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逸 冰 凝
马桥手狮舞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狮子灯,是上海市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当地元宵灯会时人们爱提灯行街,而镇上街道狭窄,观者拥挤,提灯人便用竹竿撑起狮子灯,以利炫耀,手舞足蹈,以示欢乐,成为别出心裁的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手狮舞融灯彩、杂技为一体,形式独特,技艺性较强。马桥地区传人汲取舞龙的翻滚、跌扑等基本技巧,发挥手狮舞的粗犷勇猛、刚柔相济,又注重细腻动人的表演风格。手狮舞场面热烈,充满自娱、娱人的生活气息和喜庆祥和的艺术感染力。近百年来,一直是当地民间主要的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之一。2007年6月,马桥手狮舞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上海马桥强恕学校是马桥地区唯一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上海唯一开展手狮舞教育的学校。马桥手狮舞上海市级传承人赵雪林既在马桥镇文体中心任教,也在该校任教。
赵雪林于1988年进入马桥文艺工厂,从事文艺演出队的工作,同时学习手狮舞表演。在舞狮前辈和前上海县文化馆舞蹈老师陆大杰的指导下,舞狮技艺不断提高,多次参加各区县、电视台及电影制片厂等活动演出。1992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任马桥手狮舞表演队成员。
赵雪林提到在传承马桥手狮舞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出生于1870年,重视习武、酷爱手狮的国民党元老钮永建。民国初年从政时,他逢盛事必邀手狮表演,促进了手狮舞的传承。长期以来,手狮舞一直在民间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上海解放后,马桥手狮舞仍在乡村间流传,但是当地的大型文化活动,均由行政机构安排,各种地方俗节、庙会也因种种原因相继停办,手狮舞传人缺少表演机会,便不再有人扎制狮子灯了。所幸1983年,原上海县文化局在马桥乡采风时,得知当地仍有手狮舞传人,即在乡文化站聚集舞狮传人和民间舞蹈爱好者加以整理,重新排演。后来县文化馆复排手狮舞,赵雪林和他的同事们,拜扎灯舞狮的老艺人们为师,刻苦认真地学习,汲取民间舞狮舞龙的传统技艺,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融舞蹈的肢体语言、戏曲的亮相步法、武术的精气神韵、技巧的腾跃翻滚等多项艺术于一炉,对传统手狮舞进行了一番提炼和升华,编创新的演出套路,使马桥手狮舞的特点更加鲜明。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财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上海县编写组的老师们在二十多年前,对马桥手狮舞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将之写入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中。
在传承马桥手狮舞之路上,赵雪林也遇到过低谷,为了更好的发展曾转做企业营销工作,但是对手狮舞的热爱始终支持着他,只要有演出,他都第一时间回来排练。从2003年至今,他担任文体中心马桥手狮舞团队教练和指导老师,培养了一批传承人。赵雪林与马桥强恕学校的音乐教师、体育教师以及部分其他学科教师组成师资队伍,组织学生定期培训,使手狮舞表演队拥有了后续力量。
马桥手狮舞多位才华横溢的传承人创造了很多新的动作和新的表演形式。传统的手狮舞表演无一定程式,全靠自然传承,行街表演时以即兴发挥为主,技艺难以保持和发展,为了巩固提高手狮舞的表演技艺和演出效果,赵雪林所在的手狮舞表演队坚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炼和规范舞蹈动作,还逐渐吸取当地舞龙的翻滚、跌扑等基本技巧,丰富手狮舞的粗犷勇猛又刚柔相济以及注重细腻动人的表演风格,具有独特的海派风采。
为了使手狮舞得以代代传承,2009年,赵雪林担任《马桥手狮舞教材》编写组编委,该教材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评定为2009年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一等奖。至此手狮舞知识被列入强恕学校的校本教材。赵雪林还同文体中心一起邀请有关专家共同编创出一套新颖的《手狮舞操》,成为群众性健身活动的推广项目。
马桥手狮舞源于狮子灯,擎灯方式和手带狮舞的执狮方法,是从舞龙灯动作借鉴过来的。孙炳祥老人是手狮舞项目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13岁就跟着大表哥学得扎手狮的手艺。他说过,马桥手狮舞的狮子造型讲究“狮子大开口,凹面冲额角,双肢抱绣球,摇头甩尾巴”。扎狮子头时,先要在手柄上测算好位置,再用竹篾扎骨架。骨架扎好后,用上过浆的白纱布蒙在骨架上,等纱布干透,给狮子“化妆”,用彩纸剪贴出狮面轮廓。狮子的红舌用硬纸板制作。耳朵骨架用一根细铁丝插在狮头两侧的竹筒里,舞动时,耳朵可前后摆动。头部还要安上各种装饰物。一个手狮没七八天完不成。老人收了马桥强恕学校的美术教师做徒弟,美术教师学后教给学生。孙炳祥老人过世后,这门课就停了下来。2011年,赵雪林在学校传授手狮舞的舞蹈部分,负责骨干学员的培训。
前些年,上海电视台人文频道曾以高清技术标准拍摄国家级非遗项目专题片《马桥手狮舞》,片长为23分钟,为了再现手狮舞传承的历史场景,赵雪林认真积极参与拍摄工作,协助指导拍摄手狮舞的每一个动作,并同马桥三百多名文艺骨干和群众演员一起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
自1988年起,赵雪林参与手狮舞表演,掌握着手狮舞大、中、小狮子各种基本动作技巧,先后参加了1991年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表演、1992年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表演、1996年在浦东三林举办的国际龙狮大赛表演、1997年在江苏举办的中华经典龙舞展示暨民间艺术绝技展演、2009年5月赴韩文化交流演出……手狮舞表演队到韩国演出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每当气势磅礴的醒狮鼓声响起,引狮人手持绣球,引出欢腾的一群手狮竞相玩耍,狮舞人欢,富有情趣,韩国民众的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
手狮舞以舞为主,画狮、说狮、舞狮和读狮,是对狮子精神的解读。赵雪林介绍说,表演套路分为文狮、武狮和看狮三种,注重强化狮子的形与神,通过对狮子种种动作的模拟和喜怒哀乐的再现,尽情地表现文狮的温顺可爱,武狮的勇猛威武和看狮的朴实稳健,更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人舞狮,狮拟人过程中的种种情趣。因此到了舞台上,舞狮人的表情、动作都必须要表现到位,使舞蹈富有幽默感,更显轻松、欢快,从而把人们的欢乐情绪融化在手舞足蹈之中。赵雪林感叹,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平均年龄在增长,狮舞演员的素质未能保持原有水准,整体表演水平没有超越二十世纪80年代时的精彩。他衷心希望马桥手狮舞后继有人,他将竭尽所能,将这一门手艺传给后人。
跨入二十一世纪,手狮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老一辈手狮舞传承人相继去世,而随着城市化建设日益加快,当地年轻人的文化爱好日趋多元化,使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到挤压。尽管困难重重,赵雪林及其所在的马桥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和马桥强恕学校的师生们仍然在努力,不断进行种种力求创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