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盼
田妈妈:亲子农业的跨界实践者
撰文王盼
在当前很多农庄同质化严重、发展不佳的情况下,田妈妈凭借『农业、旅游、教育』的跨界运营和创意开发,打造了一系列广受市场认可的农乐园,并迅速成长为国内最专业的亲子农业开发和运营机构。其创新的发展模式打通了亲子农业发展之路,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从一片荒地里萌芽,在短短3年时间内,田妈妈(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田妈妈)以“成长体验+休闲教育+亲子社交”的特色产品模式,有效链接起家庭、农场与教育资源,成长为国内最专业的亲子农业开发和运营机构,在行业内惊起一池波澜。
3年前的一天,正在寻找创业机会的要雁峥吃惊地看着在北京通州一片荒地上撒欢似的玩耍的双胞胎女儿。两个3岁的小家伙在泥土地里奔跑,在杂草间玩耍,不亦乐乎。但那确实是一片在北方再普通不过的荒地,除了长满的杂草,空无一物。
这个场景让要雁峥不禁感叹,自己在儿时也曾这般在乡野里快乐地奔跑。而如今,中国有太多的儿童,特别是城市儿童已经远离了真实的自然和农业,也失去了这种最简单的快乐。
蘑法森林农乐园
女儿们的笑脸触动了要雁峥,也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将农业和亲子旅游相结合,以自然教育的理念来打造一个户外田园亲子乐园。那时的他已经在旅游规划行业深耕多年,对于乡村旅游和亲子游的火爆深有感触;而作为一位父亲,他也深知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迅速集结起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创业团队,还给他们的公司起了一个非常有爱的名字—田妈妈。田妈妈,意为大地母亲。他们希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田妈妈,也期望田妈妈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伙伴。
经过前期调研,田妈妈提出了“农业、旅游、教育”创意开发和跨界运营的发展理念,并将目标客户群明确为有2岁至7岁儿童的亲子家庭。
“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视角看待乡村。现在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发掘农业的乐趣、发掘大自然教育的优势。这是我创业的原点。”要雁峥说。如今的他已经是田妈妈的CEO、领导核心。
田妈妈萌生于北京通州的一块荒地上,它的第一个项目也诞生于北京通州的一块荒地上。
在项目的选择上,要雁峥有自己的想法。“田妈妈跟很多案例不太一样。我们对于项目的场地、资源、条件没有非常严格和苛刻的要求。只要是位于城市周边、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当地农业和乡村特点的项目就可以了。因为这样的地方才真实,才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他说。
这种选择除了源于对乡村生活的一种情怀外,田妈妈团队还有更多的考虑。现在很多乡村项目大拆大建,甚至改变土地性质进行商业开发,不仅耗资耗时,而且破坏了乡村的文化。田妈妈希望采用一种“轻柔”的方式,通过尽可能地利用原有资源和保留原有环境的方式来打造项目,以小投资撬动大市场。
位于通州的荒废田地无须大拆建。在团队成立两三个月后,2014年8月,这块荒地变身为田妈妈玉米和羊农乐园,正式对外营业。自此,这种亲子农庄形式有了新的名字—农乐园。
田妈妈玉米和羊农乐园将亲子休闲、教育、体验相融合,在运营中将亲子活动、农业体验、儿童游乐进行串联,提出农乐体验、农趣社交的概念。
稻草迷宫、嬉水广场、小菜园、食育课堂、亲子运动会……丰富的活动项目让这片曾经空旷的荒地变得生机勃勃。
这里还有徐徐的微风,有淡淡的花香,有泥土的味道,有鸟鸣,有庄稼,有蔬菜,有自然……在都市生活中,孩子们很难接触到如此“接地气”的环境,而家长们也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乡村记忆。
“这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可以说是在荒地中通过创意打造出来的一个农乐园。我当时想,如果这个荒地项目能做成功的话,我们这条路就走对了。”要雁峥回忆道。
开业仅3个月,玉米和羊农乐园就实现投资回收,3000多个家庭付费会员从线上导入线下,田妈妈的亲子O2O模式同样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这个项目在推出后引发行业内很大的关注。很多人惊讶地表示,原来农业也可以做成这样一个细分的亮点。其实当时有些农场也设置了一些供儿童游玩的设备,但是他们都没有把‘亲子+农业’这个主题当作一个事业来深入做。”要雁峥说。
他把田妈妈在传统休闲农业的基础上结合文化、旅游、教育、体验来打造的这类创意休闲农业称之为亲子农业。亲子农业面向亲子家庭市场,产品从儿童角度出发打造,将农业与孩子的成长紧密结合,是一种十分接地气的田园式体验教育形式。
2015年7月,田妈妈的另一个重点项目田妈妈蘑法森林项目开始营业。这个项目占地300亩,位于北京海淀区上庄镇,交通便利,在田妈妈未接手之前是一处已经衰败的原始生态林和蘑菇种植园。这个种植园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拥有极为难得的京郊森林环境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蘑菇种植基础。这些都是打造农乐园的优质资源。
在经过多次考察后,田妈妈将这个园区命名为“蘑法森林”,以“蘑菇+森林”作为园区主题,在保持其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动一棵树、一棵草,完善服务配套及景观,增加儿童游乐项目,进行主题化的改造,最终将这个破旧的种植园打造成了集蘑菇文化体验、蘑菇美食品尝、森林角色体验、家庭趣味拓展、儿童手工创作、森林家庭派对等于一体的亲子农乐园。田妈妈蘑法森林农乐园营业后再次引爆了北京的亲子游市场,第一周就接待超过400个亲子家庭。
田妈妈的项目为何能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要雁峥认为,除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属性外,关键是田妈妈能够把资源转化为场景,把产品转换成内容,把体验转换成课程。环境和资源不会对客户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只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和持续的研发能力才能够支撑起企业长久的发展。而这正是田妈妈和其他休闲农庄和亲子乐园的不同之处。
田妈妈紧紧围绕孩子和亲子家庭的消费需求,融合农业、旅游、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相关行业,开发出吃、玩、游、学等多类型消费生态产品和不同主题的亲子农业乐园和成长体验课程,实现了“儿童教育”“农业休闲”“亲子社交”的跨界融合。
目前,田妈妈围绕自然科普、食育课堂、农耕技能、儿童拓展、创意手工五大教育体系,已经建立了一百多个模块化的体验课程。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和大自然互动中学到知识,在玩乐中有所收获。
近几年,草莓采摘异常火爆,仅在北京周边就有数百家草莓采摘园。这些采摘园体验度较差,孩子们很难有所收获。但是在田妈妈这里,草莓成为一个“大课题”。围绕这个主题有一系列的活动和课程。从草莓种植管理、开花授粉到采摘,孩子们都可以参与和见证,学习草莓生长的各种知识。等到采摘后,他们还可以亲手进行加工,制作草莓酱、草莓汤圆、草莓派等,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劳动的果实。而草莓只是田妈妈农乐园种植的数十种农产品中的一种。
寻找森林里的宝物——小蘑菇。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繁忙的工作,让很多家长缺乏和孩子玩乐、沟通的时间。针对这种现状,田妈妈开发了一系列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互动活动和课程。比如,全家上阵的迷你定向越野比赛;食育课堂上孩子和父母分工合作,采摘食材、捡柴、生火、煮饭,享受家庭协作的快乐。这些活动不仅沟通了亲子感情,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相比我小时候,现在的孩子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在退化。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智力开发、英语、才艺等方面投入很大,但在这些方面关注不够。近两年,这种情况在渐渐好转。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参与我们课程后,不挑食了,也更坚强了。当然,家长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在不断地研发更好的内容来吸引他们。”要雁峥说。
田妈妈还会为一些幼儿园订制春游、秋游活动。有的幼儿园还把自然课移到了田妈妈农乐园来上,让孩子们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学习知识。除此之外,田妈妈还提供各种私人订制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生日会、亲友会、企业家庭日等多样化的需求。
除了这些线下的产品和服务外,田妈妈还在线上构建了以“亲子社交圈+成长课程表+游学计划”为特色的线上运营模式,与线下产品形成补充,增加产品的黏性和体验感。
全家一起锯木头。
田妈妈玉米和羊农乐园和蘑法森林项目运作接连成功后,田妈妈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如今,很多园区都在进行产业升级,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串联起来发展。因为现在已经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了,还需要卖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内容的延展来经营。我们也是如此。”要雁峥表示。
现在,田妈妈已经逐渐将发展的重心放到模式的输出和运营上来,形成了以“成长体验+休闲教育+亲子社交”为核心的“轻资产、重运营”的亲子农业O2O模式。
田妈妈还凭借强大的产品研发和整合能力,搭建了链接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平台,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等提供专业的亲子开发与运营解决方案。
许多濒临死亡的项目和园区,在田妈妈的介入下重新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湖南湘都田妈妈小花猪农乐园、山东康家田妈妈小野人部落农乐园、安徽淮北田妈妈淮羊牧场、河南田妈妈归零文化村……田妈妈合作加盟的农乐园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湖南湘都田妈妈小花猪农乐园欢乐游行活动。
湖南湘都田妈妈小花猪农乐园是田妈妈与当地的一个生态农业园共同研发的。这个农乐园把当地的宁乡花猪作为主题,以“大自然教育”为指导,与教育、文化、亲子体验、农事体验等相结合。农乐园设置有小花猪博学苑、小花猪运动场、小花猪餐厅等,通过几个场地、场景的构建,把农业、教育、体验、旅游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小花猪农乐园开业后,在市场上反馈良好,并带动了原有农业园的其他产业发展。
目前,田妈妈正在着手打造具有丰富情感和人性化表达的IP产品,将产品进一步标准化、模块化,为合作伙伴创造更加便捷的产品体验。
“田妈妈要为行业树立新的标杆,为休闲农业提供可落地、可运营的样板,为农场提供即插即用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最后,谈及未来企业发展的目标,要雁峥,这位亲子农业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如是说。
小猪,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