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卡·欧尔娜 宋梅 黄敏
摘要:2016年,兵团第七师葡萄霜霉病成为葡萄最重要病害,該病严重流行时,对葡萄品质和产量均有很大影响。本文概括了兵团第七师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并综述了葡萄霜霉病的农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技术的研究措施。
关键词:葡萄霜霉病;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葡萄霜霉病(Grape downy mildew)严重影响着葡萄产量和品质,其病原为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Berk.ef Curtis)Bed.ef de Toni),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和年份,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早落,病梢扭曲,发育不良,对葡萄品质和产量影响严重,该病一旦流行,轻者减产30%-50%,重者达80%以上,给葡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兵团第七师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原因
兵团第七师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西端,分布在三市(奎屯市、乌苏市、克拉玛依市)、一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师部设在奎屯市。目前兵团第七师葡萄种植面积已有3334hm2,开辟了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新途径。2016年,葡萄霜霉病大发生,为历年所罕见,严重影响了葡萄的品质与产量。
雨日多和持续低温天气是导致霜霉病大流行的主导因素。2016年4月22-24日,奎屯垦区出现以连续大雨、降温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此次寒潮天气对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5月16-19日,又一次发生了气温偏低且波动大、降水偏多的天气,造成葡萄地土壤过湿的情况;7月29日~8月2日,奎屯垦区再次发生了一次明显降雨过程,此时,正值葡萄果实膨大期,强降水进一步引发了霜霉病的大量发生、流行和蔓延,造成霜霉病暴发流行成灾,给葡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另外,品种多样化和品种抗病性减弱,使病害大发生具有了潜在优势。农户的麻痹侥幸心理,对霜霉病的治理不够重视也是导致霜霉病发生的另一个因素。
2预防葡萄霜霉病的农业技术措施
2.1品种选择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选育和合理推广抗病新品种是综合防治霜霉病最有效的措施。栽培前,最好了解品种抗性,选择对霜霉病有较好抗性的美洲品系葡萄良种,如巨峰、先锋、黑提等品种,尽量不选择新玫瑰香、玫瑰香等对霜霉病抗性较差的品种。抗病类型的叶背气孔小,稀少,孔有白色的堆积物;感病类型的气孔大,密集。
2.2地块选择与整地 葡萄栽培应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
2.3栽培管理 奎屯垦区冬季气温偏低,做好清园工作很关键,清除病残株,剪除病梢,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调整果园小气候,及时中耕锄草,排除果园积水,采用滴灌多次少量,降低果园湿度;合理修剪,剪除近地面多余枝蔓,梳理枝蔓,加强枝蔓二次摘除,提高架面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酸性土壤多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葡萄霜霉病的化学防治
自1982年法国人米拉的特发明第一个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杀菌剂波尔多液开始,化学防治始终是生产中防治霜霉病最常见、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生产上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主要有保护剂、内吸性杀菌剂以及混配剂3大类。
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百菌清、碱式硫酸铜和克菌丹均为广谱低毒保护性杀菌剂,克菌丹兼有治疗作用,其中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和百菌清效果最好。
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烯酰吗啉、嘧菌酯、甲霜灵、乙蒜素、多菌灵、恶霜灵等。烯酰吗啉是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amides,CAAs)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性且低毒,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致使病菌死亡,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证明,连续使用该药剂对卵菌纲病害存在抗药性风险;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已有文献报道,在生产上使用2-3年后即可检测到某些作物病害的抗药菌株;甲霜灵是苯基酰胺类低毒杀菌剂,随着甲霜灵在防治植物卵菌纲病害上的大量使用,其抗性已成为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国际杀菌剂抗药性行动委员会(FRAC)已将该类药剂列为高抗药性风险的杀菌剂;乙蒜素是广谱性的杀菌剂,新疆部分地区用其作为葡萄各种病害的预防,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复配剂对病菌抑制作用优于单剂,苯甲·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几乎对所有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均有良好的活性;新型复配药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试验药剂中防效表现突出。另外,研究表明,70%烯酰吗啉·嘧菌酯的对‘巨峰葡萄霜霉病最佳防效达到73.7%,并且显著优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它是治疗与预防都很优秀的产品组合。50%氟吗啉·三乙膦铝WP防效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25%甲霜灵WP等常规杀菌剂。
田间用药防治葡萄霜霉病时,在发病前进行预防用药,隔7-10d施1次,连施4次,能减轻后期病害发生程度。葡萄霜霉病菌在田间菌量大、繁殖快,易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为减缓葡萄霜霉病单一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只能进行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混合或替换使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剂的抗药性。复配剂不易产生抗药性。根据室内筛选的结果,且考虑田间的防效成本,选择复配剂在田间使用效果最好。生产中发现,即使连续和高剂量使用药剂防治,病菌仍可以再次侵染葡萄新生嫩梢,使病原菌得以生存。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去除新叶,保护老叶,以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将内吸剂与保护剂或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内吸剂混合使用能扩大杀菌谱,兼治多种病害;延长持效期,减少用药次数;有时还能获得增效作用,提高药效;延缓防治对象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产生。
4葡萄霜霉病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无毒、有效、经济的优势,对建立绿色有机葡萄生产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过去的20年来,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已经涌现出多种多样的防治策略。一些拮抗性细菌,如农杆菌(Agrobacterium)、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被认为在作物保护中具有有益效果。0.3%丁子香酚SL、1.5%苦参碱AS、3%多抗霉素WP、0.5%小檗碱AS可作为防控霜霉病的有效药剂使用,为兼防葡萄上其他病害,在控害过程中可以作为轮换药剂,与其他农药搭配使用。同时为了保证取得良好的防效,施药时间应在葡萄霜霉病发病初期,间隔7-10d。
壳寡糖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对多种植物病原菌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武夷霉素,新型的农用抗生素,对葡萄霜霉病孢子有明显抑制作用;芽孢杆菌因其自身产生耐热、抗紫外线抗逆的内生孢子和稳定的抗菌物质,容易在环境中长时间存活,成为土壤及其他环境中的优势微生物菌群,所以是常用的生防菌筛选对象,被作为防治对化学药剂产生抗性病原菌方法之一,许多已被成功运用于生物防治中;另外,试验中已经证明枯草芽孢杆菌B-FS01牛肉膏蛋白胨发酵液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氨基寡糖素水剂250倍液和1%武夷霉素水剂25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最终防效分别达到74.73%和71.82%,略高于化学药剂40%烯酰吗啉2000倍液的防效。
5讨论
虽然采用高水平的生产管理技术是防治病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推广的方向,但是采用高水平的生产管理技术是基于优质抗病品种基础之上的,对于感病品种来说,其作用是有限的,而且管理成本高,投入达不到预期效果。
化学农药在葡萄霜霉病防治及农业生产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化学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是非特异性的,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使有益的昆虫和害虫的天敌受到毒害,从而危及多种生物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这种危害在当时可能并不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使人类蒙受难以估计的损失。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病菌逐渐产生抗性,并且抗性很容易在不同病原菌之间传播,病菌抗药性的产生,迫使人们不断增加农药的使用剂量和研制新型药剂,大剂量农药的使用使前述问题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为满足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必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开辟了植物抗病育种的新时代。通过基因转化技术将抗性基因重组到植物染色体上,并使其在植物体内稳定地遗传及表达,从而产生抗病害性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选育新品种历程相对较短,且具有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因此,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关注,也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措施,严格控制化学防治,开发利用生物防治,将是葡萄霜霉病防治的重点研究方向。