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作曲家朱践耳

2017-10-13 06:15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交响曲作曲作曲家

悼念作曲家朱践耳

“聂耳如果没有走得那么早,他一定是中国的贝多芬。我改名‘践耳’,就是一心想继续走他没走完的路。”——朱践耳

朱践耳,原名朱荣实,原籍安徽省泾县,1922年出生于天津,少年时期在上海成长。当时的上海不仅有号称“远东第一”乐团的工部局交响乐团,而且英、美、法、德、意乃至苏联都在上海办有广播电台,朱践耳每天都能听到广播中播放的欧美交响乐。朱践耳因病卧床的三四年中,唯一的乐趣就是听广播中的交响乐。后来,当时聂耳充满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对他影响巨大,故改名“朱践耳”。

1945年,朱践耳投奔苏北解放区以实现自己的革命梦想,这时期创作了群众歌曲《打得好》。上海解放后,朱践耳奉命转业到电影厂写电影音乐,并创作了为五件民乐器和管乐而作的《翻身的日子》,不到三十岁之时便展露极具天赋的作曲才华。

1955年,朱践耳被文化部派往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留学。那时朱践耳已33岁了,但他发觉自己“底子”太薄,所以打报告给文化部,请求从研究生改为本科生,后获得批准。朱践耳终于可以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扎扎实实开始5年的作曲学习。在最后两个学年中,朱践耳写了3部乐队作品:一部是《序曲》,一部是《交响诗》,一部是五个乐章《交响曲——大合唱》,着重在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结合方面作出一定的探索。其中《序曲》和《交响曲——大合唱》这两部作品还先后被苏联国家电台选中,作为永久性的保留曲目而收藏。

1960年,朱践耳学成回国,毕业作品《交响曲——大合唱》在上海首演,然而却被批评为不符合“三化”中的民族化、群众化的标准,朱践耳5年留学期间创作上的探索在国内“碰壁”。交响乐无法再继续进行,只好在随后的18年里改写群众歌曲。对大多数的老百性来说.他们更多地还是从朱践耳那时期的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等歌曲中熟知他的大名。

“一个人如不开放就不能活了。人随着时代而前进,老是守旧等于没活。我在苏联留学时思想就比较开放。多学点现代技法同时也不忘民族性。一面学一面用,大胆用。尝试中西结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朱践耳

1978年,朱践耳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但作曲家发现自己的作曲技法老化了。于是,朱践耳60岁开始对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学习。在音乐学院,桑桐对多调性手法的研究,陈铭志十二音无调性技法的讲座,杨立青对梅西安创作的分析研究和现代配器的课程,朱践耳都坐在学生行列中认真学习和专研。

朱践耳还多次到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去深入生活,去现场聆听民间音乐。最久的一次是5个月走了半个云南省。由于本身的音乐观念已有更新,朱践耳终于寻找到了中国民间音乐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之间的结合点。朱践耳首先在几部管弦乐作品中尝试,又带着这些作品的录音,回到贵州、云南去听取当地少数民族和音乐界人士的意见,并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1984年,应邀赴莫斯科参加第二届国际现代音乐节期间,使朱践耳大开眼界,特别是苏联的现代作品也已大大不同于自己50年代留学时期的模样,这对朱践耳的触动很大,决心要追上潮流。1985 年,朱践耳在北京参加“音代会”时,又听到了青年作曲家们“新潮音乐”作品,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终于,在“文革”结束的10周年时,朱践耳拿出了《第一交响曲》。

而自朱践耳63岁创作《第一交响曲》开始,1985年至1999年14年间,他连续完成了包括第一到第十交响曲及小交响曲等内涵深刻、形式丰富的11部交响曲的创作和首演。这一系列优秀交响曲力作的问世,牢固奠定了朱践耳在中国交响音乐创作领域的代表地位。

“我要深深感谢指挥陈燮阳先生和上海交响乐团,每次我的新作都由他们认真地首演,使我能听到实际效果,可以不断改进。还要深深感谢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的朋友们,我每一部新作首演时,他们都自发地组织研讨会。发言的水平很高,既中肯坦率,又很到位,给我鼓舞很大。这在全国恐怕也是少见的吧。”——朱践耳

时至今日,上海交响乐团仍然会在每个乐季中安排朱践耳作品专场演出。上交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10月17日,指挥陈燮阳和上海交响乐团演奏了朱践耳《节日序曲》、弦乐合奏《怀念》、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献身的勇士》、《第二交响曲》、交响诗《百年沧桑》等。而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陈燮阳指挥和中国交响乐团于6月15日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了“龙声华韵”《英雄的诗篇》朱践耳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了朱践耳的《节日序曲》、《壮士行》、交响诗《百年沧桑》和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等。

指挥和录制了朱践耳交响曲集和管弦乐曲集的指挥家陈燮阳曾说:“朱践耳一生全都用在音乐创作上了。”朱践耳在年逾花甲之时,还常常不忘“学习”,与年轻一代作曲家进行交流对现代音乐的探讨,并时常将学习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创作。

2002年5月,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朱践耳交响曲集》,2015年7月,该社又出版了《朱践耳作品集》和《朱践耳创作回忆录》,2006年6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又发行了《朱践耳管弦乐曲集》。这四部精美的乐谱和书籍是对朱践耳先生95年人生和艺术创作精华的完美浓缩。

今天,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于上海逝世。如今我们依然能在那首影响一代人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感受先生对中国音乐创作的贡献。一起缅怀朱践耳先生,愿美好的音乐永远与其相伴。

朱践耳语录:

“不急着改,等我回到昆明、回到纳西、回到丽江,在群众中演了再说。”——朱践耳在当年《纳西一奇》研讨会上的发言。

“民族的东西也不局限于中国民族,中国民族也不局限在汉族,有56个民族的东西可用,而且外国民族的东西也能用。我们现在是‘世界公民村’中的一个公民,各种民族特色都能丰富我们的创作。”——朱践耳90年代接受《音乐爱好者》杂志专访

2017年8月15日,朱践耳病逝于中国上海,享年95岁。

猜你喜欢
交响曲作曲作曲家
逐梦
村庄交响曲
邀你来我家
长大可当作曲家
George Gershwin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伍光辉作曲三首
色彩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