租,使客户利用旅游、度假期栽秧、收割,公司负责日常的田间管理,并代为生产加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包装,打造一种独特的稻米文化样本,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模式带动稻米产业延伸发展。公司在不同季节组织插秧节、丰收节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庆典活动,有效促进贡米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这是一种“多赢”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承租人寓“种”于乐,付了租金回报大米,又丰富了旅游休闲的内涵;作为出租方的公司省去了销售环节,减少了流通费用;当地农户与农场签定劳作协议,还办起贡米文化特色旅游的“农家乐”,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的同时,切实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更好的收益。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公司投资兴建国米文化生态产业园。贯穿“产业复合、旅游关联”的建设理念,以万年贡米生产为基础,以工业理念提升农业效率,以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农业内涵,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建设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工业参观、文化博览、休闲旅游、特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生态产业园区。目前产业园一期工业项目即将竣工投产。公司将进一步集聚省市以及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将园区建设成三产融合开发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